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TTT培训师苏平
TTT培训师苏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700
  • 关注人气:1,7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分享】检定语言模式--《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一)

(2014-05-21 09:25:15)
标签:

培训师苏平

nlp

重塑心灵

检定语言模式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读书分享】检定语言模式--《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一)

2014.5.9-10,到上海参加五毛老师的《NLP教练菁华工作坊》,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并制定了 5-3-1作业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gq1k.html

内容如下:

531”计划表

课程名称

5项收获

3项运用

1项行动

NLP教练菁华工作坊》

1、呼应对沟通的重要性

2、卓越圈 的运用

3NLP沟通模式

4、感知位置

5、从属等级

1、卓越圈 的运用

2NLP沟通模式

3、感知位置

 

1NLP沟通模式

 


 行动计划表

课程名称

行动项目

计划具体内容

开始

时间

检查人

追踪情况

NLP教练菁华工作坊》

1NLP沟通模式

15-6月读完《重塑心灵》 ,并写至少4篇读书笔记

27-8月份读完《从教练到唤醒者》 ,并写至少4篇读书笔记

35-8月,每月至少做一次在线分享

4、在培训中不定期运用两本书中的内容

2014.

5.16

自己

侯伯薇

《重塑造心灵》读书笔记 
1、检定语言模式,见本文

 根据上面的行动计划,5-6月份,我要读《重塑心灵》,并分享读书笔记。

下面是我的第一篇读书笔记:检定语言模式,内容如下:


------------------------------------------------------------------------------------------------------------------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我们赖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工具。我们每个人说的话,并不能传达出内心的所有想法,尤其内在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等。

如下图所示:

语言的分为表层结构(意识层面)和深层结构(潜意识层面)。我们平时说出的话,常经过扭曲、归类和删减。要了解话语中的深层结构,找到说话者未说出的价值观、信念、规条,可以运用NLP的检定语言模式。

【读书分享】检定语言模式--《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一)

一、检定语言模式

检定语言模式,是NLP最重要的技巧之一。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去探索一段话中的逻辑,从而掌握一套有效的思考技巧。

所有的话语,都始于内心深层的一些意念(深层结构),经过扭曲、归类和删减三个程序的不断运用,终于形成文字语言。因为来自内心深处,所以一个人的话总是在显示他的身份、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1、扭曲

我们对一件事的认知过程中,必有扭曲的情况出现。如:杯弓蛇影,如:各种比喻。扭曲并不完全是坏事,正是因为有了扭曲的能力,才使我们能够享受音乐、美术等。例如:孩子看到天上的云,会想象出个各种小动物。

 

2、归纳

新的知识进入大脑后,大脑会把它跟我们原有的类似数据做出比较和归类,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学习。

作为培训师,归类和总结,也是我们的基本技能。

3、删减

   每秒我们的大脑接收到大约200万项数据,它必须要将绝大部分的数据删减。同一件事,有非常多的细节,我们说出来的,只是很少一部分。所以,删减存在于每一句话中。

 

   虽然上述三种程序,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有帮助,同时,也会带来不少的困扰,例如在交流和沟通时,因无法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产生误会,影响感情和工作效率。检定语言模式,就是侦查出说话者的话语中某种模式的出现,运用询问问题的技巧,还原扭曲、归纳、删减三个程序,从而将导致困扰的深层结构数据呈现出来。

   检定语言模式运用很广泛,如:在日常生活中,跟家人、朋友的沟通;工作中,跟上司、同事、部属的交流等;在别人身上运用,能够判断其背后的意义,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意图,提升沟通质量;用在自己身上,能大大增强清晰思考的能力。

   我自己很感兴趣的是:如何在培训需求访谈时,运用检定语言模式。下面的分享中,我会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二、检定语言模式之语式分类

【读书分享】检定语言模式--《重塑心灵》读书笔记(一)

书中列出了扭曲、归纳、删减三个程序,共12个语式分类。下面我们一一了解:

1、  扭曲类

1)猜臆式

说话者想当然地以为知道另外一个人的内心看法或感受,其实是主观臆断。

猜臆式的特点:

说话的内容明显只有另外一个人才能决定。如:女孩子说:“我男朋友肯定是嫌我不漂亮”。这就是女孩子的主观判断,因为她男朋友是否嫌他不漂亮?只有男朋友能够决定。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也常遇到猜臆式的扭曲,如:生产部门的员工说:“仓库一定假装没看到我们的领料单。”化解的问句:“你怎么知道的呢?”

2)因果式

   因果式涉及到“责任”上的问题。说话者认为一件事情的出现,导致了另一件事的产生。其实二者之间可能没有关系。

   因果式的特点:出现“因为、所以、故此、于是、使、令”等文字,有时没有这些连接词,句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如:“他不帮我,我无法按时下班”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因果式的扭曲,常常是为了推卸责任,如:“仓库没加班,我们无法生产”。化解的问句:“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可能对方回答“没有材料,无法生产”,再剥洋葱,最终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单位没有提前领材料,导致无法生产,而非仓库的未加班所致。)

3)相等式

   句子中有两个意思,说话者认为他们是相等的。句子中的两个意思中,一个是可见的行为,另外一个则是不可见的感觉或意义(从理解层次角度来看,前者是环境/行为,后者是能力或信念/价值,而硬要将它们相等起来。)

   相等式的特点:有“就是、即是、是….. ”等。有些不用连接词,也很明显。如:“您不洗碗就是不爱我”。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 “不说话就是默认了”“他没打电话来催,就说明不急”等,都属于式的扭曲。化解的问句:“为什么不说话就是默认了呢?”;“不说话除了默认,还有哪些意思呢?”“为什么说他没打电话来催,就是不急呢?”……

4)假设式

   句子意思的成立,取决于一个没有说出的假设基础。

   假设式的特点:假设式的话语透露说话者的一些信念(关于人生、世界、自己、别人、神等。)很多假设式的话语,往往用“为什么”三字开始,均为埋怨的说法。如:“你为什么不支持我?”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客户那边应该能接受这点小误差”。化解的问话:“是什么让你认为客户可以接受这个误差?”或“何以见得?”或“你怎么知道?”或“谁说客户可以接受这个误差?”

          5)虚泛词式

             虚泛词是抽象的名词,是满口大道理的人常用的语言模式。

             虚泛词代表一些人生必须面对,却往往难以定义的抽象事物,背后是说话者的一些局限性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未经过深入和清晰的思考,但被认为理所当然,别人也是支持的。如:自由、道德、尊敬、公平、爱情、智慧、沟通、管理等。

             虚泛词的特点:把一个过程“虚泛化”,使其成为一个名词。如:“我们缺乏理解。”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化解的方法,是由“名词转为动词”。问句如:“你希望做怎样的沟通?”

    2、归纳类

       1)以偏概全

               说话者以一种经验去认定所有类似情况都会同样如此。这让说话者看不到事情的种种可能性和机会。

         以偏概全的特点:这个语式的说话表现出一份“绝对”的意思,以偏概全常有以下文字出现:所有、永远、每一个、没有一个、总是、从来、向来、经常、完全、绝对、时时等。如:“他永远是半夜在回家”。化解的方法,是找出例外,或者顺其自然而夸大到可笑的程度。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他们总是不配合工作”“A客户每次都提出无礼要求”、“生产部从来不按交期先后安排生产”……化解的问句,如:“A客户这张订单的要求中,哪些是无礼要求呢?”、“如果生产部出来不按交期先后安排生产,会有什么结果?”(可能的结果:最终会引发公司管理混乱,盈利下降等,而事实是:现在公司一切正常,且不断加薪、发奖金。这样让说话者认识到自己以偏概全了)

2)能力限制式

说话者内心对事情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有一些错误的信念,筑起框范去限制自己,在说话中表现出来,从而使说话者看不清事情可以有的解决或图片,陷入思想困境之中。限制式有两种:

1)可能性

     说话中包括:可以、不可以、可能、不可能。其中,可能性有两个意思:一是是否有能力;二是有能力,但选择运用或不运用。例如:“我不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化解的方法,就是帮助对方跳出框外。如:“你做了什么让自己不能安静下来”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我不能保证所有产品合格”。化解的问句:“什么阻碍了所有产品合格”

2)需要性

     说话中包括:应该、不应该、必须、必须不。“需要性”是表达一些规条的存在,这些规条往往限制了实现信念价值的最佳可能的出现。如:“你必须离开”。这样的话语,通常是指责别人,企图给对方制造犯罪感,从而控制别人。化解的方法,跳出这个框,问:“我不离开会怎么样呢?”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他们应该主动打电话来问生产进度”。化解的问句:“不主动打电话来问,会有什么好处?”

       3)价值判断式

              句子很明显有一个价值的判断,但没有说出这个判断的来源。例如:“男子汉不哭”。化解的方法,找出判断的来源,才能质疑话语的真实性。如:“谁说男子汉不应哭的?”

              在培训需求访谈中,如:“我主动沟通会导致他们太懒”。化解的问句:“为什么会这么说?”

    

3、删减类

删减类包括下面的语式。我试着用培训需求访谈中的类似情况作为案例,分享化解的方法。

 

语式

培训需求访谈中的例子

化解

名词不明确

主语不确定

他们都没按要求做

他们是哪些人?

宾语不确定

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做

这样做是指做什么?

身份词不确定

我领导就是个独裁者

他做什么让你觉得是“独裁者”

定义不确定

他调到了一个轻松的岗位

什么是轻松的岗位?

形容词不确定

一个个开包检查是让人讨厌的行为

让谁讨厌呢?

动词不明确

他们应该事先说明

说明什么呢?

副词不明确

他不配合

他怎么不配合了?

简单删减

我们不也不容易

你们怎么不容易了?

比较删减

我们的工作难度更大

跟谁比呢?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