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批评的四种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2014-08-11 14:47:41)
标签:

培训师苏平

非暴力沟通

批评

读书

分类: 培训师修炼

  面对批评的四种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根据我的2014年读书计划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ejgw.html,《非暴力沟通》是我7月份的阅读书籍。

7月份,我在中国培训师沙龙管理员群,做了三次《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分别为:

1、如何区分观察与评论

2、如何表达感受?

3、感受的根源

 

--------------------------------------下面是读书分享记录整理-------------------------------------------

 

时间:2014年8月7日下午13:30-15:00

地点:沙龙管理员群
主题:面对批评的四种回应
主持人:论剑-昆山-苏平老师

参与老师:海川-株洲-袁媛老师、群英-苏州-欣澈老师、逐鹿-西宁-磊老师、致远-深圳-Dana老师、致远-深圳-飞扬老师、海川-北京-晓儿老师、论剑-长沙-李欣宇老师、海川-上海-番茄老师、致远-合肥-勇老师、若水-长沙-利芳老师

整理老师:致远-深圳-Dana老师

 

摘要:

分享大纲:

一、别人的批评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批评别人

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会有四种反应,哪些反应才能帮助我们非暴力沟通呢?批评他人我们又需要注意什么呢?

 

海川-株洲-袁媛: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将有沙龙的创始人苏老师给大家分享《非暴力沟通》,时间为下午13:30  - 15:00,在此期间的其他话题,请稍后再议。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亲爱的苏老师,分享中,仅主持人用红色字体,并且在主持人发布[表情]后,大家再参与讨论

有请苏老师!

 

论剑-昆山-苏平:          

各位老师,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下午的读书分享。

主题:批评暗含期待

分享大纲

一、别人的批评意味着什么?

二、如何批评别人

  

一、别人的批评,对大家意味着什么?

摘要:

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大都会有四种反应:

面对批评的四种回应—《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A 认为自己犯了错 ; B 指责对方; C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D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苏老师剖析老师们挨批后的反应,耐心讲解了如何辨别四种反应,为了辨别需把握两个原则:

1.   反应的主体是自己还是对方。

2.   反应的是想法还是感受。

案例分享:面对别人的批评,老师们的反应及所属四种中的哪类反应:

磊:我的错误– A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A

Dana:我需要改善—A

欣宇:自己的愤怒—C

结论:非暴力沟通的各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果我们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认错,或者指责他人,而忽略了彼此的感受,结果也会不尽人意,四个选择有助于们事后的反思。面对别人的批评,我们要修炼尽量选择CD。

  

1、  别人的批评,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论剑-昆山-苏平: 在从小到现在的经历中,我们要么批评别人,要么被别人批评。那么,我想问:别人的批评,对大家意味着什么呢?

群英-苏州-欣澈: 不满意

逐鹿-西宁-磊:错误

海川-株洲-袁媛: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论剑-昆山-苏平:采访一下欣澈,不满意,可以具体说明一下吗?

致远-深圳-Dana:需要改善

致远-深圳-飞扬: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

论剑-长沙-李欣宇: 愤怒

论剑-昆山-苏平:欣宇,是您的愤怒,还是对方的愤怒?

论剑-长沙-李欣宇: 我的

群英-苏州-欣澈:

不满意:没有朝着对方预期的结果

我觉得有时候也有故意找茬的意思

论剑-昆山-苏平:欣澈,可否这样理解:自己没有朝着对方预期的结果,或者对方故意找茬?

群英-苏州-欣澈: 是的, 应该是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或者故意找茬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再将刚才大家的反馈,区分一下

欣澈: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或者故意找茬

磊:我的错误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Dana:我需要改善

飞扬: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

欣宇:自己的愤怒

各位老师,我在刚才大家的反馈前面,增加了主语。大家看看是否跟自己的意思相符? 若相符,请举手

 逐鹿-西宁-磊、致远-深圳-Dana、海川-株洲-袁媛、海川-北京-晓儿、论剑-长沙-李欣宇: 举手

 

2、面对批评的反馈分析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大家的快速反馈         

刚才我们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大家回顾上周读书分享的内容

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四种选择

A 认为自己犯了错 ; B 指责对方; C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里面,如果再细分一下,可以分为两类

也就是刚才我们分享中的主语:自己和对方

现在,我们来看刚才自己的反馈,是哪一种选择呢?

我们先看: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或者故意找茬

 

海川-株洲-袁媛:就是说,当我们听到不中听的话,选择哪种方式回应是吧

致远-深圳-Dana: C

致远-深圳-飞扬: B

海川-株洲-袁媛:看人来,我跟飞扬老师一样

海川-上海-番茄:

第四种如果是比较温和的还可能,不然没有办法做到,其他种都可能会选

海川-株洲-袁媛:不一定指责,但是可能想到的是回击

论剑-昆山-苏平:          

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或者故意找茬

Dana : C

飞扬:B

致远-合肥-勇:C

若水-长沙-利芳:B

逐鹿-西宁-磊: B

论剑-长沙-李欣宇:

论剑-昆山-苏平:

现在有了两种答案:CB

论剑-昆山-苏平:

那我们一个个来看,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哪种呢?

海川-上海-番茄:A或者C

论剑-昆山-苏平:番茄,A和C,都是关于自己的

致远-深圳-飞扬:若是多选题,我选择A、B

 

分析一: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

摘要:
“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结果”首先判断反应的主体是“我”,再判断此反应是想法还是感受。
感受是用心的,想法是用脑的,“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想法,而非感受。感受可能是:沮丧、失望或其他。因此,此反应属于A

 

 论剑-昆山-苏平:          如果是: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哪类?

海川-株洲-袁媛: C

致远-深圳-飞扬:

若水-长沙-利芳: A

海川-上海-番茄:如果前期沟通清楚,我会选A

逐鹿-西宁-磊: A

论剑-昆山-苏平:   大家分别来分享一下:选择A、C的理由吧[表情]

海川-株洲-袁媛:我觉得,这里面的出现了“他的预期结果”,就算是站在对方的角度

致远-深圳-飞扬: 选择C:我没有达到TA....,是个人的反思与感受,并没有给自己定性是否犯错了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如果领导批评自己,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没有做到领导的预期的结果

 逐鹿-西宁-磊:

致远-合肥-勇:是的

论剑-昆山-苏平:两位选C的老师,已经给出了理由

致远-深圳-Dana:我选择C,没有达到预期,不算事犯错,是一种感受。

若水-长沙-利芳: 选A的理由是: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我没有找准对方的需求点

致远-合肥-勇:最近新领导天天批评我,我有感触

论剑-昆山-苏平:勇老师的感触是?

致远-合肥-勇:我没做到领导想要的结果,所以他批评我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大家想得挺复杂哦。如果如果领导批评自己,我的第一反应是:我没有做到领导的预期的结果。那么,我自己的回应是A。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逐鹿-西宁-磊:同意

海川-株洲-袁媛:我自己的选择,怎么理解?

论剑-昆山-苏平:

袁老师,刚才的选择是我代表个人的选择。 因为如果我这样想,就是认为自己做错了,或者不到位

逐鹿-西宁-磊: 遇到了批评我第一反应也是这样

若水-长沙-利芳:同感

论剑-昆山-苏平:          

上上周,我们分享过感受和想法的区别:感受是用心的,想法是用脑的,所以,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想法,而非感受。感受可能是:沮丧、失望或其他。所以,C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海川-株洲-袁媛、致远-深圳-飞扬:明白了

致远-合肥-勇:哦,那我的这种是想法吗?苏老师

论剑-昆山-苏平:勇老师,是的。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句话,是A

致远-合肥-勇:明白了,应该是A而非C

海川-株洲-袁媛:如果说,我感到很气愤,就是感受,对吧

致远-深圳-飞扬:被领导批评了,我有些失落,这样就是感受吗?

论剑-昆山-苏平: 两位老师说得没错 ,如果这样表达,就是C。

 

分析二、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

摘要:
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的反应跟对方相关,选BD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再看: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哪一个选择呢?增加了”对方认为“四个字后,有什么不同?

 致远-深圳-飞扬: B

论剑-昆山-苏平: B:指责对方

群英-苏州-欣澈: 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了

论剑-昆山-苏平: 群英-苏州-欣澈“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了”那是哪种选择呢?

 

群英-苏州-欣澈:  A

论剑-昆山-苏平:跟对方相关的,是B和D

若水-长沙-利芳:B

论剑-昆山-苏平: A和C我们刚才已经讨论过了,是跟自己相关

海川-株洲-袁媛:不知道是不是上次没听,我怎么感觉有点不太明白

群英-苏州-欣澈:           

如果是真的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的话,前提是对方的想法我认同了,那么没达到预期,那就是我自己的问题了

论剑-昆山-苏平:欣澈,您看一下刚才我分享记录

群英-苏州-欣澈: 看了,我也有点晕

论剑-昆山-苏平:对方认为我没有做到TA的预期的结果,这是我们的猜测,还是事实呢?

若水-长沙-利芳:我们的猜测

海川-株洲-袁媛:在AC中,主语是我们,BD中,主语是对方,他人

群英-苏州-欣澈: 如果这想法是从我这里出来的,应该是猜测

论剑-昆山-苏平:如果是事实,就是D还是?

逐鹿-西宁-磊:事实吧,要不干嘛批评我

 

答疑1:如何区分四种选择?

摘要:
四种选择中,一共有两组。AC中,重点在自己,BD中,重点在对方。
“我没有做到领导的预期的结果”这个回应,是自己没有做到,主体是自己,也就是在 AC中选择。“对方认为我没有达到TA的预期结果”主体是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在思考和感受他的需求,故选D.“对方是故意找茬“是B,指责对方。

 

群英-苏州-欣澈、海川-株洲-袁媛、致远-深圳-飞扬:觉得晕了

海川-株洲-袁媛:苏老师,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什么?

群英-苏州-欣澈: 书是看了,看来没理解透彻啊[表情]

论剑-昆山-苏平:

参加先吃西瓜,换一下脑子,其实很简单,四种选择中,一共有两组。AC中,重点在自己

BD中,重点在对方。所以,刚才:我没有做到领导的预期的结果。这个回应,是自己没有做到,主体是自己,也就是在 AC中选择。

群英-苏州-欣澈:

恩,是的。  苏老师一开始的问题是:别人批评我,对我意味着什么。答:意味着对方认为我没有达到TA的预期结果。这是对我意味着,所以应该是我猜测来的吧

论剑-昆山-苏平:为什么会选择A,大家还有问题吗?

群英-苏州-欣澈: 因为这个是想法

海川南宁小鱼儿::明白

论剑-昆山-苏平: 对,非感受[表情]

群英-苏州-欣澈:           

如果加上“对方认为”就应该是关注对方了,是这个意思吧?

论剑-昆山-苏平:是的,您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反思自己。就是在BD中去选择,如果您说,对方是故意找茬,就是B。

 

致远-深圳-Dana: 主体及感受的组合,四个选项。         

我,想法。

他,想法。

我,感受。

他,感受。

 

论剑-昆山-苏平:  Dana很善于总结!

 

群英-苏州-欣澈:           

我貌似理顺了,这个时候如果这个是对方说出来,我只是陈述,那么就是事实,就会选D

如果是我猜测,就选B,是这样吗?

 

论剑-昆山-苏平:   如果的回应是:对方认为我没有达到TA的预期结果

致远-深圳-Dana: D

论剑-昆山-苏平:          

如果是我猜测,也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他人的需求,还是D 。如果您说,对方是故意找茬,就是B。不管是否是事实?您都站在对方的角度在思考和感受他的需求,而非指责对方,即使您的猜测是错误的,您选择的也是D 。

群英-苏州-欣澈: 哦,我懂了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欣澈已经不晕了

海川-株洲-袁媛:就是看,是站在谁的角度来思考

论剑-昆山-苏平:哪位老师还晕?开始码字吧[表情]

群英-苏州-欣澈: 不晕了,谢谢苏老师耐心梳理

论剑-昆山-苏平:认同海川-株洲-袁媛“就是看,是站在谁的角度来思考”

 

答疑2:平时用什么方式表达感受?

摘要:
坚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今天我做错事情了,直接跟同事或领导讲:“我挺难过的。”可改变表达方式,如“我也很内疚,给大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我也很内疚”,是在处理心情,表示有“悔改之心”;后面“给大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是处理事情,表示深刻认识到了错误

 

致远-深圳-飞扬:有个问题,平时大家用什么方式表达感受啊,比如我很愤怒、生气

海川-株洲-袁媛:

其实应该是平和地,直接表达。但是往往都是带着情绪地表达,或者提高音调。用这种方式代替直接词语表达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您的问题,可以再详细说明一下吗?

致远-深圳-飞扬:工作中,我接触的人,貌似都不会直接这样表达,有时候通过肢体语言会发现。

海川-株洲-袁媛:    上次学的沟通四句话:我看到~~~我感觉~~~如果~~我会~~~

论剑-昆山-苏平:表达感受,其实是不少伙伴的弱项呢。例如:做领导,不会示弱,自己强撑着

 

群英-苏州-欣澈:我觉得有时候语言表达很别扭啊

海川-株洲-袁媛:  就是自己会,也要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是最能打动人的。先搜集词汇,然后练习。我对孩子就好,大人就感觉没那么容易

致远-深圳-飞扬:  比如:今天我做错事情了,直接跟同事或领导讲,我挺难过的。觉得不容易说出口啊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您可以换种表表达方式:今天我做错事情了,直接跟同事或领导讲:我也很内疚,给大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其中,“我也很内疚”,是在处理心情,表示有“悔改之心”[;后面“给大家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是处理事情,表示深刻认识到了错误

致远-深圳-飞扬: 苏老师,要是领导批评下属呢!比如他此事很生气,怎样用感受表达啊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情境的,我们小灶,好吗?

致远-深圳-飞扬:好的,苏老师

  

分析三、自我评估演练四种选择

 摘要:
苏老师坚持带着老师们挠头思考,得出结果如下:
磊:我的错误– A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A
Dana:我需要改善—A
欣宇:自己的愤怒—C

 

论剑-昆山-苏平:我们继续刚才的分享

磊:我的错误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Dana:我需要改善

飞扬: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

欣宇:自己的愤怒

大家来从ABCD中来选择一个吧

格式:

磊:我的错误 --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

Dana:我需要改善--

飞扬: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

欣宇:自己的愤怒--

海川-株洲-袁媛:那我的是D?他人?

论剑-昆山-苏平:  袁媛,您的: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主体是?

海川-株洲-袁媛: 我认为

论剑-昆山-苏平:          

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侧重的还是自己,所以,应该是AC中去选择,而这里的责任是自己,所以,是否应该为A ?

致远-深圳-飞扬:  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C

论剑-昆山-苏平: “对结果,两人没达成共识—C”飞扬,可否分享一下理由?看来大家都去挠头了

 

致远-深圳-飞扬:          

主体是我认为,两人没有达成共识。是自己的感受,貌似也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了,C或D,我不知道怎么选了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的分析没错呢 ,刚才我在做时,也是这样想的

海川-株洲-袁媛:

苏老师,是不是我们更应该从CD两个方面来回应。我觉得自己有点为了区分这个,绕晕了

致远-深圳-Dana:我是C

论剑-昆山-苏平: Dana“我需要改善”为什么是C呢?

致远-深圳-Dana: 我挠头后,决定改A了如果说,我对自己很失望,就选C了

海川-株洲-袁媛:这个头挠得好

论剑-昆山-苏平:其实没有关系,大家不用太纠结

磊:我的错误– A

袁媛:自己没有达到他的期待—A

Dana:我需要改善—A

欣宇:自己的愤怒—C

这是我挠头的结果,飞扬的那条,我也无法确认,因为信息不够明确

Dana“如果说,我对自己很失望,就选C了”,已经举一反三了,非常棒

 

致远-深圳-飞扬:这四种回应,是否要告诉我们:要多关注C和D啊

海川-株洲-袁媛:同问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说得没错,大家还记得非暴力沟通的个要素是哪些吗?

致远-深圳-飞扬:          

昨天上午碰到个烦心的事,我试去写当下感受的词,慢慢发现会使自己平静下下来,既不自责,也不归结于他人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很善于学以致用,这也是我坚持带着大家挠头的原因。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果我们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认错,或者指责他人,而忽略了彼此的感受,结果会如何?工作、生活中,有无数这样的例子,虽然我们现在挠头,但即使是在事后,运用这四种选择来进行反思,对我们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正如飞扬的案例,感受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可以很快平复自己的情绪。

海川-株洲-袁媛:现在接触这块了,也能有所体会了

论剑-昆山-苏平:关于刚才的演练,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海川-株洲-袁媛: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以我最近见到的一位我挺佩服的导师,就是那种个,以不变应万变,气定神闲。修炼成这样,不容易啊。很多时候,别人接收的是我们说话的态度,而不是说了什么,特别是孩子

致远-深圳-飞扬:           

这四个选择,是一把尺子,可以丈量当时的做法。选择不同,结果和感受均不同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说得没错!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一开始就选择CD,还需要不少修炼。所以,我们现在可以先用于事后的反思

致远-深圳-Dana:  先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然后再想怎么做。

论剑-昆山-苏平:  Dana 的先照顾好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非常不容易

 

 

二、批评别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摘要:

《非暴力沟通》中说: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读书分享学习收获:

袁媛:站在别人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

飞扬:多关注自己和他人感受,让情绪和事情分开,从先从事后反思入手,去修炼自己

Dana:多考虑自己和他人做事的感受,这是建立良性沟通的基础。

利芳:察觉彼此当下的感受,用需要和请求代替抱怨和指责

 

论剑-昆山-苏平:好了,我们再换位思考一下:批评别人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海川-株洲-袁媛:好的事,对人不对事;坏的事,对事不对人

若水-长沙-利芳:关注他人的感受

论剑-昆山-苏平: “好的事,对人不对事”,可以详细些吗?

海川-株洲-袁媛:

我拿孩子举例子吧。比如,孩子考试分,考的不错,沟通的时候,你就强调,孩子这个人,比如很用功,比如很努力,比如很有天赋;如果孩子考试考了低分,就针对这个考的不好的事情,而不是去说他,太粗心,太笨,行为不代表这个人,先从这个考虑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袁媛老师的案例分享。管理员群论坛有一个教练技术的反馈工具SBI分享,大家也可以去看看。《非暴力沟通》中说: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海川-株洲-袁媛:          

苏老师这句话又让我想到,比如员工犯了错,如果我们则本,你为什么会犯错,得到的就是辩解,如果说,下次怎么改进,得到的就是积极回应。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上周我们分享了需求是感受的根源。下周我们继续分享:获得积极回应的批评方法

 

 

请大家用一句话分享一下今天挠头的收获吧

 

海川-株洲-袁媛:          

今天做了苏老师的助教,又看到了苏老师在组织中的高超功力,虽然对于区分ABCD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是知道,更多地应该站在别人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沟通更加有效

 

论剑-昆山-苏平:  袁媛:站在别人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

致远-深圳-飞扬:  多关注自己和他人感受,让情绪和事情分开,先从事后反思入手,去修炼自己

 

致远-深圳-Dana:  多考虑自己和他人做事的感受,这是建立良性沟通的基础。

若水-长沙-利芳:  察觉彼此当下的感受,用需要和请求代替抱怨和指责

 

论剑-昆山-苏平:          

袁媛:站在别人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感受

飞扬:多关注自己和他人感受,让情绪和事情分开,从先从事后反思入手,去修炼自己

Dana:多考虑自己和他人做事的感受,这是建立良性沟通的基础。

利芳:察觉彼此当下的感受,用需要和请求代替抱怨和指责

感谢各位老师耐着性子陪伴。今天的挠头只是热身,希望我们一起来运用和反思,大家一起来修炼。下周四的同一时间,我们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