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的运用案例】《企业文化》培训的复盘辅导

标签:
培训师苏平课程开发复盘orid引导式课程设计 |
分类: 《培训师成长手册》 |
【精华版】
一、设计ORID问题复盘
拉拉在企业文化课程中做了新的尝试后,苏平老师建议运用ORID来进行复盘,并提供了参考问题。拉拉设计了复盘问题,与苏平老师沟通后,确定为以下问题:
1、这次培训前,我做了哪些准备?
2、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
3、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4、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5、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6、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二、运用ORID进行自我复盘
根据上面设计的ORID的问题,拉拉对培训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有了下面的思考和计划:
1、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1)勇于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的做好准备,按照五线谱的做法去设计
(3)培训可以有很多种的形式,不断的去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
2、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1)继续保持自信心,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在培训时定能讲好。
(2)沿用期待墙和五个问题认识的环节
(3)在培训时充分发挥学员的价值,让更多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
(4)产品培训时,继续加入更多故事去讲解,使得课程不那么枯燥
(5企业文化继续把重点划分出来,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听课
3、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1)严格把控时间点,并在课前准备时,设计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2)期待墙按照原先设计的步骤去做,不做临时的改变,避免达不到预先的效果
(3)课程培训时,结合故事和案例,备课时多注意。
三、复盘后的辅导
苏平老师针对拉拉的复盘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后,为拉拉的几个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期待墙上内容不够聚焦
关于开场的期待墙中学员们写的内容不够聚焦这个问题,苏平老师建议:事先明确期望的格式要求或示范。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培训师沙龙11周年庆时“期待墙”环节的设计步骤: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张贴--分类--说明
2、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
针对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苏平老师的建议:可以分为8-10人的小组进行,重点在先让每个人自己思考。同时,根据学员的特点(活跃/内向)和状态(积极/消极)来确定小组分享的节奏。
3、时间控制的问题
关于时间控制方面,苏平老师建议善用引导式课程设计的五线谱。具体做法包括:
(1)课程准备时,详细列出五线谱中的内容。
(2)按照五线谱的内容进行预演。
(3)除非有突发状况,培训现场严格按照五线谱的流程操作。
4、产品培训的方式
关于产品的培训,苏平老师给出了两种方式:
(1)走秀+团队介绍,亮点在团队介绍要跟产品的特点相结合。
(2)运用翻转课堂方式。课前提供学习资料,培训现场用小组拼图学习+其他组点评的方式进行。
【现场版】
一、设计ORID问题复盘
摘要:
拉拉在企业文化课程中做了新的尝试后,苏平老师建议运用ORID来进行复盘,并提供了参考问题。拉拉设计了复盘问题,与苏平老师沟通后,确定为以下问题:
1、这次培训前,我做了哪些准备?
2、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
3、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4、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5、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6、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拉拉:
我在上周的贵阳培训中,运用了您之前上课时用到的期待墙,以及11周年庆上的自我介绍的方式,还有就是企业文化课程的授课方式也进行了创新,这些都离不开沙龙交给我的方法
苏平:太棒了!好想知道细节呀
拉拉:但是我发现自己没有用得很好,可能是第一次运用吧
苏平 :可否用ORID来复盘一下 ?
拉拉:我认为自己还未能熟练使用ORID
苏平:
不尝试去用,就不可能熟练,自己设计几个问题,可以发给我开小灶,
熟能生巧
拉拉:好,我尝试一下,下午我想把具体的细节与您分享,也希望苏老师可以给予我建议哈
苏平:别担心不好,试错也是种很好的学习。因为有了您试错的细节和复盘,我们才能深入交流,您也能更快地进步。否则连交流的依据都没有,空对空是浪费彼此的时间。您觉得呢
?
下面是我给sunny老师的直播福利设计的复盘问题,您可以参考 一下:
1、为了这次直播,我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这次直播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是哪些方面?
3、这次直播中,我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是什么?
4、从这次的直播准备和直播经历中,我有哪些收获或启发?
5、我会如何将今天的这些收获或启发 转化为以后的行动?
您可以将复盘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版本发给我,包括您的问题
拉拉:
好的哟,那我整理好发个您。
谢谢苏老师,这次的培训我没有做详细的五线谱,基本就是心里大概有个谱,因为这次培训有很多新的尝试,所以我自己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控制
两个培训的课程PPT已发送给您
拉拉:我按照ORID的方式进行了复盘问题的设计
一、这次培训前,我做了哪些准备?
二、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
三、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四、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不知道我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如何,还请苏老师指教
苏平:
不错哦!同时,如果再增加一个反思的问题,就更好了。问题二三是R有问题,问题四是D的问题。如果再加一个反思性问题I,例如:这次的课程带给我的哪些思考或启发?
一、这次培训前,我做了哪些准备?
二、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
三、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四、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五、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六、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有了思考,再行动是否就更加容易了呢?
拉拉:是的呢,而且行动更加清晰
二、运用ORID进行自我复盘
摘要:
根据上面设计的ORID的问题,拉拉对培训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有了下面的思考和计划:
1、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1)勇于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的做好准备,按照五线谱的做法去设计
(3)培训可以有很多种的形式,不断的去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
2、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1)继续保持自信心,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在培训时定能讲好。
(2)沿用期待墙和五个问题认识的环节
(3)在培训时充分发挥学员的价值,让更多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
(4)产品培训时,继续加入更多故事去讲解,使得课程不那么枯燥
(5企业文化继续把重点划分出来,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听课
3、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1)严格把控时间点,并在课前准备时,设计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2)期待墙按照原先设计的步骤去做,不做临时的改变,避免达不到预先的效果
(3)课程培训时,结合故事和案例,备课时多注意。
拉拉:
苏老师,我根据刚才的几个问题,从新的进行了梳理,每个问题都进行了回复,一下子把这次培训做了一个完整的复盘,下次培训该这么做,流程都很清晰。
一、这次培训前,我做了哪些准备?
1、培训前的道具准备
包括:便利贴、大海报白纸、白板笔、期待墙、A4纸、地板样板
2、对本次培训的课程进行了认真的备课
3、对暖场和破冰环节进行了流程设计,以及列明步骤
4、对企业文化课程重点进行划选,并梳理出十大问题
二、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哪些?
1、期待墙的学以致用
首次在培训中运用期待墙,我让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两个期待,一个是对2018年的期待,另一个是本次培训中的期待,讨论找出小组中的共性期待,写在便利贴上,并粘贴在期待墙上,进行说明,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让学员学习时抓重点。
2、小组成员全面认识
让学员全面认识环节中,采用了5个问题的方式,对问题作了修改,加深了小组成员的之间的认识,拉进彼此的距离,同时通过小组内派代表介绍时,发现全场的伙伴们都听得很认真,参与度很高,对于成员的介绍大家都给予祝福的掌声。
3、《企业文化》讲授划重点
《企业文化》课程授课比以往的讲授式生动了很多,提前把重点掌握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在海报上,让大家带着问题在观看企业宣传片中找答案,可以发现大家看得特别认真,而且时不时回望海报和影片,并认真做笔记;在影片中没能找到答案的,我会在PPT讲解时重点的去讲,更突出了学员需要掌握的内容。
4、产品知识故事化
在《产品基础知识》课程中,我最担心的关于实木木材的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出奇的在授课过程过程中都以原先设计的故事引导流畅的讲解了,整个过程发现学员听得很感兴趣也很认真。
5、产品卖点小组讨论
根据课程的大纲设计,提出的问题,让学员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将得出的答案写在A4纸上,然后评选写得最好的小组,接着在PPT上展示汇总问题的知识点答案。
6、总结
课程结束后都有进行总结的环节,下半堂课也有对上半堂课内容简单提问回顾的环节,让学员加深学习的印象。
三、这次培训中,我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善的?
1、流程
暖场和破冰环节进行了梳理,也列明了流程和做法,但是在现场并没有完全按照流程去做,有些环节遗漏了
2、时间把控
3、课程内容结合案例讲解
四、这次的课程带给我哪些思考和或启发?
1、勇于尝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不管是哪一个环节,都要认真的做好准备,按照五线谱的做法去设计
3、培训可以有很多种的形式,不断的去创新,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讲授式
五、下次的培训中,我可以保持哪些好的做法?
1、继续保持自信心,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在培训时定能讲好。
2、沿用期待墙和五个问题认识的环节
3、在培训时充分发挥学员的价值,让更多学员分享自己的经验
4、产品培训时,继续加入更多故事去讲解,使得课程不那么枯燥
5、企业文化继续把重点划分出来,让学员带着问题去听课
六、在下次培训中,我可以做哪些改变?
1、严格把控时间点,并在课前准备时,设计好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2、期待墙按照原先设计的步骤去做,不做临时的改变,避免达不到预先的效果
3、课程培训时,结合故事和案例,备课时多注意。
问题点:
1、明明是把期待墙和认识环节的流程步骤做好了,但是培训的时候不知道咋的就自己临时给变了,然后就按照变了的方式操作,也没打到自己想到的效果,而且发现学员写的期待都不够聚焦,只有一个小组的想的比较细致比较具体,面临这种情况该怎么破呢?
2、讲授产品课程的时候,按照课程的脉络是先提出问题,让学员以小组的形式把答案写在A4纸上,然后讨论,接着收上来,点评每个小组的答案,但是发现后边的环节如果按照这种方式操作学员也不怎么感兴趣了,自己也不想继续按照这种方式去进行,导致课程时间提前就结束了,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比较好呢
三、复盘后的辅导
摘要:
苏平老师针对拉拉的复盘资料,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了解后,为拉拉的几个问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期待墙上内容不够聚焦
关于开场的期待墙中学员们写的内容不够聚焦这个问题,苏平老师建议:事先明确期望的格式要求或示范。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培训师沙龙11周年庆时“期待墙”环节的设计步骤:
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张贴--分类--说明
2、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
针对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苏平老师的建议:可以分为8-10人的小组进行,重点在先让每个人自己思考。同时,根据学员的特点(活跃/内向)和状态(积极/消极)来确定小组分享的节奏。
3、时间控制的问题
关于时间控制方面,苏平老师建议善用引导式课程设计的五线谱。具体做法包括:
(1)课程准备时,详细列出五线谱中的内容。
(2)按照五线谱的内容进行预演。
(3)除非有突发状况,培训现场严格按照五线谱的流程操作。
4、产品培训的方式
关于产品的培训,苏平老师给出了两种方式:
(1)走秀+团队介绍,亮点在团队介绍要跟产品的特点相结合。
(2)运用翻转课堂方式。课前提供学习资料,培训现场用小组拼图学习+其他组点评的方式进行。
1、期待墙上内容不够聚焦
摘要:
关于开场的期待墙中学员们写的内容不够聚焦这个问题,苏平老师建议:事先明确期望的格式要求或示范。她分享了自己在中国培训师沙龙11周年庆时“期待墙”环节的设计步骤:
(
1)个人思考。针对“今天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每个人在A4纸上写5条期待,并从中选择最关注的2条。苏老师特别提醒: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错误的问题;请大家在写期待时,一定要具体,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小组分享自己写的期望,并讨论确定本组选出5条共性的期望,并写在卡片上。书写要求:一卡一条、字大体正、动词+名字、6-10个字。(讨论环节,苏老师一直全场走动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并及时提醒大家研讨的时间及规则,把控场上的节奏。)
3)张贴。每个小组将写好的五张卡片,张贴在引导墙上。
4)分类。由于时间关系,老师没有当堂做归类而是留了个作业,让大家在课间的时候,自我归类。
5)说明。休息回来后,苏老师针对大家做好的分类,一一进行确认和说明,告知大家:哪些期待可以在沙龙11周年庆的哪个主题上得到解决?---这个步骤的几个作用:让学员听课的时候能够抓重点,培训师也可以筛选侧重点、排除干扰。
苏平:我在看您的复盘资料 ,能说说对象和时长吗?
拉拉:
苏老师上午好!培训对象:针对终端导购,店长,区域经理。《认识生活家》1.5h,《产品基础知识》4h。一般按照这两个时间去讲,但会根据当地区域培训需求,对时间进行调整。
苏平: 那您这次两个主题的重点内容分别是?
中山-拉拉:
以上问题点就是重点的内容,《产品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主要是每个木种品类的卖点
苏平: 关于企业文化的这些问题,您是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的方式,请大家给出答案的吗?
拉拉:先通过播放企业宣传片,让学员从中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的,我在PPT讲时就重点去讲
苏平: 您说的企业宣传片就是这份PPT吗?
拉拉:是一个视频
苏平: 哦,大概多长时间呢?
拉拉:7分钟的视频
苏平:了解了。那这份PPT的内容,是用于后续补充的,对吗?
拉拉:
怎么说呢,其实这种方式我也是首次尝试,以往我们的讲师都是直接照着PPT去讲
所以我这次就把重点需要掌握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列出来,学员掌握了海报上的内容,企业文化该掌握的都有所了解了。然后再通过PPT去细化这些点。是的,正如苏老师说的,后续补充
苏平:
这个尝试很不错,否则一百多页的PPT我自己刚才都看晕了 。
您是在看视频之前,就把这些问题提供给大家了吗?还是等播放结束后才提供呢?
拉拉:是的。看之前。先跟大家过一遍问题,然后大家带着问题看视频,格外的认真
苏平:对,这样的做法更好 。带着问题去看,就比较有目标,也容易集中注意力。
苏平:这次学员人数是多少呢?
拉拉:20
苏平: 那您请大家写期望,是在培训开场吗?
中山-拉拉 :是的
苏平: 是否有说明是针对哪个课程主题?
拉拉:貌似没有说明
苏平:那关于写期望的格式要求或示范吗?
拉拉:不规范,我只是让大家出来,并没有明确规范
苏平:那写期待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拉拉:
但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我是把流程拟好了,但就是没有按照流程去做
告知写期待——简单说流程——发A4纸每人写5条——学员填写的同时我在解说可以写什么期待——小组讨论找出共性期待——把一条共性期待写到便签上——贴到墙上我来说明
苏平:
我将自己写期待墙设计的五线谱分享给您
您看看【沙龙十一周年庆】主题一:培训中运用引导的情景和要求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v1r.html
的记录内容:
1)个人思考
针对“今天学习的期待是什么?”,每个人在A4纸上写5条期待,并从中选择最关注的2条。
苏老师特别提醒: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错误的问题;请大家在写期待时,一定要具体,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
小组分享自己写的期望,并讨论确定本组选出5条共性的期望,并写在卡片上。书写要求:一卡一条、字大体正、动词+名字、6-10个字。
(讨论环节,苏老师一直全场走动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并及时提醒大家研讨的时间及规则,把控场上的节奏。)
3)张贴
4)分类
5)说明
休息回来后,苏老师针对大家做好的分类,一一进行确认和说明,告知大家:哪些期待可以在沙龙11周年庆的哪个主题上得到解决?
拉拉:
苏老师的五线谱很清晰明了呀,拉拉感到很惭愧,看来这个流程我还要慢慢的梳理。还有一点我发现学员写得都不够聚焦,只有一个小组是写得详细且聚焦的。
苏平:您可以找找看:我是通过哪些措施帮助大家聚焦的?
拉拉:书写要求?
苏平:
书写要求是步骤2的,是的,步骤1也有特别说明。步骤一和二是总分的关系。步骤1:告诉大家具体的重要性。步骤2: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格式规范。而且,我还将格式的规范张贴在白板上,让大家随时可以看到。
拉拉:就是得结合两个步骤来进行,我没有明确期待的规范要求是我的疏忽了
苏平:
您从我刚才的截图也可以看到,即使这么详细,还是有人写了“看美女”。当然,因为我提出的问题比较大:这两天的周年庆希望有哪些收获?
拉拉:哈哈
苏平:您现在已经体会到:提供具体的规范和要求有多么重要了吧?
拉拉:是呀
苏平:还有后面的分类,分类后的内容其实就是问题树
5)说明。其实就是对策树
。说明哪些内容是可以在课程中解决的?是在哪一个课程中解决?您觉得增加这样一个步骤,有哪些好处呢?
拉拉:
让学员听课的时候能够抓重点,知道哪些课程我需要重点的去听;同时讲师也可以帅选侧重点
苏平:没错呢
除了您刚才说的几个好处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排除干扰。
例如,在这个步骤中,我就说明:“看美女”这个期待,其实已经达成了 因为11周年庆的主持人卿瑜老师就是大美女,刚才大家已经看到
。大家写的期望中可能会跑题,这时就方便我们先处理掉,以免学员产生心理落差,对影响到后续的课程效果。
拉拉:苏老师太厉害了
苏平:
因为是开场问题,除了了解需求这个事情之外,我们同时也需要处理大家的心情。
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大家看到我们对每一位的观点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为后面大家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营造了相应的氛围。有些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后面学员参与不积极,其实就是自己一些小的细节,让学员觉得自己不够被重视和尊重。
2、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
摘要:
针对100人左右的期待墙操作,苏平老师的建议:可以分为8-10人的小组进行,重点在先让每个人自己思考。同时,根据学员的特点(活跃/内向)和状态(积极/消极)来确定小组分享的节奏,是直接到8-10人小组,还是先2-4人,再到8人小组?
拉拉:这个期待墙有人数限定吗?如果现场人数达到100人左右,那还可以用吗
苏平:
一百人也可以分成10人一个小组来进行。我在11周年庆是分为8人一个小组。重点在于要先让每个人自己思考,这个过程就可以建立学员与培训主题之间的联系,将他们拉入到学习的氛围和状态之中。在进行小组分享的过程中,您可以根据学员的嗯,具体情况来判定是一次进入8人或10人小组,还是先2人-4人再到8人?
例如,学员的特点、状态,是比较活跃还是内向?状态积极还是消极?
如果是比较活跃,积极的,可以在个人写了期待之后就进入8人或10人状态。反之则要循序渐进,先从两人开始,慢慢帮助大家进入状态。
拉拉:明白了,原来这样子!瞬间有种廓然开朗的感觉,谢谢苏老师
3、时间控制的问题
摘要:
关于时间控制方面,苏平老师建议善用引导式课程设计的五线谱。具体做法包括:
(1)课程准备时,详细列出五线谱中的内容。
(2)按照五线谱的内容进行预演。
(3)除非有突发状况,培训现场严格按照五线谱的流程操作。
苏平:
关于时间的控制方面,主要是运用五线谱
(1)课程准备时,运用五线谱将流程、步骤、所需时间、物质等列清楚。
(2)按照五线谱的内容进行预演(如果有条件,可以请同事进行演练;如果没有条件,可以自己在头脑中进行预演),评估流程和时间是否合适?若有必要,进行修改。
(3)上课时,将五线谱放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按照上面的流程操作。除非发生了特别的突发状况,再做临时的调整。
4、产品培训的方式
摘要:
关于产品的培训,苏平老师给出了两种方式:
(1)走秀+团队介绍,亮点在团队介绍要跟产品的特点相结合。
(2)运用翻转课堂方式。课前提供学习资料,培训现场用小组拼图学习+其他组点评的方式进行。
苏平:
关于产品培训的方式,您可以参考2011.8.11-12德尔惠TTT培训分享(一)中的走秀+团队介绍
,亮点在团队介绍的要求方面:跟产品特点相结合
拉拉:哇塞,太好了
苏平:
广州的问题树模型培训
前的案例,就是德尔惠的,您再温习一下,就将整个课程从前期的需求调研,到最后的培训现场都串起来了。其实您还可以运用翻转课堂的方式。例如,提前将问题和资料发给大家,课程中利用小组拼图学习的方式来呈现,其他小组点评。拼图学习,就是将重点内容分成几大块,每个小组重点学习自己这一块。通过点评其他小组的机会,学习其他小组的内容(提供点评表,要求大家去回顾资料找答案,判断对错--开卷考试)
拉拉:好的哟,太感谢苏老师了
前一篇:悦悦94个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