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动计划”的实践 --《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2015-09-04 21:06:51)
标签:

培训师苏平

引导技术

行动计划

共识工作坊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行动计划”的实践 <wbr>--《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2015.6.23-26,到东营胜利职业学院参加了ICA副主席杰拉德老师的《团队引导工作坊》,非常受益。
按照惯例,我制定了下面的 5-3-1作业。

真实姓名:苏平

收获和感悟:

4天的时间里,重温了ORID和共识工作坊,学习了行动计划制定的八个步骤。在学习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了杰拉德老师结构化的课程设计、中立客观的态度和处事;在小组演练的过程中,觉察到了自己的盲点和不足,重新认识了引导的框架。收获非常大,感谢杰拉德老师的引领,也感谢包文静老师和张玉珍院长提供的这次机会。


2015.6.23-6.26《团队引导工作坊》“5-3-1计划表”

课程

名称

5项收获

3项运用

1项行动

团队引导工作坊

1、引导的框架:纵向流程与横向的团队能量

1、引导的框架:纵向流程与横向的团队能量

1、引导的框架:纵向流程与横向的团队能量

2、引导最好的工具是自己

B N MM I:存在(Be ing )觉察(Notice

理解( Make Meaning)干预(Intervene

2、引导最好的工具是自己

B N MM I:存在(Be ing )觉察(Notice)理解( Make Meaning)干预(Intervene

 

3、共识工作坊分组前的配对

3、共识工作坊分组前的配对

 

4、行动计划中的胜利图景和工作历中的胜利

 

 

5、授课流程:展示-讲解-练习

 

 

 

行动计划表

课程

名称

行动

项目

计划具体内容

开始

时间

检查人

追踪情况

备注

团队

引导

工作坊

引导的框架:

同时管理纵向流程与横向的团队能量

1、用思维导图整理四天课程中杰拉德老师的授课流程

2、回顾流程中杰拉德老师如何管理团队能量的?分享给学习伙伴王月娥老师

3、梳理出共识工作坊的流程图和注意事项

4、整理出行动计划工作坊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并对照之前的运用

5、两个月内进行两次线下引导工具运用活动

6、每两周一篇引导技术运用或思考的博文

 

 2015.7.27-8.3

  2015.8.3-8.6

 

 2015.8.6-7


2015.8.8-8.9

 

2015.8.9-10.9

 

2015.8.2-10.2

 

自己

王月娥

老师

 1、《团队引导工作坊》流程梳理

  

2、已完成并分享 


3、“共识工作坊”流程图

 

4、“行动计划”流程图


 5、2015.8.16昆山“如何调动学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题活动总结 

6、博文

1)“共识工作坊”中的“共识“是什么?

2)本文

 


下面是:“行动计划”的实践 --《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


这次参加《团队引导工作坊》,主要是为了学习第四天的“行动计划”这个引导工具,因为之前多次听说,但一直没有系统学习过。参加工作坊后,我回头想想,才发现其实自己已经这样做了。2015.5.16,在中国培训师沙龙的杭州游学时,我们针对“如何促进群内主题交流”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虽然跟“行动计划”的八个步骤还无法完全吻合,但大体上都有了。
下表为我的将自己的实践跟“行动计划”八个步骤的对比。

 

行动计划

沙龙“如何促进群内主题交流”实践

步骤

流程

方式

效果

1情境

活动介绍

说明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

解决WHY的问题,让大家明确这次讨论的重要性。

背景和决心

提前提供资料+说明

线上信息收集+头脑风暴热身环节的成功经验分享,让大家对背景和问题有了深入了解

时间安排和流程

议程

张贴和说明议程,让大家心里有数

2胜利

创造胜利图景

3O共识表

3O共识表的“成果”部分,激发了大家对行动完成后的想像,同时为后面的头脑风暴开拓了视野

3当前现实

列出团队的优势劣势

头脑风暴热身

根据资料分析,看到团队的优势劣势

讨论完成的收益和风险

3O共识表

谈到了收益,未涉及风险

4承诺

创造承诺清单并签名

制定行动计划后签名

每组自行完成本组计划并实施

5关键行动

头脑风暴完成任务所需行动

团队共创

用书写式头脑风暴,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讨论解决方案

团队成员认领任务

决策矩阵

运用决策矩阵,确定优先行动项目

6工作历

写行动卡片

制定行动计划

三组分别完成一个优先项目的计划制定

张贴日程表并汇报

汇报各组计划

完成后各组分别汇报行动计划

7协调

大组协调工作

城镇会议

讨论行动计划可行性,提供修改意见

决定协调责任的细节和跟进机制

城镇会议

确定责任人和完成期限

8决定

明确下一步

提交群主周会

宣布行动实施细则



有了上面的对比后,我对其中几个步骤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情境说明
       最近越来越感受到了情境说明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要有这个活动?就忽略了背景的说明和目标、任务的澄清,导致后面的过程进展缓慢或混乱。一方面背景资料是ORID中的O部分,也就是事实层面的信息、数据、资料,需要先让所有参加者知道。否则大家可能讨论的不是同一件事。在5.16的活动前,我们大量收集了这方面的数据资料,并进行了汇总,分享给参与者。同时在活动前提供的资料中,说明了背景和整个活动的流程、工具介绍,准备比较充分。另一方面,活动最终要达成的成果是什么?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可能会出现大家朝着不同目标进行的情况,最终浪费了时间,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胜利图景
        回想起5.16的讨论结束后,地板老师感慨说:“3O共识表关于成果的讨论很好,对后续头脑风暴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当时我也有同感,认为是一个不错的尝试。"现在我知道这是在创造胜利图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家讨论问题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引导参与者以终为始地进行行动计划制定,一举两得!
        “行动计划”的实践 <wbr>--《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三、承诺
      “行动计划”的步骤四是承诺,是请团队创造承诺清单并签名。这个步骤的目的是:就项目范围和产出达成一致、澄清团队的承诺。包括三个环节:营造氛围、形成承诺清单、达成共识。其中,在营造氛围时,建立起来了当前现实与胜利图景之间的连接,形成承诺清单或陈述后,引导大家就承诺的内容达成共识。这个过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关键行动
         在“行动计划”的步骤五关键行动部分,当头脑风暴完成后,这些卡片会被按照执行者进行分组,并请团队自愿加入不同小组。这个过程中,头脑风暴后的卡片只是做了分组,并没有进行筛选和舍弃,总量不变。在5.16的活动中,我们运用了决策矩阵,选择A象限的大盈利/容易实施项目来制定行动计划,人为地舍弃了其他卡片上的想法。

       “行动计划”的实践 <wbr>--《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五、工作历
         在“行动计划”的步骤六工作历部分,是在之前头脑风暴的基础上增加了行动(启动和胜利)后,按照完成任务的顺序进行张贴。在5.16的活动中,我们直接请每个小组用提前准备好的“行动计划表”来制定具体行动。虽然也有时间和具体行动细节,但没有了工作历的形式和内容。
        
“行动计划”的实践 <wbr>--《团队引导工作坊》5-3-1作业(六)


六、协调
       在“行动计划”的步骤七协调部分,我们使用了城镇会议的方式,对各组的行动计划进行讨论和完善,也达到了协调的目的。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