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克莱斯勒的去向明晰之后,中国汽车企业选择了沉默。当初在收购初期,一汽、东风、奇瑞抛出的相关信息一直不绝于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公关炒作。笔者也支持中国汽车企业,积极考虑收购的问题,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
中国汽车工业考虑收购克莱斯勒的必要性至少有两点:一是通过收购形式,探索国际发展的道路,同时打造高起点的自主品牌;一是通过收购形式,缩短技术和管理差距。可惜,克莱斯勒太过庞大,550亿人民币的代价,中国汽车企业还没有谁具备这个实力,保持沉默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收购克莱斯勒,面临的又不仅是资金的问题,还包括后期的一系列消化问题。技术的消化吸收、劳工关系的保障、企业文化关系的融合,都是国际化收购必需要考虑的后续问题。
私募基金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对克莱斯勒充满着信心,相关评论也认为收购克莱斯勒以后的关键在于与美国汽车工会的合作,通过降低养老保险和医疗支出,而降低生产成本。从奔驰与克莱斯勒10年的合作中看出,克莱斯勒的问题绝不是成本因素那么简单,而且将削减成本的方法仅局限在降低养老保险和医疗支出也是不够的,克莱斯勒还将面临着各项业务的重新整合和一揽子的复兴计划。
中国汽车之前讨论是否有可能收购克莱斯勒的问题没有错误,只可惜中国汽车工业还没有这个能力。在吃不到酸葡萄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企业是不是也该扪心自问,自已的差距还有多大,下一步又该如何发展?吃不下克莱斯勒是肯定的,但是下次还有机会,只要中国汽车准备好了。。。。。。
前一篇:4月车市分析-热点车型销售点评
后一篇:大众高人气3款小车抢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