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根源--《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标签:
培训师苏平读书非暴力沟通感受需求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根据我的2014年读书计划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ejgw.html,《非暴力沟通》是我7月份的阅读书籍。
7月份,我在中国培训师沙龙管理员群,做了三次《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分别为:
2、如何表达感受?
3、感受的根源(本文)
--------------------------------------下面是读书分享记录整理-------------------------------------------
时间:8月1日
13:30-15:00
主题:《非暴力沟通》——感受的根源
主持人:苏平老师
参与老师:杭州-缪缪、北京-张赛、天津-乐园、西宁-磊、北京-马达、烟台-赵城、苏州-Kevin
整理:天津-乐园老师
分享大纲:
一、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反应
二、感受与需求
前 言:
论剑-苏平:
大家都认为培训师是最能说的了,但上周的“如何表达感受”读书分享,却让大家为难了。纷纷表示:要准确区分“感受”和“想法”非常困难。因此,今天我们继续上周的话题,跟大家分享:感受的根源。
一、听到不中听的话时的四种反应
摘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1、认为自己犯了错、B、指责对方、C、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D、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对这四种反应发生的概率的自我评估,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发现自己。
论剑-苏平: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四种选择:
A、认为自己犯了错
B、指责对方
C、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D、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们用0-5分来表示,会有这种选择的几率(0为不可能,5为100%)
可以尝试打分一下,若愿意分享,可以按照下面的格式秀出来:
A:
B:
C:
D:
群英-缪缪:a:3 、 b:3 、 c:4 、 d:3
论剑-张赛:a、3 、 b、2 、 c、3 、 d、0
海川-乐园:a、4 、 b、2 、 c、3 、 d、4
逐鹿-磊:a、4 、 b、3 、 c、3 、 d、2
群英-马达:a、3 、 b、2 、 c、4 、 d、2
问鼎-赵城:a、3 、 b、0 、 c、4 、 d、5
致远-Kevin:a、2 、 b、4 、 c、3 、 d、3
论剑-苏平:
七位老师的反馈都很及时 !请问:从上面七位老师的分值分享,大家有什么发现?
海川-乐园:C的总分相对高一点
论剑-张赛:3多
论剑-苏平:我们先看A:3
、3、4、4、3、3、2,大家有什么发现?
群英-缪缪:自我觉知还不错
问鼎-超亚:对方反应让我们马上反思自己,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
论剑-苏平:超亚说得没错,事有不得,反求诸己,下面我们看B: 3、2、2、3、2 、0、4大家有什么发现?论剑-张赛:我们素质普遍比较高
群英-缪缪:情绪还是比较克制的
海川-乐园:指责对方的概率小一点,此时指责的结果就是争吵
论剑-苏平:
哈哈,张老师说出了大家不好意思说的话,乐园说得没错,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我们再看 C:4、3、3、3、4、4、3,C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大家有什么发现?5分表示
几率为100%,大家是否发现:这项目的分值比前面两个普遍偏高?
群英-缪缪、逐鹿-磊:是的
论剑-张赛:我们都认为自己还是不错的
论剑-苏平:
这个分值是自我评价,看起来,我们挺关注自我的感受和需要,等我们看完了D,再综合来分析一下。D:3、0、4、2、2、5、3,D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大家有什么发现?
论剑-张赛:我还没形成习惯
所以0,有人做的很好,有人就比较弱
海川-乐园:大家还是比较在意对方的
逐鹿-磊:很少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如果在真实环境里估计自己分值更低
群英-马达:有时会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要,但说到用心体会还是很难做到的
论剑-苏平:看来大家觉得D是比较难的,对吗?
论剑-张赛:嗯
群英-缪缪:是的,自我评估的分数总是比较高的
论剑-苏平:而在C 部分,大家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是吗?
群英-缪缪:嗯
逐鹿-磊:是的
海川-乐园:还不错
论剑-苏平:那就容易了,感受别人,先从感受自己开始吧
二、感受与需求
摘要:
1、如何理解“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摘要:
如何理解书中“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在段内容呢?三位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1)差异和差距会导致我们的感受;2)我们感受我们想感受的东西
论剑-苏平:
书中内容的感受,书中有一段内容: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请问大家如何理解这段话呢?
群英-缪缪:往往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对方行为、反应和我们预期有着差异
问鼎-七页:我们会感受到我们想感受的东西
海川-乐园:想像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差距会成为我们的感受
论剑-苏平:
缪缪:往往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对方行为、反应和我们预期有着差异
七页:我们会感受到我们想感受的东西
乐园:想像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差距会成为我们的感受
我来汇总一下三位老师的理解:
1、差异和差距会导致我们的感受
2、我们感受我们想感受的东西
可以这样理解吗?
海川-乐园、群英-缪缪、问鼎-七页:是的
论剑-苏平:采访一下七页,“我们感受到我们想感受的东西”,可以说明一下吗?
问鼎-七页:我们的内心需要和期待,会告诉自己,我该这么想
论剑-苏平: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内心的需要和期待决定了我们的想法?
海川-乐园、问鼎-七页、逐鹿-磊:是的是的
论剑-苏平:同时,上周我们还特别区分了:感受和想法,二者是不同的:感受是用心,想法是用脑,大家同意吗?
问鼎-七页、群英-缪缪、海川-乐园:同意
2、案例分析
摘要:
通过两个案例,分析对“你迟到让我不开心“的不同表达,大家达成共识:如果只表达了感受(不开心),未说明需求(想趁电影开始前去逛逛店),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不说,自己不问,就成隔阂了;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影响到双方的沟通和感情了。
案例1——刚才你迟到让我很不开心
论剑-苏平:
我们看看下面的案例甲:刚才你迟到让我很不开心;如果您听到这话,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海川南宁小鱼儿:你不开心与我迟到有什么关系?
群英-缪缪:哦,下次不迟到了~~
问鼎-七页:对不起
逐鹿-磊:下次注意
海川-乐园:因为我的迟到影响了对方的心情,从某方面来说对方是在乎我的
逐鹿-磊:乐园老师心态太好了
论剑-苏平:
缪缪、七页、磊三位老师,都认为自己犯了错,乐园老师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出发;
案例2——刚才你迟到了,我很不开心,因为我想趁电影开演前去对面我喜欢的店逛逛
论剑-苏平:
我们再看下面的案例:乙:刚才你迟到了,我很不开心,因为我想趁电影开演前去对面我喜欢的店逛逛。如果您听到这话,会如何反应呢?
问鼎-七页: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
海川-乐园:为什么不用刚才的时间自己先去逛逛呢?
群英-缪缪:嗯,好的。下次你可否提早和我说下呢?
逐鹿-磊:好的,是我的错,快去吧,别耽误了
论剑-苏平:采访一下大家,为什么会对乙的话,有这样的反应?
问鼎-七页:她说的只关注她自己的事情,和我没用太多的关联
群英-缪缪:强调了“我”
论剑-苏平:
我很好奇,刚才甲说:“刚才你迟到让我很不开心”七页反应是:对不起,而对乙的反应,是觉得跟自己没有关联,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区别呢?缪缪,是哪些字眼让您觉得强调了“我”呢?
海川-乐园:乙的抱怨不在计划内
群英-缪缪:
第一个是我们一起确认的,第二个则是我不知道的,可是你现在却说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想趁电影开演前去对面我喜欢的店逛逛”和我又木有关系
论剑-苏平:乐园和缪缪,觉得后面的理由,是计划外的,对吗?
群英-缪缪、问鼎-七页、海川-乐园:是的
论剑-苏平:
这就是最好玩的地方了,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性,甲乙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情境,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第一次:只表达了感受,第二次:同时说明了自己的需求
群英-缪缪、海川-乐园:有可能
论剑-苏平:如果此人是自己的男女朋友或家人,大家希望对方用哪种方式呢?
海川-乐园:希望用第一种,如果是家人的话那么哪种都没关系
问鼎-七页:希望是2
群英-缪缪:2,让我知道为什么
论剑-苏平:乐园认为如果是家人的话,表达方式是无所谓的,七页和缪缪知道为什么生气?
群英-缪缪:嗯嗯,不然,莫名的生气,很郁闷
问鼎-七页:是的。因为是家人和伴侣,所以需要知道这是否符合彼此的需求和期望
论剑-苏平:
大家回想一下,是否身边有类似的场景:一方生闷气,另一方一头雾水,很无辜地问:“您到底是为什么呀?”对方“打死了也不说”
海川-乐园、逐鹿-磊:有的
群英-马达:有的有的,以前经常遇到,现在越来越少了
论剑-苏平:相信大家已经开始拍电影了,后面的情节会是?
群英-缪缪:我家有一个,生气不说原因的
论剑-苏平:马达,现在越来越少,是因为您长大了吗?看来缪缪深有感触呀;
群英-马达:以前就是这火爆脾气:你爱生气生气呗,即使我错了,也不会说对不起,现在会哄人了
海川-乐园: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不说,我不问,就成隔阂了,
海川- BBking:先处理心情。再弄清事情,千言万语不如一个拥抱
群英-缪缪:是的,同意BB老师哒
论剑-苏平:美女都是要人哄的,现在马达会哄人了BB很有经验哦
海川-BBking:但是真相还是要知道。要找到根源,不然老拥抱也不行
致远-Kevin:可是去问“为什么生气?”往往不但得不到回答,还会让对方更生气。经典回答说“你说呢?”
论剑-苏平:Kevin好好练习一下剥洋葱,会有帮助的
群英-缪缪:我家那个是不回答,自己生气,晾着就没事了~~自己会想明白的~~
论剑-苏平:缪缪可以用七大方法结合使用,问不出开放式问题,就用封闭式问题来猜;晾着就没事了--真够狠的~~哈哈~~
群英-缪缪:这个是多年经验总结得出~~哈哈~~
论剑-苏平:
俗话说:开心的理由有无数种,生气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如果不知道对方为什么生气,还真是难办呢,正如
乐园说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不说,我不问,就成隔阂了;久而久之,就可能会影响到双方的沟通和感情了
3、头脑风暴
摘要:
通过对上面案例的回应“为什么不用刚才的时间自己先去逛逛呢“原因进行头脑风暴,大家认识到:有各种可能性。若不了解原因,结果就是二人对唱:一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一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论剑-苏平:
让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问题:
乙:刚才您迟到了,我很不开心,因为我想趁电影开演前去对面我喜欢的店逛逛。
借用一下刚才乐园老师的反应:为什么不用刚才的时间自己先去逛逛呢?大家觉得为什么呢?
逐鹿-磊:怕你来了找不到我了,会担心
论剑-苏平:磊老师好体贴,我也分享一下:我希望买东西时,你能提供意见;其他老师呢?
海川-乐园:就是想跟你一起逛嘛
问鼎-超亚:我想等你一起去,不知道你还要多久?又担心你来了找不到我,打你电话又不接,所以就干着急了。如果你不能准时,我希望你能提前说一声
群英-缪缪:就是希望你能一起逛,可以一起讨论
论剑-苏平:
磊:怕你来了找不到我了,会担心
苏平:我希望买东西时,你能提供意见
乐园:就是想跟你一起逛吗
超亚:想一起去,但联系不到
缪缪:就是希望你能一起逛,可以一起讨论
相信还有无数种可能性,所以,当我们没有去了解背后的原因,就草草了事,请问后果会是什么呢?
群英-缪缪:生气~~
逐鹿-磊:一直不高兴
论剑-苏平:是啊大家是否要听到对唱了:
一方: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一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逐鹿-磊、群英-缪缪、海川-BBking:强大,笑
三、今天的收获
摘要:
通过两个小案例的分析,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1、两个案例的启发;2、对书中“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己“的不同理解
论剑-苏平:我们来小结一下:刚才两个小案例的分析,对您有什么启发?
海川-乐园:坦诚的沟通很重要
逐鹿-磊:感受很重要,怎么表达呢?
群英-缪缪:了解对方的原因,先冷静。觉得自己会说一些伤人的话之前,先不要说话,默默不说话
论剑-苏平:
乐园:坦诚的沟通很重要
磊:感受很重要,怎么表达呢?
缪缪:解原因对方的原因,先冷静。觉得自己会说一些伤人的话之前,先不要说话,默默不说话。恭喜大家的得到;
回到书中的这段话: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结合刚才的两个案例,大家的理解是否有不同?
群英-缪缪:不要拿自己的期待去要求别人;淡然~~
论剑-苏平:缪缪的境界又上了一个层次
群英-缪缪:最近也在学焦点心理学~~最大的感受~~
海川-乐园:不能只强调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有问题要坦诚的积极的沟通
论剑-苏平:
乐园,同时兼顾到自己和对方的感受了。
无论感受还是需求,都是双向的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感受,主动表达,也需要细心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家一起加油吧!
很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中的那句: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让我们共勉!今天的读书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和分享。
预告一下:
下周四 8.7管理员群读书分享
主题:从批评中发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