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汽车的出口问题都可原谅

(2007-01-10 07:48:56)
看到了关于汽车出口的“皮毛论”,不否定这个论调,但是一个简单的皮毛论难窥汽车出口所面临的问题。出口战略、市场调查、产品规划、价格策略、渠道规划、品牌定位、形象传播、售后服务、忠诚度、反倾销、商标等等,中国汽车无一没有遇到问题。
 
 
有业内人士提议参照70-80年代韩国和日本的汽车出口经验,这个提议没有问题。但是有一点不能回避,中国汽车现在的水平与70-80年代韩国和日本在世界汽车市场中的能力可相提并论吗?中国汽车现在没有取得70-80年代韩国和日本在汽车出口方面的对等权力。中国汽车比70-80年代的韩国和日本汽车能力更薄弱。这个经验只可借鉴,不具备执行意义。
 
 
中国汽车出口的八大问题
 
 
出口战略方面,中国汽车市场的汽车出口缺乏战略规则,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市场调查,中国汽车在国外的市场销售,没有任何调查,对国外客户没有任何研究;产品规划,缺少对国外客户的直接了解,产品的规划无从谈起,只是国内产品的简单外输。当我们看到更多的国外汽车品牌到中国本土化时,中国汽车在国外本土化了吗;价格策略,仅停留在简单的贸易谈判阶段,没有针对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制定产品的价格策略;渠道规划,从依托进出口公司到海外代理商,中国汽车出口在渠道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质的突破。但是对国外销售渠道的规划能力、建设能力、管控能力还无从谈起;品牌及形象,在缺乏战略支撑的前提下,中国汽车出口仅停留在数字方面,所以品牌的塑造及形象的传播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目标;售后及客户满意度,售后服务和配件供应方面是最薄弱的环节,自主汽车企业没有直接研究国外客户的使用感觉及满意度问题;商标及反倾销,中国汽车在出口方面的法律意识薄弱,多家企业的商标在国际市场掌握在销售商手里。等等,所有的一切,都说明是中国汽车是学步的婴儿,在国际化营销的每个方面都存在问题,是一次由国际贸易向国际化营销转变的过程。
 
 
问题吓不倒中国汽车人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别人经历过的问题我们都会经历,别人没有遇到的困难我们也会遇到。在汽车出口问题面前,中国汽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也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但是,自主企业的汽车人不会被汽车出口路的艰难险阻所吓倒。
 
 
在汽车出口成堆的问题面前,中国汽车蹒跚前行,在06年依然取得了34万台的业绩。笔者依然这样定义,目前自主品牌企业出口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原谅。提出这个论断,不是对06年简单销售激增的出口数字满意,也不是溺爱自主企业。而是对自主汽车企业出口阶段性遇到的问题,表示客观的认知,所有的问题都是阶段的性,所有的问题也都会在中国汽车成长的过程中被消除。
 
 
低价低质出口论不可取
 
 
有业内人士曾对中国汽车低价低质出口问题表示担心,认为低价低质的出口将使中国汽车蒙羞,葬送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前程。笔者认为,这个顾虑值得考虑,但是并不影响中国汽车出口的步伐。为何?低价低质就是中国汽车的现状,是中国汽车的必经之路。
 
 
 
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企业目前的主销产品依然是中低端的产品,想摆脱低价出口的格局根本不现实。但是,汽车人不会选择当自主品牌具备高端产品出口生产和销售能力时再出口。根据现在的汽车格局和中国汽车企业的实际能力,离中国高端汽车产品出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汽车人不会选择等待,只能选择与时俱进,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
 
 
 
形成低价低质的中国汽车形象又何所惧?只是现在,不是将来。形成的印象,总会有改变的余地。低价低质的形象只是理论上的自我恐惧,挡不住汽车人的实战探索之路。不管是现在走出去,还是五十年或是一百年以后走出去,中国汽车出口的问题都不会消失。
 
 
出口恐惧论占不脚
 
 
 
还有业内人士对中国汽车可能遇到的反倾销表示担忧,笔者认为这个担忧有些悲观。世界汽车格局,在近年来发生了变化,亚洲汽车的力量在世界汽车格局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的韩国和日本汽车就是一例。
 
 
 
下次改变世界汽车格局的关键力量在哪里?笔者认为,只有在中国。中国的这股力量不会来合资品牌,而是自主品牌!强大的中国汽车市场,将培育和锻炼强大的民族汽车工业。中国汽车在成本方面具备天生的优势,我们已经走出去的家电、编织品、鞋类就是最好的例证。世界汽车,惧怕中国力量。中国汽车的反倾销案迟早都会发生,关键取决于中国汽车的发展速度。中国汽车发展的迅速些,中国汽车的反倾销案也就来得更快些。
 
 
 
其它汽车出口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