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定有效的培训目标--中国培训师沙龙QQ群分享

标签:
培训师苏平课程设计培训目的培训目标 |
分类: 中国培训师沙龙 |
【精华版】
一、区分培训目的和目标
培训目的,很抽象,收集需求时获得更多是这个;培训目标,很具体,只有拆解到具体行为,才能有效实施。
二、确定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
终点目标源自课程目标,也就是鱼骨图中的关键小要因,问题树中的树根。而使能目标则来源于问题树的树干,即问题的类别。有效的使能目标的描述中,应该包含是否达成目标的评判依据。
三、识别两类先决条件
【现场版】
【课前阅读】
【教学原理设计读书心得】五类学习结果及其运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nei.html
论剑-昆山-苏平 :
大家都知道:方向比努力重要。但很多时候,作为培训师,却一直在奋力奔向错误的方向。
比这更糟糕的是:自己却没有觉察到。
今年月份,我在这里做了一期 “五类学习结果及其运用”的分享,问大家培训目的和目标的区别是什么?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没有一位老师能够说清楚。
所以,今天的分享,我们从区分培训目的和目标开始。
一、区分培训目的和目标
摘要:
培训目的是想通过培训师实现的效果,培训目标是要实现效果的细化指标,可以具体为一系列的行为。
培训目的,很抽象,收集需求时获得更多是这个;培训目标,很具体,只有拆解到具体行为,才能有效实施。
论剑-昆山-苏平 :
在平时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有很多伙伴混淆了培训目的和目标,甚至不清楚二者有什么异同。
对此,在《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一书中第三章进行了说明:培训目的是想通过培训师实现的效果,培训目标是要实现效果的细化指标,可以具体为一系列的行为。如图一所示。
书中以案例-的“新导购产品培训”为例,列出了相应的培训目的和目标,详见图二。
看完了图一和图二,大家觉得目标跟目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致远-深圳-飞扬 :
培训目的:就是做这个培训的初衷,或者想达成的效果
培训目标:为培训目的服务,实现过程中更具体量化成的行为
培训目的,很抽象,收集需求时获得更多是这个。
培训目标,很具体,只有拆解到具体行为,才能有效实施。
论剑-昆山-苏平 :
飞扬老师的总结很到位 !一个虚一个实。所以提问很重要,如果我们问的问题是:“有什么收获?”得到的可能是类似目的的口号。如果问的问题是:“今天所学有哪些能运用在工作中?你会如何去用?”得到的信息可能就会更具体,这就涉及到了提问目标。回到培训目标,我发现在跟企业的HR沟通时,问到培训目标时,很多伙伴给出的类似口号,需要再一层层问下去,才能问出培训的目的
致远-深圳-飞扬 :开窍了,原来这种思考,还可以拓展到更多工作场景中运用
论剑-昆山-苏平 : 飞扬想到了什么呢?
致远-深圳-飞扬 :
之前光考虑明确培训目的后,在进行课程设计中要去拆解成培训目标。其实,这个事情从培训需求调研开始,会贯穿始终的,这更像一种思维方式,做其他事情也可以的
论剑-昆山-苏平 :
是的,其实是通过一个个问题带着我们前行。例如,在确定培训目标时,可以问自己:“培训后学员会做哪些之前不会做的事或有什么变化?”与之相反的是,有些培训师的培训目标是:“我上课时要让学员做些什么?”
致远-深圳-飞扬 : 从学员角度,逆向思考,先思考要达到的终点
论剑-昆山-苏平 :
是的。以终为始来考虑一个培训,授课现场是为了学以致用。授课现场做什么,不是目标,是为了达成目标使用的手段或方式方法。当然,一个课程的培训目标可能不止一个,这就引出了下面的主题。关于培训目的和目标,飞扬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没有,请示意,如果有,请码字
致远-深圳-飞扬 :
其一,培训目的是如何分解成培训目标的?有具体的路径或步骤吗?我有些不清晰,概念是明白了
论剑-昆山-苏平 : 下面的环节,我会提供案例
致远-深圳-飞扬 :
其二,培训目标确定了,是否有些可以转化为课程大纲呢?
就这两个疑问
论剑-昆山-苏平 : 问题2,需要区分是终点目标还是使能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 哦,那我搬凳子好好听课,使能目标,第一次听说呢
论剑-昆山-苏平 : 那我们先继续,看看能否在后面的环节解答您这两个疑问,好吗?
致远-深圳-飞扬 : 好的
二、确定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
摘要:
终点目标是培训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使能目标是培训过程中达到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目标。这就像旅行,终点目标是旅游的目的地,而使能目标是到达目的地之前的几个景点。
终点目标源自课程目标,也就是鱼骨图中的关键小要因,问题树中的树根。而使能目标则来源于问题树的树干,即问题的类别。有效的使能目标的描述中,应该包含是否达成目标的评判依据。
论剑-昆山-苏平 :
终点目标是培训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使能目标是培训过程中达到的目标,也可以理解为阶段性目标。这就像旅行,终点目标是旅游的目的地,而使能目标是到达目的地之前的几个景点。如图三所示。
图三中,红色旗帜代表的是终点目标,蓝色旗帜代表的是两个使能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 苏老师的这个例子很容易理解呢
论剑-昆山-苏平 :
谢谢飞扬的反馈。以《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为例,表一列出了该课程的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
从表一可以看出:终点目标源自课程目标,那么,使能目标是从何而来的呢?
致远-深圳-飞扬 : 来源于终点目标吧,或者是它的拆解
论剑-昆山-苏平 :
这是一种思路,同时风险也比较大。如果按照“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流程,使能目标源自问题树。飞扬是怎么看“使能目标源自问题树”的呢?
致远-深圳-飞扬 :
是否还可以理解为,达成某种大目标前的关键点,使能目标源自问题树?我不太明白,仅想到从具体问题或需求而来
论剑-昆山-苏平 :
是否还可以理解为,达成某种大目标前的关键点 --是的,无论终点目标还是使能目标,都以学员为中心
这张图中,问题树上的三个树干:表达、倾听、话题,就可能是三个使能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 开窍了。源自问题的使能目标,更客观
论剑-昆山-苏平 :
鱼骨图中的关键小要因,是培训目的,即上图中的:提升业务人员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培训目标 是问题树中的树根:初步的课程主题,也就是 下图中红色箭头标注的“话题”
飞扬是否发现:按照问题树模型来操作时,无论培训的目的、终点目标还是使能目标,都是比较具体的
虽然这份《见招拆招巧回应》的培训,最初源自鱼骨图问题:为什么销售达成率为40%?换句话说:老板希望通过这个培训提升销售达成率。但这不能直接作为培训的目的。我们还需要深入挖掘原因,聚焦问题点,才能对症下药。如果一听到老板说希望通过培训提升销售达成率就去做销售技巧的培训,对于这个案例的企业和学员来说,可能是徒劳无功的。
致远-深圳-飞扬 : 是的。如果不做调研,目的错了,后续的全错
论剑-昆山-苏平 :
是啊,错得离谱呀!回到您刚才问:使能目标是如何来的?
我自己在填写表一时,是先确定各使能目标对应的目的,再转化为目标。详见表二
大家对比一下表二中的目的和目标,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表二可以看到,目的的“虚”和目标的“实”
致远-深圳-飞扬 : 跟第一部分
论剑-昆山-苏平 :
是的
致远-深圳-飞扬 :
笼统的目的,好描述。具体的目标,要么不知道怎么描述,要么就提炼不到位。看到这个问题,苏老师要答疑了
论剑-昆山-苏平 :
如果您跟学员布置一个任务,怎么知道他是否完成了呢?从这个思路去考虑。判断的标准,就是从使能目标的描述中,能否找到对于是否达成目标的评判依据。
运用鱼骨图分析,找到与鱼头高度相关的大、中、小要素,通过七大方法和剥洋葱,筛选确定导致复杂问题发生的关键小要素-----以这个使能目标为例,其中包含了步骤、要求、方法、工具和最终的成果
这样无论是培训师、学员还是学员领导,都能够判断出学员是否已经达成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
是呢,我今年在修订《新人应知应会表》时,一直就存在这个困惑,今天终于等到了它
再送您一个宝贝 除了使能目标的描述外,我还提供评估标准给学员。这样大家就知道自己做到什么程度?问题在哪里了。如果没有这份评估标准,很多学员只知道自己做得不好,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致远-深圳-飞扬 : 特别是训后没有人再指导的情况下,有这样的指导手册或标准,很重要呢
论剑-昆山-苏平 : 是的 ,这也是我今年的课程创新。
论剑-淮安-李建升 : 终于赶上来了,只是还有些迷糊,懂又不懂的感觉
论剑-昆山-苏平 : 我们先进行最后一部分内容,结束后统一答疑,如何?
三、识别两类先决条件
摘要:
对于一个课程开发而言,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是相对显性的。为了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加工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识别必要性先决条件。
1、信息加工分析
2、学习任务分析
培训之前,先了解学员的基础,评估他们在图六中各层次的基础,确定哪些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哪些是支持性的先决条件。每批次学员基础有差异,这样看似同样的课程,每次都能讲出不同的味道。这样,即使同样的课程,就不需要用培训师的激情去维系,而是从学员的基础来区分侧重。
1、信息加工分析
摘要:
论剑-昆山-苏平 :
对于一个课程开发而言,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是相对显性的。为了更好地达到培训效果,我们需要通过信息加工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识别必要性先决条件。
1、信息加工分析
信息加工分析描述完成某一任务的步骤,也就是将任务分解为学员完成任务必须执行的步骤。例如,店铺销售八步法。信息加工分析的作用:
(1)对终点目标的清晰描述,包括所涉及的步骤。
(2)揭示了可能并不明显的个别步骤。
对于(2)如果让我们说做某件事情的步骤,可能会有遗漏。当我们用纸和笔来画一张流程图时,常会发现遗漏的步骤,流程也完整。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类似体会
例如:现在请大家说一下做培训需求访谈有哪些步骤? 大家会想到哪些呢?
致远-深圳-飞扬 : 访谈对象确定(层级、人数)、访谈提纲设计、访谈时间/时长分配、访谈记录整理
论剑-淮安-李建升 :访谈,设计问卷,填写问卷,汇总,我会这么干的
论剑-昆山-苏平 : 谢谢两位老师的反馈
论剑-淮安-李建升 : 先确定问题,找到要因?
论剑-昆山-苏平 : 建升补充了 访谈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
论剑-淮安-李建升 : 大纲准备,检视,澄清等,漏了好多
论剑-昆山-苏平 :
通过刚才的体验,大家是否已经深刻感受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就是 用 信息加工分析的好处。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用纸笔写写画画的原因。今天的分享大纲,就是我昨早趁着先生和悦悦还没睡醒,自己拿着纸笔在客厅画出来的。
再秀一个
论剑-昆山-苏平 :
言归正传,信息加工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将成分技能(各步骤所需要的技能)陈述为目标。如果是系列课程,这些成分技能可能会成为某些课程的终点目标。
关于信息加工分享,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致远-深圳-飞扬: 我没了,忍着不说
论剑-淮安-李建升: 消化不良了
论剑-昆山-苏平: 哈哈,没事,以后多运动(多用),就内化了
致远-深圳-飞扬: 送解药:消化多少,用多少
论剑-淮安-李建升: 好的
2、学习任务分析
摘要:
论剑-昆山-苏平: 那我们 继续
2、学习任务分析
当终点目标确定后,可运用学习任务分析来确定先决能力或使能技能。在课程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到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
先决条件是指在终点目标学习之前学习的一项任务,它可促进学习。一项任务,可以说具体某一节课的终点目标,也可能是随后某节课的使能目标,因为它是后一节课程学习的先决条件。例如: PPT制作技能,可能是《PPT制作技巧》的一个终点目标,也可能是《课程开发》中的一个使能目标。
致远-深圳-飞扬 :独立看书的先决条件是先学习拼音
论剑-昆山-苏平:
下面的图六,是“剥洋葱法”的学习任务分析
图六
论剑-昆山-苏平 :
哈哈,飞扬活学活用哦 !同样是剥洋葱,大家看到这张图跟刚才的流程图,有什么不同吗?
论剑-淮安-李建升 :一个强调流程,一个强调任务?
论剑-昆山-苏平 :
谢谢建升的反馈
流程图,是侧重在事情,也就是做事情的步骤
学习任务分析,侧重人,也就是学员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
致远-深圳-飞扬
我的理解:
图5:剥洋葱运用的具体流程
图6:要学剥洋葱,这三个是入门前的基础
有点像找工作,这个会不?会,那来面试吧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如果 剥洋葱作为一个课程,可能 就是三个课程大纲
针对不同批次的学员,是否三个大纲都是重点?还是有所侧重?就需要评估其必要性了。
我在每次培训之前,先了解学员的基础,评估他们在图六中各层次的基础,确定哪些是必要的先决条件,哪些是支持性的先决条件。
致远-深圳-飞扬:
有所侧重,每批次学员基础有差异,这样就解决了,看似同样的课程,每次都能讲出不同的味道
论剑-昆山-苏平
没错呢!这样, 即使同样的课程,就不需要用培训师的激情去维系,而是从学员的基础来区分侧重。同时,差异就体现在必要性的先决条件。我们常说的:还没学会走就想跑。这句话中,隐含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什么呢?
致远-深圳-飞扬: 掌握走的基本技能
论剑-淮安-李建升: 先学会走的本领,走得稳
论剑-昆山-苏平:
两位老师说得很好!走就是跑的必要性的先决条件。同样的道理,如果要完成一份电子版的工作总结,打字就是最基本的必要性先决条件,如果其中要求有图表,那么,制作图表也是必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案例
案例:
针对某次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的学员而言,剥洋葱法的必要性先决条件和支持性先决条件如下:
1)剥洋葱法的必要性先决条件
(1)区分问题和答案的因果关系
(2)运用七大方法收集信息
(3)判断事实描述和主观判断
(4)识别真实原因
2)剥洋葱法的支持性先决条件
(1)课前提供阅读资料(言语信息)
(2)完成课程作业,进行剥洋葱法的演练(认知策略)
(3)开场请学员分享收获和疑问(态度)
致远-深圳-飞扬:还有个好处,这样就把课程内容分出了层级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说得没错,初级、中级、高级课程也就由此产生了!
论剑-淮安-李建升: 想成长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抢分享记录
论剑-昆山-苏平
在最后这个案例中,我会根据学员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方面的掌握程度,决定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内容可以省略?两位老师真是活学活用,必须要点赞
为记录整理者提供的支持性先决条件是:我给开小灶@论剑-淮安-李建升
说明一下:
2)剥洋葱法的支持性先决条件
(1)课前提供阅读资料(言语信息)
(2)完成课程作业,进行剥洋葱法的演练(认知策略)
(3)开场请学员分享收获和疑问(态度)
这些内容后面的括号中内容,为学习结果类型
大家可以补一下之前的分享内容:
五类学习结果及其运用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nei.html
论剑-淮安-李建升
致远-深圳-飞扬: 精准
论剑-昆山-苏平 : 建升老师的总结很到位。好了,我要分享的内容到此结束。
论剑-淮安-李建升: 我需要用一下才有具体的问题,我一直在想如何把这个东西用在我的课程改造当中去。
论剑-昆山-苏平: 好啊,用时遇到问题我们再交流
致远-深圳-飞扬: 思路开阔了,真是要在实践中运用和体会
论剑-淮安-李建升: 是啊,上了这么多年课,目标、目的、阶段性的目标,使能目标等等都没搞清楚。
一直不知道怎么把课上得更好,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致远-深圳-飞扬 :
支持性先决条件,是否可以理解为:靠外力补差距。我一直都是晕晕乎乎这么过来的
论剑-昆山-苏平:
支持性先决条件,是否可以理解为:靠外力补差距
-------不一定是补差距。支持性先决条件是促进学习或使学习发生的条件。
例如:
这些我不做也可以,但如果做了,更有利于促进学员更好地学习,提升培训的效果
论剑-淮安-李建升:
支持性的先决条件,我觉得是一些信息、资料的补充,或者是问题的了解,比如说我们调查问卷,苏老师给我们的翻转课堂的资料等等。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
致远-深圳-飞扬 :谢谢两位老师答疑,明白了
论剑-昆山-苏平:
那请两位老师用一句话分享一下自己的收获或思考吧
论剑-淮安-李建升 :
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以前上课中的问题,就是目标,目的,以及使能目标等等没有搞清楚,所以不知道该如何改造自己的课程,现在至少有了一个方向。谢谢苏老师
论剑-昆山-苏平 : 恭喜建升的收获!
致远-深圳-飞扬
最大的收获:目的、目标、以及条件等在整个培训中的作用、目的和价值。很多时候都是做的多,想的少或者想不到,至于做的效果如何或者改进想法有没有成效,缺乏方向或标准的指引。还有在借鉴其他老师的做法时,可以依葫芦画瓢,可是在举一反三方面就会出现瓶颈或问题。
论剑-昆山-苏平
为@致远-深圳-飞扬 点赞
最后,提醒大家:在确定终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必要性先决条件和支持性先决条件。尤其是必要性先决条件,对于确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侧重均非常重要。任何忽略了学员自身基础和技能的培训,都是无效的。
论剑-淮安-李建升
论剑-昆山-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