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课程设计五步骤—中国培训师沙龙QQ群

标签:
培训师苏平中国培训师沙龙课程开发服务技能 |
分类: 中国培训师沙龙 |
【精华版】
背景介绍
该公司为国企,从事民生行业。本次参训人员100人左右,外勤人员平均年龄40左右,需要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为客户解决问题,由于2017年7月份发生了几次投诉事件,公司领导很重视,意识到应提升外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技巧等服务技能,因此有了8月份的课程沟通。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初步沟通获得课程相关信息
2、确定课程重点
3、课程相关信息分类
二、培训目标设定
三、课程安排
四、课程设计
五、培训效果评估
最后,通过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满意度调查 2、领导评价、3、课后回访组织者。
【卿瑜老师的经验总结】
卿瑜老师分享了自己通过这次课程开发总结的经验:
1、培训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2、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判断和区分,确定适合在课堂内容解决的有哪些?哪些需要制度支持?
3、搜集和使用客户内部案例,让课程更实用、更接地气。
4、做好训前调研,课程事半功倍。
【现场版】
-----------------------
背景介绍
该公司为国企,从事民生行业。本次参训人员100人左右,外勤人员平均年龄40左右,需要与客户面对面沟通,为客户解决问题,由于2017年7月份发生了几次投诉事件,公司领导很重视,意识到应提升外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技巧等服务技能,因此有了8月份的课程沟通。
一、培训需求分析
摘要:
针对案例中的国企培训需求,卿瑜老师通过下面的三个步骤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1、初步沟通获得课程相关信息
2、确定课程重点
3、课程相关信息分类
1、初步沟通获得课程相关信息
摘要:
卿瑜老师通过跟客户在1.5小时的沟通中,获得了关于课程的11条初步信息。
海川-厦门-刘卿瑜:
【分享大纲】
1.培训需求分析
2.培训目标设定
3.课程安排设计
4.培训大纲拟定
5.培训效果评估
【案例分享】结合培训课程设计五步骤:设计某公司《外勤人员服务技能提升课程》
本次分享,我们将从一个真实的课程设计过程,跟大家分享。
此次分享案例源于2017年8月份与客户的一次深度电话沟通,沟通时间90min。客户10月份上了外勤人员服务技能提升课程。接下来的分享,将会还原在这次沟通后所做的课程设计的过程。在跟客户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沟通中,我边听边问,同时也对客户的需求做了记录,我将所做的记录发给大家看看。
此次电话沟通客户反馈的情况如下:
1、集团领导重新做了调整,现任分管客户服务副总,有酒店管理背景,非常重视客户服务,对公司目前服务现状做了评估,需要做提升,并提出了需要组织一线人员的培训。
2、以前也有做过培训,现场反响都不错,可是培训后执行尚不足,培训效果持续较短。
3、想要一些外勤人员必须掌握的话术,对此进行考核,让外勤人员都能够掌握及应用,标准不用很高,但是需要外勤人员都掌握。
4、后续的落地监督很关键,应该怎么样做会更加巩固培训的效果。
5、希望课程能够接实用、接地气,是学员需要的。
6、课程想要了解行业当中的先进经验并进行借鉴。
7、人员素质比较低,课堂气氛需要活跃一些,让大家都能够在愉快的气氛当中进行学习。
8、想知道目前的外勤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
9、外勤人员不太会与客户沟通,会跟客户产生口头冲突,不利于企业形象塑造。
10、外勤人员服务的意识较差,铁饭碗思想比较严重。
11、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较弱,尤其是投诉事件,主管经常需要帮助外勤人员救火。
请大家花2-3分钟看下客户所提的培训需求。看好了的老师回复
论剑-太原-闫晓芳:看完了,需求还是挺多的,可以分类突破
论剑-聊城-竞:看完 闫老师的建议很棒 分类后看着更系统一些
海川-厦门-刘卿瑜:
很好哦,两位老师的建议一致。好的,时间差不多了,接下来,有几个问题问问各位老师
1、看到这些需求,哪些您曾经遇到过呢?或者听过?
论剑—广州—济之:9,8/5/3/2
论剑-聊城-竞:
第一是 问题2和4,这两个是培训效果应用方面,经常遇到现场氛围很热烈,但是会后就冷却了
学到的知识理念也没有办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区,5和7,培训课程设计以及培训技巧方面会遇到。
论剑-太原-闫晓芳:2.4.5.7
海川-广州-飘逸:2.5.7
论剑-苏州-Megan: 2.5.7.9.10
海川-厦门-刘卿瑜: 哇,看来老师们感同身受呢。还有吗?没有的话,我们提下一个问题
2、看到这些需求,您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用形容词来形容即可
论剑—广州—济之:有压力
论剑-聊城-竞: 头大,需要花心思好好梳理一下
论剑-太原-闫晓芳: 哇 !需求好多,有点头大,担心
海川-厦门-刘卿瑜: 英雄所见略同啊,谢谢老师们的反馈
接下来,下一个问题
3、这些需求,有没有办法在一次课程里全部都满足?4、您会如何整理这些需求?这些需求哪些是授课的重点呢?
论剑—广州—济之:
还是要归下类,询问他们主要问题。可以作为询问咨询员工的重点,再验证一下重点内容。
论剑-聊城-竞:
论剑-太原-闫晓芳:
一次课程肯定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4.还是要对需求进行分类,然后看哪些可以达到要求,哪些需要企业配合,需要外界配合完成。
海川-广州-飘逸:了解背景,急需解决问题
海川-厦门-刘卿瑜:
老师们都提到了要对需求进行分类分析,还有轻重缓急,面面俱到,显然难度很大。晓芳老师提到了一点,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能解决的,企业配合是很关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到今天分享的第一点:分析客户的需求,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是如何整理这些需求的。看到这么多需求,我首先也是头大的,不过脑子里的小人告诉我,解决办法总比问题多的,于是冷静下来分析这些需求。
2、确定课程重点
摘要:
卿瑜老师通过与客户沟通,确定了课程重点:沟通技巧与突发事件应对,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案例来源。
海川-厦门-刘卿瑜:
我的做法,首先,是通过沟通提问,最终确定授课重点是在沟通技巧与突发事件应对,并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案例来源。这边分享一下,通过电话沟通获取授课案例的对话
3、课程相关信息分类
摘要:
卿瑜老师对获得11条课程信息分为三类:培训氛围、培训内容、培训落地,并提供相应对策。
海川-厦门-刘卿瑜:
其次,我对客户所提的需求进行了分类,分为培训氛围、培训内容、培训落地三大类,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最后,设计落地效果保障方式。
海川-厦门-刘卿瑜:
对需求的梳理,和几位老师提到的一样,要懂得归类,分析。
海川-厦门-刘卿瑜:
最后得出了如下的这份表格,大家可以对号入座,找找曾经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式对您是否有参考价值。
请各位老师,花2分钟查看此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问哦~
论剑-聊城-竞:管理座谈会不太明白 也是授课课程中的吗?还是培训结束后,专门针对管理人员?
海川-厦门-刘卿瑜:
谢谢竞老师的提问,管理座谈会是在培训后,专门与管理人员的交流。在课堂中,管理方面的问题只在导入篇提到,因此设计了与管理人员的座谈会,可以更深入的讨论。
论剑-聊城-竞:
管理座谈会的目的是针对性指导哪些内容呢?座谈后的结果想如何运用?还有 保障培训落地的多种形式的开展 与授课
间隔多久进行的?
海川-厦门-刘卿瑜:
指导内容,根据前期座谈跟班发现的问题设计问题,与管理者交谈,及由管理者提出困惑,进行解答。
论剑—广州—济之:授课重点如何得来的?
海川-厦门-刘卿瑜:授课重点,是通过与客户的电话沟通得来的,以及训前问卷调研。
海川-北京-Sandy:设计问卷调查的参考,是您在分享开始发的和客户沟通反馈的内容吗?
海川-厦门-刘卿瑜:问卷是在授课前半个月,通过电子问卷发给客户,由客户发给学员的
海川-北京-Sandy:
我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我的问题,我重说一遍。我是想了解,问卷题目设计的参考依据是什么
海川-厦门-刘卿瑜:依据来源,与客户沟通的内容,还有我们公司长期做一个行业,对这个行业基本情况很了解。
论剑—广州—济之: 培训时间是多久?
海川-厦门-刘卿瑜:时间,稍后会有一份表格。老师们,还有其他问题吗?
海川-北京-Sandy:没有啦,谢谢卿瑜老师的解答
海川-厦门-刘卿瑜:
分析需求的思路小结:
1、确定授课重点
2、分类客户需求
3、设计落地模式
论剑-太原-闫晓芳: 这样的培训是真正的按需定制啊
二、培训目标设定
摘要:
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了五个培训目标。
海川-厦门-刘卿瑜:
需求分析好之后,我们进入第二点:培训目标设定。根据客户的需求,设定了五个目标
1、树立主动服务意识,掌握优质服务必备服务准则
2、掌握优质服务标准话术,学习与客户沟通的技巧,提升客户满意度
3、掌握分析突发事件的方法,树立首问责任意识
4、通过多种形式考核,帮助学员掌握培训要点
5、辅导基层管理人员,提升其管理技能
三、课程安排
摘要:
接下来,进行了课程设计和时间安排。主要分为四大模块:训前调研、现场授课+笔试、现场提问+情景模拟、课后跟踪。
海川-厦门-刘卿瑜:
接下来第三点是:课程安排设计
也就是大家很关心的,时间如何分配的问题

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查看此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问
论剑-太原-闫晓芳:没问题
论剑—广州—济之:课后跟踪,行动卡,1个月时间,会不会时间太久,大家会忘记授课内容,不能及时思考和行动?
海川-厦门-刘卿瑜:
不是一个月提交哦,我们安排的是周内提交。1个月时间,指的是我们对课程整体的跟踪,对批改学员提交的行动卡
论剑-聊城-竞:很细致!还有个问题 整个项目咱们这边是几人的团队跟进的?
海川-厦门-刘卿瑜:我加2位助理,3个人
海川-北京-Sandy:3、掌握分析突发事件的方法,树立首问责任意识,首问责任意识,指的是什么?
论剑—广州—济之:是不是像医院的首诉负责制?
海川-厦门-刘卿瑜:是的,即首问责任制。
四、课程设计
摘要:
卿瑜老师运用“引导式课程设计”五线谱进行课程设计,明确了课程每个模块的时间、内容、目的、方法和资源线。
海川-厦门-刘卿瑜:
课程大纲拟定部分,建议可以借助《课程设计五线谱》来安排。
这是个简单版本的课程五线谱设计,到级标题。案例没有写具体名称,标明了个数。大家参考即可。
大家花2分钟时间查看,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哦
海川-北京-Sandy:没有问题,很细致
论剑-聊城-竞:看到很多地方都有小组讨论 是提前分好的还是现场分的 一个分为几个组 每组几人?
海川-厦门-刘卿瑜:提前分好组的,一组10个人,共5组。会提前半天到现场布置会场
论剑-聊城-竞:分组时有考虑人员搭配么?还是随机?
海川-厦门-刘卿瑜:男女均衡搭配,同一个子公司人员打散开来
论剑—广州—济之:我给学生上课也大多应用案例法,对+案例讨论法非常感兴趣。有资料的话,向您学习下。
论剑福州游走的鱼:
问个小白问题,为什么这个五线谱,目的线是在半中间的,不是在表的一开始呢,为什么表的起头,是内容,而不是目的?为什么目的的描述,不是可量化指标,而是主观感受为主呢?
海川-厦门-刘卿瑜:鱼老师,目的线在中间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思考过。
论剑-昆山-苏平:
@海川-厦门-刘卿瑜 ,您的“目的”在五线谱的原版中,应该是“成果线”对吗?
“目的”是培训师希望这个环节达到的目的,需要细化到培训目标;
“成果”是这个环节结束后,学员们产出的成果,是培训师的目标的具体体现。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为您的学以致用点赞!
海川-厦门-刘卿瑜:是的,谢谢苏老师的点拨。苏老师这一解释,更加清晰!谢谢
五、培训效果评估
摘要:
最后,通过下面三种方式进行培训效果评估:1、学员满意度调查
2、领导评价、3、课后回访组织者。
海川-厦门-刘卿瑜:
好的,我们进入第五点:培训效果评估。三个维度:
1、 学员满意度调查表
2、 领导评价表
3、 课后回访组织者
课后回访组织者,有我公司负责该客户的客户经理进行。至此,课程设计的五个步骤就结束了。
最后小结一下哈~
论剑-太原-闫晓芳:学员满意度调查表是现场填写吗?
海川-厦门-刘卿瑜:是的,现场填写,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不记名
论剑-太原-闫晓芳:你单独设计还是你们公司设计好的?
海川-厦门-刘卿瑜:公司这边设计好了的
海川-广州-飘逸:我提一个问题:本次课程的核心重点是哪一部分?
海川-厦门-刘卿瑜:
这部分,飘逸老师
海川-广州-飘逸:课程的名称叫什么呢?
海川-厦门-刘卿瑜:某公司外勤人员服务技能提升课程
论剑—广州—济之:您如何评价您这次课程设计的效果?
海川-厦门-刘卿瑜:
目前是三个维度:1、学员满意度调查 2、领导评价、3、课后回访组织者
【卿瑜老师的经验总结】
摘要:
卿瑜老师分享了自己通过这次课程开发总结的经验:
1、培训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
2、对客户的要求进行判断和区分,确定适合在课堂内容解决的有哪些?哪些需要制度支持?
3、搜集和使用客户内部案例,让课程更实用、更接地气。
4、做好训前调研,课程事半功倍。
海川-厦门-刘卿瑜:
其他老师还有没有疑问的地方呢?那我针对这次课程总结了几点经验,和大家分享:
1、培训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可以是现场的辅导、可以是专题的座谈。
2、面对客户的需求,我们需要去判断,哪些是课堂内可以解决的,哪些是课堂外可以解决的,哪些是需要制度支持的。
3、随时搜集与客户相关的素材,使用客户案例,能够让课程实用、接地气。(使用案例时要注意替换掉人物的姓名,案例教学,并不是批斗大会。)
4、做好训前调研,课程事半功倍。
我今天的分享内容结束了哦~
论剑—广州—济之、海川-广州-飘逸:谢谢卿瑜老师分享。
致远-深圳-飞扬:卿瑜老师,满满的实践干货,这行动的速度杠杠滴
海川-厦门-刘卿瑜:感谢各位老师热情的参与以及提问,让我也在不断的反思学习中~
论剑-太原-闫晓芳:感谢卿瑜老师精彩的分享,满满的干货啊,相信大家也收获了很多,再次感谢
后一篇:悦悦8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