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品牌是否渡过了危险期?

(2007-02-06 08:45:26)
 
近来,关于汽车自主品牌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此次讨论的核心,是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的创新问题。从去年的何龙之争到今天,汽车行业关于自主品牌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个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似乎只有开始,没有结束。自主之于合资,依然处在不对称的竞争层面上。自主品牌需要潜心提升,耐住寂寞,这个蜕变绝非一代汽车人所能完成或是超越的。
 
 
自主品牌是否渡过了危险期?
 
 
奇瑞在06年销售突破了30万辆,是乘用车企业的四强。吉利06年销售突破了20万辆,位居乘用车企业的十强。中国汽车的自主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的这些突破值得肯定。但是这些突破,笔者认为依然停留在量的方面,没有达到质的突破.据新浪网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品牌确实存在危机.加上目前自主品牌的实际现状,可以说自主品牌还没有渡过真正的危险期。
 
 
质量和服务考验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是否渡过了危险期?
 
 
在消费者眼中,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的真正差距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两个方面。据新浪网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危机来自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和技术研发.只要是同等的价格,消费者不会选择自主品牌而放弃合资品牌。所以,在产品质量存在不足的前提下,自主品牌只能选择低端的细分市场做突破。这些消费群体在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方面,因为经济问题,放弃了产品质量的第一诉求而选择了价格这个主导因素。
 
 
自主品牌的低价入市,更多满足了这个细分市场的需求,让更多消费者拥有了汽车。但是消费者的汽车生活并非真正满意,更谈不上忠诚度。有多少消费者选择了自主品牌汽车后,因为众多的小毛病而苦恼。除了直接的购车成本,消费者因此付出了更多的服务成本、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更多消费者越来越清楚,一时的经济支出,加上后期的使用成本,综合算起来的总体成本并不比合资品牌更经济!
 
 
笔者不会拿出奇瑞、吉利、华晨等自主品牌车型的整体故障率和XX公里的故障率,与同价格段的合资品牌作对比,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一直是自主品牌的软胁,几年来并没有质的突破,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从国家的召回制度实施以来,自主品牌的主动召回凤毛麟角。如果按照严格的意义的召回制度衡量,自主品牌的召回更是惊人。不仅如此,自主品牌的服务渠道,并没有合资品牌4S店要求的那么严格。服务的质量、服务的及时性、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的硬件问题均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软件方面差得更远。汽车行业的服务,还真的要学习一下海尔,明确售后服务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
 
 
与客户的沟通回访、限期解决问题的服务指标,自主品牌都有,关键是把各项指标优化。笔者曾经打过奇瑞等自主品牌的客服电话,从专业服务技能、解决时限等方面,均与合资品牌存在差距。大家都在做服务,从解决期限上看,自主的会更长些,而合资的周期更短。看似简单的一步,实际一个综合的差距。
 
 
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自主品牌是否渡过了危险期?
 
 
据新浪的调查数据显示,自主品牌面临危机的主要问题首先来自企业内部,次是竞争对手的合资品牌.笔者认为,合资品牌对自主品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阶段更是非常明显.为何被调查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危机来自企业内部,笔者认为其核心表现了自主品牌缺乏核心的竞争力,自主品牌更需要从自己考虑,整合新生.
 
自主品牌囿于自身的差距,在新产品导入市场初期,分别选择了低价策略。比如奇瑞、吉利等,初期的产品策略集中在低端。自主品牌的销售,虽然在量上取得了突破,但是并没有形成核心的竞争力。自主品牌,除了价格,还有什么优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合资品牌的产品价格大幅下调,直接威胁到了自主品牌的低端市场。只以价格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面临合资品牌的价格下调,显得岌岌可危了。如果价格再下调,自主品牌如何应对?再降价,利润空间来自哪里?自主品牌初期成功的低价策略,今天看来更是合资品牌布下的一个完美陷井。
 
 
在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的今天,自主品牌如何突围?品牌瓶颈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是因为缺少对品牌支撑的核心竞争力,品牌突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何况现阶段,缺少产品品牌支撑和拉动的情况下,自主品牌也不是凭空就可以建成的。与合资品牌相比,自主品牌依然是个花瓶。只顾了面子,而丢了里子。自主品牌的恐慌也就在这里,没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只靠价格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管理水平急待提升
 
 
姑且不论自主品牌的管理水平高低问题,即使合资品牌的管理水平,在本士化的过程中也有所下降。看看在06年度被召回的合资品牌,比一比合资品牌的车型与进出口车型的差别。这些问题,不能简单说成是国化率的问题降低了产品质量,核心是生产过程的管理水平问题。
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差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也集中体现在生产过程的管理方面。比如工艺流程、检验流程均会对产品的质量形成综合的影响。难怪某自主品牌企业的领导人在谈出口美国市场时,而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放到了首要位置。自主品牌,在管理方面欠缺的又岂止一个方面?
 
 
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问题,也体现了企业的营销能力和管理能力欠缺。我们可以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但是如果有周全的售后服务,至少是一个良好的弥补。自主品牌在服务方面,更多注重口号,而缺少实质提升。
 
 
自主品牌还没有渡过危险期
 
 
研发能力也是自主品牌不可回避的弱势,自主品牌的文化和发展模式尚在摸索之中,没有文化基础,品牌文化也在初期等等,都不太成熟,目前仅仅市场层面,经历的风雨还少。
。。。。。。自主品牌的差距很多,也很远,而不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可以确切的说,自主品牌的危险期没有真正渡过。前些日子某合资品牌领导人一句合资品牌不怕价格战,提醒了自主品牌。确实,合资品牌从来就不缺乏各方面的竞争优势,价格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价格一个简单的方面,如果同一细分市场的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更接近,自主品牌如何应对的问题就很难解决?自主品牌的产品向中高端方向发展,又如何扭转品牌的瓶颈问题?
合资品牌近年来在中国车市的布局越来越集中,所有的汽车巨头都来中国了,自主品牌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只能做边缘品牌,而不会成为主流。
 
 
不是崇洋媚外,不是危言耸听。自主品牌,应该在有限的时间,综合考虑长期的战略发展问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