标签:
汽车 |
水深火热创新高
——08年轿车市场迎来开门红,单月销售创下49.5万辆的历史新高;SUV和MPV两大市场环比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乘用车市场增速放缓已是不争事实,下半年的迹象会更加明显,一个月的销售新高根本不值得忻幸。
——铁矿石价格大涨65%,燃油价格再创新高。不管是对汽车企业还是对汽车消费者,整体的相关成本都在提升,加上宏观经济政策的从紧,汽车企业正在面临成本提升和降价的双重考验,消费者也面临着用车门槛提升的煎熬。汽车市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客观。
注:数据中未包括华晨宝马和上汽荣威的相关数据,原南京菲亚特的相关车型也未包括在内,涉及到的总数量和相关同比增长率会产生微弱偏差。
轿车销售创新高
08年1月轿车市场销售情况
据乘联会的相关数据显示,08年1月份轿车销售49.50万辆,创下轿车市场单月销售的历史新高。1月份轿车市场同比增长较前两个月(07年11月和12月)略有回升,环比增长仅为2.31%,对于新春佳节之前的集中购车潮来说,这是一个情理之中的数字。根据历年的数据显示,新春佳节之前的前两个月是最集中的购车旺季。
1月末的恶劣天气并没有对当月整体汽车消费造成影响,一是年底集中购车依然是传统的习俗;二是天气未对主体市场形成影响;三是部分企业运输的车辆即使阻隔在路上而未到终端,企业统计数据依然显示为售出。灾后的重建工作,还会对部分商用车型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但是,灾害损失会对主体区域的乘用车消费造成持续的影响。
SUV、MPV增势大幅回落
08年1月SUV、MPV市场销售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07年增长最快的SUV市场,1月止住了强势的增长势头,环比回落近10%(虽然同比增长依然高达54%,但是去年同期市场基数相对较低),回落最为明显的品牌是奇瑞的瑞虎;MPV市场同比和环比增长率均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环比下滑更是高达29%以上。
这两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相关的成本因素弹性感应相对较低,SUV、MPV的增势回落值得长期关注。对于竞争本就局限在部分重点之间的SUV、MPV市场来说,新产品进入想获得一席之地比较困难。尤其SUV市场在去年快速增长之后,多款重点新车型的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趋势日渐明显,市场的竞争将向更充分方向转变,自主品牌的中级SUV车型将首当其冲的面临考验。
15-20万元成轿车的黄金市场
各细分市场1月份同比市场增长情况
各细分市场1月份环比市场增长情况
相关数据显示,15-20万元细分市场1月份的市场同比和环比增长情况均是最佳,这个当初因为车型数量较少,而受到上下两个市场夹击的鸡肋部分,因近两年重点新车型的不断加入和消费主体的增加,正在成为新的黄金细分市场。基数最大的10万汽车市场,其势头已经渐渐让位给10-15万元和15-20万元两大新的中级车市场主力。
15-20万元细分市场为何较上月较有明显的增长呢,关键贡献车型在速腾、奔腾两款重点车型的突破性增长,而明锐、卡罗拉、思域在保持高位销售的前提下并没有出现下滑,并且明锐和思域的销售又有更高突破。15-20万元的中级车市场,虽然品牌众多,目前依然是只有诸侯没有王者的竞争。当初一款福克斯的万台销量终于被卡罗拉超越,一汽大众的速腾已紧随其后销售突破万台,这个市场的精彩竞争还未开始。
10万汽车市场较上月也有不错的环比增长,关键贡献车型是捷达和伊兰特的大幅增长,凯越在上个月冲高后的大幅下滑下拉了成绩,捷达、伊兰特两款车型能否稳住这个业绩,对10万元车市场的整体表现举足轻重。
20-30万元车细分市场的冲高回落最为明显,关键影响车型是凯美瑞的近5000辆的大幅下滑和君越的惊人跳水,虽然迈腾和马自达6的销售均创下新高,但是新雅阁依然没有发力和致胜的销售下滑,最终形成了该细分市场的下调。
自主品牌:三个月内的第一次大幅回调
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情况
数据显示,自主品牌在1月份的市场占有率出现了回调,是近三个月内的第一次大幅回调,也首次回到了前八个月的市场占有率水平。在成本压力增加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自主品牌很难维持这样的回调速度。
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快速回调到28%,或许只是一次机缘巧合。1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环比增长了近20%,而自主品牌却下调了近3%。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此涨彼消,才是造成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快速回调的主要原因。
五款自主品牌车型1月份销售及环比增长情况
重点的自主品牌车型1月份的放量增长,也是形成市场占有率回调的关键。奔腾、夏利、奔奔、QQ四款重点车型均创下了近期的销售新高,这个市场业绩很难得到长久的维持,上述几款车型也很难长期维持这样的高位运行。理性看待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的阶段回调,长期调整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提高客户满意度才是关键。
政策和市场环境解析点评
政策一:财政部制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和《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近日开始实施.
点评:办法明确规定了政府采购对本国产品的优先采购,这对鼓励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发展是积极的,这是第一部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扶持,只要在同等条件下,自主产品具备优先权。
1998年政府采购预算仅为31亿元,去年政府采购额度接近4000亿元,办法的出台是对自主创新的刺激作用明显。办法对“首购”和“首创”进行了定义,对于目前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创新能力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来说,从相关规定中受益依然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
政策二:北京市场3月1执行国IV机动车排放标准
点评:国IV排放标准实施对汽车技术本身是次提升,对整车成本和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以及二手车市场都会产生相关联的影响。北京市场,国III车在3月之前的集中降价甩卖,部分经销商会积极提前备案国III车型,部分在北京市场销量小的车型将退出市场。
上述影响并不足为怪,后续不同区域或许会紧随其后实施国IV标准,这是对汽车企业的更大考验。国III标准下半年的全面实施对商用车市场的影响会非常明显,国IV标准离轿车市场的全面实施也已经不远了。
政策三: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调整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9号),对燃料油、石脑油等成品油按全额税率征收消费税。这一税率约是原来税率的三倍左右。
点评:虽然不是直接的燃油税,也没有直接导致柴汽油价格的上涨,但是这个信号,让人担心燃油税随时都有可能到来。这与国际油价再创新高息息相关,也会提升部分燃油的成本。买车只是一次支出的行为,而使用则是长期的过程。消费者购车容易用车难,能否用得起一辆车,你真得计算好了吗?在通胀的压力下,准备好燃油税的随时到来罢。
环境一:国际原油价格再创新高
点评:国内油价提高、国内油荒危机的问题,从来没有远离过有车一族。政府的调控,让国内油价的提高来得相对晚些。看国际经济环境,油价提升不可回避,用车成本或许会像上海牌费一样,成为有车一族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环境二:铁矿石涨价65%,新劳动法提升劳工成本10%以上
点评:铁矿石价格大涨65%,汽车行业相关上游产品成本大幅提升,汽车企业的成本压力倍增,新劳动法实施下的人工成本提升也不容忽视。目前汽车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减员增效和控制成本,可惜汽车行业只有一个著名的成本杀手—卡洛斯·戈恩。
还没有哪个企业在汽车市场降价的大环境下率先逆市涨价,即使现在汽车行业有一万个涨价的理由,没有谁能负得销售业绩下滑的责任。自主品牌企业比合资品牌更多了痛苦,在成本和利润被挤压到边缘的情况下,何处才能消化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
部分汽车企业已经通过推出年度改款车型等方式缓解价格压力,比如运动版的卡罗拉。在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汽车企业的成本上涨幅度,远没有往年的降价空间更大,汽车市场的降价大趋势依然不可避免,中级车市场会更明显些。部分细分市场的新产品上市,对老产品的价格同样不可避免。不管幅度大小,汽车市场降价的大趋势不变,只是时间问题。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