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TT培训师苏平
TTT培训师苏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00
  • 关注人气:1,7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2018-12-01 14:55:22)
标签:

培训师苏平

学习活动设计

复盘

分类: 培训分享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相关阅读

中国培训师沙龙12周年庆典(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于2018.11.17-18 在重庆举办。我作为分享嘉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九十多位培训师、高校教师分享了主题一:《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1、按需定制内容
  (1)关于主题的需求调研。 本次沙龙12周年庆的主题,是今年6月份开始,在沙龙论坛征集的后,通过论坛投票确定下来的。当“学习活动设计”这个主题通过投票成为12周年庆的主题后,我们又在论坛收集大家在学习活动设计中的问题点,汇总后确定了各主题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阅读】

(2)设计问卷调研。考虑到之前投票和跟贴者,与实际参加者可能有出入,我们将各主题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12周年庆报名表中的问题,请报名者进行勾选。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通过后台的报名信息汇总,看到大家关注的问题和需求点。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于是,我据此细化了分享大纲内容为: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原因----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为学员量身定制课程内容。

2、围绕学员设计五线谱

确定了内容后,我运用“引导式课程设计五线谱”,细化了所有学习活动。 
原因---确保更多学员参与、体验和收获,同时便于时间控制,方便物资准备。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3、制作课程PPT 
      
最近这些年,只要人数不超过25人,我都全程不使用PPT,以确保课程中有80%的演练。
原因----因参加者有90多人,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看到、参与到,我特别制作了PPT。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PPT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1)呈现内容,如下图所示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2)明确活动规则和要求,如下图所示: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4、提供补充资料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将PPT上的表格案例,转化为word版本,提前打印发给每位参加者。
原因----PPT上的表格内容太多,学员们看起来费劲、不连贯,不利于对案例的思考和理解。提供word版本,更不符合学员们的阅读习惯,达成我请大家思考的目的。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5、演练的时间控制
  
      在这次课程中,有两次小组演练,一次是各组用6分钟设计一个5分钟的暖场演练,一次是各组用10分钟完善之前设计的5分钟暖场演练。第一次全体均在预计时间内完成,第二次各组基本完成。这得益于我在请参加小组演练之前,说明了活动的目的、规则和挑战,成功激起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原因:通过说明活动的目的,建立学员们与培训主题的联系;通过清晰的规则和挑战说明,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6、分享活动背后的逻辑
 
     在带着大家演练的过程中,不但让学员们亲身体验,也分享这个活动背后的逻辑,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原因:通过体验-反思-总结的方式,帮助学员们从体验中深入思考,加上我的活动逻辑分享,让学员们能够对“学习活动设计”这个主题有深的感触和更多的收获。



7、灵活应变
  
     因时间关系,第二次的演练活动后半部分来不及进行。我请大家在午饭前完善了五线谱,其余环节放在了晚上的复盘环节。并将原来的运用ORID进行个人反思分享,调整为:每个小组讨论写出大家认为刚才成果中做的好的3点,有待改进的3点,由3个小组中的代表来分享小组成果。
 ---原因:为了节省时间,做了相应的变通。 虽然实现做了精准的设计,授课时还是要根据现场的状态和学员的进度顺势而为。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1、时间控制
     
      这次的课程只有2.5小时,内容很多,且设计了两轮演练。讲解和演练后,我比原计划多分享了一些活动设计背后的逻辑,且增加了学员互动时间。这样做是因为从现场的反应来看,学员们还是非常希望听到这部分内容,而且从互动的内容来看,这些细节的确是大家忽略的。


2、海报提示
   
      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到角色定位,我特意带了两张海报张贴到现场。

【复盘篇】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因课程大纲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加上时间紧张,我没有提示大家去看。


三、继续保持的

1、坚持问题树模型的核心理念:以终为始、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践。
2、无论在课程设计还是培训现场,均根据学员的状态和情境“顺势而为”。
3、坚持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对每个课程做100%的准备(如引导准备表和视觉化的课程设计)。
4、每次课程均做些不同的尝试,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
5、在每次的培训中,设计阶段性收拢方式。
6、每次课程均做些不同的尝试,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
7、每次在课程中增加新的内容,不断精进课程。
8、将要学员任务视觉化,帮助学员们明确任务的步骤和要求。



四、下次的不同

1、遵循 ”以终为始、以学员为中心、以少胜多“的原则来做课程设计,根据学员的基础和情况做减法,避免信息超载,也便于时间控制。
2、若没有时间专门讲解海报,可一句话提醒学员:课间去看海报并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