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分享】如何用ORID复盘

(2016-03-30 17:14:47)
标签:

培训师苏平

中国培训师沙龙

复盘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读书分享】如何用ORID复盘

分享嘉宾:昆山-苏平老师       记录整理:苏州-思凌

 

【精华版】

 

一、What:什么是复盘?

      复盘源自围棋,包括四个阶段: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即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前三个阶段是复盘的过程,后一个阶段是复盘的结果。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复盘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二、Why:复盘的价值

    《复盘》一书中分享了五点:

     1、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2、固化流程
     3、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
     4、发现新知识和新思路
     5、认清自我,提高品性

 

案例分享:

1、  苏平老师:

       1)  固化流程、形成文化

              中国培训师沙龙9年多来的各项制度、流程,都是通过复盘,形成决议后,将其固化成为制度、规范或SOP的。这确保在沙龙这个流动性大的企业中,快速培养人才,复制流程和文化。

       2)  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苏老师博文与论坛记录相比,增加了:准备、反思,通过这些方式,不断进行PDCA循环,发现问题所在,找到对策,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

 

2、  Sandy老师:

        通过复盘第一次做团圆日主持人,知道了问题所在,加深了对事情的印象,针对问题找到提升的方法,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3、  知秋老师:

        对孩子老记不住作业进行复盘,通过回顾、反思、探究,找到解决的办法,二个多星期以来,孩子的作业都记得很规整。

 

三、How:如何运用ORID复盘?

三、How:如何运用ORID复盘?

摘要:

1、什么是ORID?

      ORID(即焦点讨论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提问架构,分别从ORID四个层次展开。

      O(Objective) 客观性问题:是事实、数据和我们听到、看到、嗅到的外在状况。
      R(Reflective) 反映性问题:对客观资料做成的立刻反应和内在的回应。如:感受、心情、情绪、回忆或联想。
      I(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从资料、事实中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思考各种可能或选择。
      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或采取行动。

 

2、如何用ORID复盘

     苏老师在这三篇博文中,有共同的大标题:准备、现场、反思,以博文3为例,第三部分“反思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继续保持的
(四)下次的不同

 

以博文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为例,运用ORID进行复盘的具体操作:
一、O: 回顾 (从准备到培训现场)
二、 R、I: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及其原因
三、R、I: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其原因
四、D:继续保持的
五、D:下次的不同

 

 

四、感悟及总结

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成长的源泉,这也是复盘的魅力所在。

复盘主要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种习惯。

 

【现场版】

背景说明:

《复盘》是沙龙今年3-4月的分享书籍,沙龙围绕复盘进行了多次分享:

1、2016.2.29复盘——让思维更清晰,工作更高效http://666.262v.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57&extra=page=1

2、2016.3.16复盘的四个阶段http://666.262v.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8

 

本次分享苏老师将ORID与复盘相结合,一起探讨:什么是复盘、为什么要复盘、如何运用ORID复盘。

分享预计在下午14:00-15:00进行,上午10:00左右苏老师先为大家送上可口早餐:三篇博文链接,详细记录着苏老师三次线下活动的准备、现场及反思,为下午的分享做好铺垫。

下午13:50左右,苏老师上线暖场,并确认大家的链接阅读情况。

 

一、What:什么是复盘?

摘要:

复盘源自围棋,包括四个阶段: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即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前三个阶段是复盘的过程,后一个阶段是复盘的结果。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复盘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论剑-昆山-苏平:各位老师下午好。大家都睡醒了吗?

逐鹿-苏州-思凌、海川-北京-Sandy、致远-太原-杜航:签到

 

论剑-昆山-苏平:

几位老师看过早上分享的三个链接了吗?

博文1、2015.8.16昆山“如何调动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题活动 总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leb.html


博文2、2015.9.26上海《如何挖掘真实的培训需求》活动分享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vqqe.html


思考: 
1、博文 1中的哪些思考,在博文2中体现出了行动?
2、如果用ORID对某次培训进行复盘,可以有哪些问题?
博文3、2016.3.19上海《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微课》活动总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
大家可以从中找问题2的答案哦 


分享大纲:

1、  What 什么是复盘?

2、  why复盘的价值

3、  How:如何运用ORID复盘

 

《复盘》是沙龙今年3-4月的分享书籍,也是联想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那么什么是复盘呢?复盘源自围棋,是指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动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的提升。

关于复盘的四个步骤,之前致远-太原-杜航老师有详细分享:

http://www.pxssl.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068&fromuid=3248

复盘包括四个阶段: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即回顾目标和过程、反思原因、探究规律、提升能力。前三个阶段是复盘的过程,后一个阶段是复盘的结果。复盘的关键是推演,通过推演这个动作,复盘就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

大家先回顾一下这些内容

看完后,如有什么想说的,请码字;若无,请 举手

逐鹿-苏州-思凌、海川-北京-Sandy、逐鹿-南京-晶晶、海川-潍坊-知秋、致远-太原-杜航: 举手

 

二、Why:复盘的价值

摘要:

《复盘》书中分享了五点:

1、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2、固化流程
3、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
4、发现新知识和新思路
5、认清自我,提高品性

 

案例分享:

1、 苏平老师:

      1)  固化流程、形成文化

            沙龙9年多来的各项制度、流程,都是通过复盘,形成决议后,将其固化成为制度、规范或SOP的。这确保在沙龙这个流动性大的企业中,快速培养人才,复制流程和文化。

      2)  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苏老师博文与论坛记录相比,增加了:准备、反思,通过这些方式,不断进行PDCA循环,发现问题所在,找到对策,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

 

2、  Sandy老师:

通过复盘第一次做团圆日主持人,知道了问题所在,加深了对事情的印象,针对问题找到提升的方法,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3、  知秋老师:

对孩子老记不住作业进行复盘,通过回顾、反思、探究,找到解决的办法,二个多星期以来,孩子的作业都记得很规整。

 

论剑-昆山-苏平:感谢各位老师的回应。那我们就进行下面的部分:Why为什么要复盘,也就是复盘的价值。

书中分享了五点:

1、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2、固化流程
3、看清问题背后的问题
4、发现新知识和新思路
5、认清自我,提高品性

 

请问,大家是否曾经通过复盘受益的经历?

若有,具体是什么样的事情?

不限于上面的5点哦

我先抛砖引玉一下:
沙龙9年多来的各项制度、流程,都是遇到问题后,大家一起回顾问题、交流原因、讨论解决方案,形成初步决议后,将其固化,成为制度、规范或SOP的。这样就确保了沙龙这样一个流动性很大的企业中,能够快速培养人才,复制流程和文化。

海川-北京-Sandy我之前试着复盘过第一次做团圆日主持人的事。

论剑-昆山-苏平:为Sandy老师点赞。您是如何做的呢?

海川-北京-Sandy稍等下,我码字。

 

论剑-昆山-苏平:

趁Sandy老师打字,我再分享关于 “1、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的案例”。就是今天下午的【相关阅读】中提供的培训分享博文。这是我多年来的习惯,大家如果跟论坛的活动分享做对比,就会发现我自己的博文中,增加了:准备、反思。

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我不断进行PDCA循环,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到对策,避免了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2015.8.16昆山《如何调动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活动的需求调研,我是用入场调查表的方式来进行。没想到当天迟到的老师有好几位,等大家坐好,再填写入场调查表,就耽误了开始的时间。通过复盘后,在之后2015.9.26上海《如何挖掘真实的培训需求》活动前,我事先将问题放在报名帖上,请大家填写完成方可参加。我自己汇总后,事先打印出出来,在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解决。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解决了大家关注的问题。当然,一次活动或培训后的复盘,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的,不止这一点,大家从我的博文中可以看到。

其他老师都太谦虚了,其实复盘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工程浩大,可大可小呢,您自己决定即可。

 

海川-北京-Sandy

苏老师我码完字了。首先我把参加夜校学习的经过以及主持的的事件进行简单回顾,其次我在回顾的过程中再次确认当时的目标是否达到想要的结果,再次,反思夜校学习时,由于对入夜校学习任务并未掌握清楚出现的状况,以及主持时未完善的地方,进行探究,最后,针对问题找到提升的方法。

 

论剑-昆山-苏平:Sandy老师的案例,非常符合复盘的四个步骤(回顾、反思、探究、提升)呢。

采访一下:您通过这次复盘的收获是什么呢?

 

海川-北京-Sandy通过复盘,我知道了问题的所在,并且也能够对事情本身加深印象,在后续重复问题出现的很少。

 

海川-潍坊-知秋:

我对孩子最近老是记不住作业进行了复盘。回顾:三次老师发短信,说孩子没完成作业。反思:是不知道如何记作业还是不知道记作业。探究:通过沟通,了解到他没觉得作业的重要,所以就不去主动的记。对我有了依赖,觉得我可以问他的同学,所以就没有重视。提升:购买了专门的记录作业的本子,每天先读作业再开始写作业。

 

论剑-昆山-苏平:知秋老师将复盘用在孩子身上,非常棒。我也采访一下:现在这个方法实施多久了?效果如何?

海川-潍坊-知秋:二个多星期了,都记得很规整。

 

论剑-昆山-苏平:

为您和孩子点赞  !我看到知秋老师这个案例中,还区分了态度和技能两个方面,充分利用了培训师的特长哦 Sandy老师的案例,也获得了避免问题重复发生的益处!同样恭喜您 !感谢两位老师的实战案例分享。

 

三、How:如何运用ORID复盘?

摘要:

1、什么是ORID?

      ORID(即焦点讨论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提问架构,分别从ORID四个层次展开。

      O(Objective) 客观性问题:是事实、数据和我们听到、看到、嗅到的外在状况。
      R(Reflective) 反映性问题:对客观资料做成的立刻反应和内在的回应。如:感受、心情、情绪、回忆或联想。
      I(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从资料、事实中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思考各种可能或选择。
      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或采取行动。

 

2、如何用ORID复盘

     苏老师在这三篇博文中,有共同的大标题:准备、现场、反思,以博文3为例,第三部分“反思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继续保持的
(四)下次的不同

 

以博文3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 为例,运用ORID进行复盘 的具体操作:
一、O: 回顾 (从准备到培训现场)
二、 R、I: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及其原因
三、R、I: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其原因
四、D:继续保持的
五、D:下次的不同

 

1、什么是ORID?

     摘要:

      ORID(即焦点讨论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提问架构,分别从ORID四个层次展开。

      O(Objective) 客观性问题:是事实、数据和我们听到、看到、嗅到的外在状况。
      R(Reflective) 反映性问题:对客观资料做成的立刻反应和内在的回应。如:感受、心情、情绪、回忆或联想。
      I(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从资料、事实中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思考各种可能或选择。
      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或采取行动。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继续。How:如何运用ORID复盘?
《复盘》一书中分享了复盘的详细步骤和内容。今天我们只分享如何借助于ORID(即焦点讨论法)进行复盘。

ORID(即焦点讨论法)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提问架构,分别从ORID四个层次展开。
O(Objective) 客观性问题:是事实、数据和我们听到、看到、嗅到的外在状况。
R(Reflective) 反映性问题:对客观资料做成的立刻反应和内在的回应。如:感受、心情、情绪、回忆或联想。
I(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从资料、事实中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思考各种可能或选择。

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或采取行动。

ORID我们已经实践了好几年,论坛有专门的【引导技术】版块,分享了众多案例。

今天,我们通过对【相关阅读】中跟复盘相关内容的分析,来加深对ORID运用的认识。

先做个调查:看过三篇博文的老师,请  ,没来得及看的老师请举手

逐鹿-苏州-思凌、海川-潍坊-知秋、海川-北京-Sandy: 举手

 

2、如何用ORID复盘

  摘要:

   苏老师在这三篇博文中,有共同的大标题:准备、现场、反思,以博文3为例,第三部分“反思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继续保持的
(四)下次的不同

 

以博文3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 为例,运用ORID进行复盘 的具体操作:
一、O: 回顾 (从准备到培训现场)
二、 R、I: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及其原因
三、R、I: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其原因
四、D:继续保持的
五、D:下次的不同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三位老师的回应 ,看来在线做翻转课堂不容易呢,那我们就换种方式。这三篇博文,都是关于线下活动的总结,时间有先后。如果大家用心去看,就会发现:下一次活动中,会避免上次复盘中出现的问题。

例如,刚才我说的需求调研时机问题。在这三篇博文中,共同的大标题有:准备、现场、反思。那么,准备、现场、反思部分的内容,分别属于ORID的哪个层次呢?


论剑-昆山-苏平:那我们以:
 2016.3.19上海《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微课》活动总结: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为例,来分析一下吧。

我们来看看三、反思和总结 下面包括哪些内容?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继续保持的
(四)下次的不同

请问,这四个方面, 分别属于ORID的哪个层次呢?

大家是觉得难以区分呢?还是已经离开了?

 

逐鹿-苏州-思凌:有点难区分。

论剑-昆山-苏平:

好的,那我来分享一下吧。当我们做完一件事情后,都会下意识地做个自我评价。例如:这堂课大家积极性很高!案例点评环节有点冷场。大家是否有类似情况呢?若有,请举手

海川-沈阳-圆圆、致远-太原-杜航、 逐鹿-苏州-思凌: 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

这些是我们最直接的反应,是R的问题。R(Reflective) 反映性问题:对客观资料做成的立刻反应和内在的回应。如:感受、心情、情绪、回忆或联想。所以: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这两个方面,如果转化为 两个R的问题,就是:
1、这次培训,我做得好的是哪些方面?
2、这次培训,我有待改善的是哪些?

大家同意吗?若同意,请举手,  若有异议,请码字

海川-沈阳-圆圆、论剑-武汉-Lotus、致远-太原-杜航、逐鹿-苏州-思凌: 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

R是比较感性的,我们一般会问:自己觉得.....好或不好? 让我们觉得激动/兴奋/郁闷/沮丧的是什么?

相应的 ,I 的问题就是理性思考 。当我们分析原因,思考对策时,就是I的层次

大家可以看到,在
(一)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
(二)需要改进的方面
下面的每项内容后面,都有“原因”,这就是 的层次。
我这样说明,大家理解了吗?

致远-太原-杜航: 举手

 

论剑-昆山-苏平: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或采取行动。
(三)继续保持的
(四)下次的不同
这两项,就是经过I的分析之后,我总结了成功的经验,分析了不足的原因之后,做出的决定。

(三)继续保持的
  1、坚持问题树模型的核心理念:以终为始、以学员为中心的实践。
  2、每次活动,坚持一定要看到照片后方可确认。
  3、坚持无论用什么方式,都对每个课程做100%的准备。
  4、不局限于某项技术,无论在设计还是培训现场,均根据学员的状态和情境“顺势而为”。
  5、在每次的培训中,设计阶段性收拢方式。
  6、继续每天阅读各类书籍,提升自身修炼。
 (四)下次的不同
   1、在做培训设计时,先尝试不同的角色去思考和准备,做两手准备。
   2、每次培训,在准备表中,细化包括点评在内的每个小环节,注明每个环节的进行方式。

 所以,D 的层次可以说两方面,一是做出决定,二是采取行动。
总结一下:
以  2016.3.19上海《如何打造有吸引力的品牌微课》活动总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2w2eg.html为例,运用ORID进行复盘 的具体操作:
一、O: 回顾 (从准备到培训现场)
二、 R、I:自己做得还不错的方面及其原因
三、R、I:需要改进的方面及其原因
四、D:继续保持的
五、D:下次的不同

四、感悟及总结

 

摘要:

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成长的源泉,这也是复盘的魅力所在。

复盘主要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种习惯。


论剑-昆山-苏平:好了,今天的分享接近尾声了。请大家用一句话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或得到吧。
论剑-武汉-Lotus老师神准时。。。
论剑-昆山-苏平:哈哈,必须的。还有1分钟。
致远-太原-杜航: ORID,今天听了苏老师的讲解,终于清楚明白了。感受到了逻辑性思维的魅力哦!

论剑-昆山-苏平:

恭喜杜航老师的获得。有参与有感悟,才能有行动。其他老师可能还需要时间,可以跟贴分享,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也感谢大家下午一个小时的陪伴,谢谢。

 

逐鹿-苏州-思凌:对ORID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刻认识到专业是一步一步积累的。

论剑-昆山-苏平:这也是复盘的魅力所在。

逐鹿-苏州-思凌:

我觉得首先是要有内在动力,想向上、自律、积极,而复盘是工具,只掌握工具,没有内在动力的话,再好的工具也没有办法发挥效力。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这其实是我早上准备的结束语。如果有时间,建议去看一下【相关阅读】中的三篇博文,大家也可以从中看到我个人的成长,一点一滴,就是我们成长的源泉。复盘主要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种习惯,送给大家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