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动计划”是我选择参加《团队引导工作坊》最大的理由,因为我一直很想知道:作为一种引导工具的行动计划,跟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做的行动计划,有什么不同?通过6.26的学习和体验,我有了答案。图一是我汇总的“行动计划“流程图。从图一可见,“行动计划“一共包括八个步骤:情境、胜利、当前现实、承诺、关键行动、工作历、协调、决定。
一、情境
情境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营造团体参与的气氛、澄清任务和过程、回顾先前决定或共识。包括三个环节:介绍要计划的活动、回顾背景和之前的决定、说明时间安排和流程。
关于情境步骤我感触挺深的,有时我们急于出结果,忽略了对情境进行充分说明,或者只是一句话带过,导致在制定计划时,发现有些参与者还在茫然中,不知道该干什么?
图二
1、介绍要计划的活动
做行动计划之前,首先要让大家先了解共同的数据池,包括:这个计划有哪些参数?计划的预计时间段是多长时间?这个计划的利益相关方有哪些?通过这些信息的分享,让所有参与者认识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明确目标是什么?通过这个环节,让大家都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目标是什么?行动计划的时长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数,更有利于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2、回顾背景和之前的决定
通常在做行动计划之前,大家会有一个关于计划的基本共识或决定。在开始制定行动计划前,将这些内容进行回顾,并把重点信息写在大纸上,张贴在会场前面,让每个人都随时可以看到。这样可以帮助所有参与者了解本次行动计划的基础和任务,为后续的行动计划制定做铺垫。
3、说明时间安排和流程
说明“行动计划”这个会议耗时多久?用大海报纸展示“行动计划的八个步骤并说明,确保每位参与者都理解整个过程。
二、胜利
步骤二胜利,目的是创建成功的图景,培养参加者们对项目的兴奋感。包括两个环节:准备胜利圈、创建胜利图景。通过步骤一“情境“说明制定行动计划的背景、目的和进行方式,接下来不马上进行计划的制定,而是先请大家来想象即将制定的行动计划成功执行后,将会有什么样的胜利景象,这对于激发参与者制定行动计划的积极性很有帮助。赞一个!这让我回想起
5.16沙龙杭州游学,就”如何促进沙龙群里的主题交流“进行团队共创并制定行动计划时,一开始运用了”3O共识表“,虽然没有这么刻意,其实也达到了这个目的。后续我会写一篇博文,专门对照”行动计划“的八个步骤来梳理5.16的活动。
图三
细节决定成败,在“胜利”这个步骤,就有几个细节非常重要:
1、胜利圈
最近这些年来,参加过不少引导方面的课程,我注意到引导师们有个共同特点:只要是张贴到墙上的海报或卡片,一般都会给纸张或卡片画上边框。最初我以为是为了好看,但自己尝试和思考后,感觉到:画了边框的海报或卡片,张贴在墙上时,会更醒目,也容易聚焦。否则白色的纸张贴在白墙上,很容易就忽略了。所以,我这几年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2、不同颜色的记录
用不同颜色记录大家描绘的胜利图景,是启动大家的右脑思考,一方面刺激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去创造画面,另一方面,在完成色彩斑斓的胜利图景,也更容易让参与者兴奋和向往,促进后续的步骤进行。
3、将胜利圈填满
胜利圈被填满,才宣告“胜利”这个步骤的结束。这是很有趣的事情。我自己也尝试想象对比,一个色彩斑斓被填得满满的胜利圈,显然比一个在“胜利”的标题下几行黑色或蓝色的文字,更能激发我对胜利的渴望。这让我想起了NLP中的卓越圈,在设定卓越圈时,还特别强到了:想象它的声、色、光。以后在在胜利图景的部分,我不仅仅问参与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还可以具体到色、光,以强化胜利图景。
三、当前现实
步骤二“胜利”的面对未来的想象,步骤三“当前现实”,就是从未来回到当下。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认识与形势相关的当前现实,具体方法类似SWOT分析。
图四
这个步骤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需要客观、全面分析引领团队走向成功的优势/劣势/收益/风险。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四个想象的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记录,便于区分。
四、承诺
步骤四“承诺”的目的是:就项目范围和产出达成一致、澄清团队的承诺。包括三个环节:营造氛围、
形成承诺清单、达成共识。
图五
将“承诺”作为“行动计划”中有一个步骤来进行,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虽然
5.16的活动中,我请大家在“3O共识表”的讨论结果上签名,也达到了承诺的效果。但从营造氛围到承诺清单,再到达成共识的流程,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什么是“慢一点”(我这几年的修炼目标)。一直知道:合理的制度流程可以防呆,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承诺”这个步骤的设置,也可以协助我们避免走得太快。
按照我们的思维习惯,通常在进行现实的分析后,马上就会进入到行动计划制定。如果少了“承诺”,可能在后续的行动计划制定方面,大家的投入度也会有些影响。
1、营造氛围
通过大声读出胜利圈和当下现实的内容,一方面,重温胜利的渴望,另一方面,让我们看到现实和目标(胜利圈)的差距,思考后续的行动计划。
2、承诺清单
有了营造氛围环节的铺垫,大家知道了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对于需要承诺的内容也就有了方向。请每个人或小组来写一句关于承诺的陈述,形成承诺清单。
3、达成共识
张贴承诺清单并大声读出来,提问:“哪些词最好地概括了整个团队的共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和决议过程,促使参与者就项目的范围和产出达成一致。
不
写到这里,不由得感慨:这三个环节,就是我的问题树模型的步骤一样,也是一环扣一环,非常严谨。
五、关键行动
“关键行动”是行动计划的核心,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到步骤五才出现,前面四个步骤,都是为此做铺垫。这个步骤的目的是:识别完成承诺所需的行动、令每个成员为自己的参与而兴奋。
图六
“关键行动”这个步骤,其实就是“共识工作坊”+认领工作任务。通过头脑风暴获得关键行动,上墙进行分组后,请所有参与者自己选择想参加的工作小组。采取自愿认领的方式,可以避免在后续的行动计划制定时,提出“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来推诿;认领后在墙上签名,是种公众承诺,也就告诉他人:这是我要完成的工作。有了这两个举动,在后面的步骤中,参与者们会将行动计划制定,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而非别人的。
六、工作历
“行动计划”的步骤六工作历,目的是:创建一个行动时间表,以使每个小组成功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会请参与者将所有行动按照先后排序后,贴在相应的时间段里,就类似我们平时做的甘特图。
图七
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增加两个行动之外的卡片。
1、启动
在对行动计划卡片进行排序前,先写一张“启动”的卡片,注明用什么方式启动这个项目。当时各小组有选择开动员会、培训和其他方式进行的。这相当于一个仪式,正式启动项目,提升参与者的重视度和投入度。
2、胜利
在所有的行动之后,要增加一张“胜利”的卡片,写清楚什么能证明胜利?(可结合前面的胜利图景)
完成工作历的张贴后,请各小组上台做计划的报告。这时,引导者不做判断,需要营造一种庆祝的气氛。
七、协调
“行动计划”的步骤七协调的目的是:协调项目的主要方面,增进个人对项目的拥有感和动力。协调这个步骤中,主要是通过提问,帮助参与者思考:是安排是否合理?胜利是否反映了承诺?计划有调整的地方吗?是否需要总的项目协调人?后续各小组如何跟进行动计划的实施等。
图八
八、决定
“行动计划”的步骤八决定的目的是:确定共识和决定、启动跟进步骤、确定和庆祝。包括三个环节:
1、确定团队决定
通过引导简单的焦点讨论,让参与者反思自己工作和未来的意义,并达成共识。
2、建立使命感
使命感能促使参与者更积极主动地去执行行动计划。引导者可以请参与者为任务建立一个口号、标题或视觉图像,以此来鼓舞团队,建立使命感。
3、决定下一步
确定下一步要做哪些事情?同时启动行动计划的后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