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2014-04-14 21:34:33)
标签:

培训师苏平

引导技术

团队引导

分类: 培训师修炼

【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20144-5月阅读书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ejgw.html 为《SPOT团队引导:点燃群体管理的智慧》。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内容分享:

 一、4D引导模型简介

4D引导模型是新加坡引导师协会(FNS)开发的关于引导的框架。我有幸于去年6月份去西安参加了本书作者Prabu Janice亲自授课的《SPOT团队引导工作坊》,对4D引导模型有了亲身的体验。

     (一)步骤

      4D引导模型的步骤,跟自己这十几年来做培训的流程一致。包括:

      D1:确定需求—D2:设计研讨过程—D3:引导过程并做总结—D4:发现新的学习机会

      而确定需求的前提,是针对客户提出的,需要探讨的问题/挑战/机会是什么?

      以此跟客户沟通确认研讨会的目标、产出和成果,并据此设计研讨过程、实施引导和总结。

    (二)核心技能

     是指有效引导需要的行为,包括:保持中立、积极聆听-提问探寻-重述、收集想法综合想法浮现假设、给予和接受反馈、总结与跟进,被喻为引导的“艺术性”。

     三)四个因素

           引导过程中,需要考虑四个因素:空间(Space)、过程(Process)、产出(Outcome)、时间(Time)。

     (四)发散和收敛工具

             引导师在引导过程中,收集和加工信息的工具。这些工具被喻为引导的“科学性”。

     (五)产出和成果

              这是引导的成果。

 

二、D1:确定需求

明确需求是了解客户期望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跟客户发起人进行沟通,确认引导项目的交付成果。这类似我们通过这段和调研,了解客户的培训需求。

【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如上图所示,在明确需求阶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背景和全局

1、  访谈:通过明确和谁进行访谈,从哪里收集信息?如何进行?问哪些问题?--找到关键人

2、客户期望:了解客户期望的成果/产出/交付物是什么?--明确目标

3、组织内、外部因素:了解需要考虑的因素全面了解相关信息

4、组织的背景资料:历史、文化、领导风格便于设计符合企业背景的引导方案

5、通过引导,进行探讨的议题/挑战/机会是什么?--对引导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二)了解场地和后勤

       场地和后勤,对于引导工作的成败有着重要作用。

       1、时间:可用的时间有多长?

       2、场地:预订者和要求、是否有特殊饮食需要?

3、空间:座位如何摆放?采光如何?墙面是否可用?

    (三)了解参与者

       跟培训一样,对参加者的了解越深入,越有助于设计适合的引导方案。

       1、基本情况:人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2、相关信息:种族、语言、是否有特殊需求?

       3、参加者在组织内情况:职位层级、工作年限等

三、D2:设计研讨过程

引导师不是研讨会内容的专家,但一定是流程的专家。所以,设计研讨过程,是引导师的关键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能够准确使用发散和收敛的工具。

在计划与准备的关键步骤,见下图:

【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上图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一)客户

      客户,不但是引导项目的发起者,也是整个引导项目成功与否的评判者。所以,跟客户的沟通非常关键。这里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

1、  书面确认

跟客户书面确认在D1明确需求阶段得到的研讨会目标、产出、成果及相关内容,以免因误解或歧义导致最终结果不符合客户期望。

      2、提交并确认设计方案

         提出一份合适的研讨会设计方案(包括日程、时间安排、发散-收敛工具等),于客户沟通确认方案。

     (二)参与者

1、  利益相关方

引导项目最好能邀请所有利益相关方来参与。所以,在设计研讨会时,需要回顾参与者名单,思考:是否包含了所有认定的利益相关方?如果没有,可通过事先调研,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

2、  进行前测

若能获得客户许可,可在研讨会之前对利益相关方做一次前测。

    (三)场地

      场地情况,直接影响到引导的效果。所以特别需要留言有关场地的所有细节:

1、  提供场地要求资料

2、  实地考察场地,了解场地布局、墙面空间、光线等,是否适合举办研讨会?

3、若不能实地考察场地,则需在研讨会之前商讨场地的布置方式。确保场地的布局能保证参与者良好互动,参与者和引导师之间有良好的视觉沟通。

 

     (四)物资

            做引导需要准备包括海报、文具等各种材料物资。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五)自我准备

            除了上述准备外,引导师自身的准备也很有必要。主要包括:在研讨会进行前,对引导设计方案进行心理排练,并制定应急计划;确保充分的休息,做好精神、情绪和身体方面的准备。

 

四、D3:引导过程并做总结

引导就像航海,虽然制定了路线,但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师需要不断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回应,并相应地调整线路。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根据期望结果来设计方案,但在研讨过程中需要做出灵活的调整。

  (一)实施研讨会的关键步骤

       【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如上图,实施研讨会的关键步骤,包括三个方面:

1、  准备会场

引导师提前到达会场,不仅仅为了布置会场,在座位摆放,海报张贴、文具摆放过程中,也是在建立自己跟会场之间的连接。

2、  建立关系

引导师不但要跟会场建立连接,也需要跟参与者建立连接。在研讨会开始前,通过欢迎、握手和眼神等,跟参与者建立亲和关系;通过挺拔的站姿,自信的演讲来展示自己的信心。也可以通过对团队的介绍,向参与者澄清自己的角色是作为对内容保存中立的过程引导师,而非内容提供者。

    3、介绍研讨会

       一开始就跟参与者清晰地沟通研讨会的目标、讨论的边界和前提,并对目标、日程和团队规则达成共识,为研讨会后续的进行奠定基础。在20136月西安的《SPOT团队引导工作坊》中,我引导的项目中,有参与者对于达成的结果提出质疑时,我就没有充分运用之前达成的讨论规则共识。而是进行了话题转移,结束后参与者反馈:问题没有被解决,感觉不舒服。这是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教训,也让我体会到了规则和共识的重要性。

   (二)阶段性小结

在研讨过程中,经常性地总结参与者达成的共识,有助于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并提供小组明确的方向感。我自己在培训中,也越来越重视学员反思和阶段性小结,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三)会议总结与行动计划

  会议总结跟开始一样重要,因为会议总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机会来回顾所有的成果,另一方面,就下一步开展的行动达成共识。

 下面是一些用来总结研讨会的方法:

1、准确概括研讨的想法,并总结达成的共识。

         2、回顾“停车场”问题,并就如何处理达成共识。

         3、完成墙上的SMART原则行动计划。

         4、邀请发起人与团队成员分享研讨会结束之后他们承诺要做到的事情。

         5、从参与者处寻求反馈(结束圈或离场调查)

   (四)会议过程回顾与反思

      每次研讨会介绍后,对会议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有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改进。其中有以下方法:

1、  亮点和缺点:

研讨会哪里做得比较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23 Do

            Do-Again :建议可以继续做的是什么?

  Do-Differently:建议哪些方面可以改善?

  Don't- Do :建议停止做什么?

3、焦点讨论法(ORID

   客观性问题、反映性问题、诠释性问题、决定性问题

43-2-1

   类似培训中的5-3-1行动计划,其中3(有意思的)-2(应用)-1(行动)

5、库伯经验学习圈

   体验/反思/总结/运用: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通常,你如何应用学到内容?你如何在工作场景中运用?

64R

   Retain 你要保留什么?

Revise 你要改变什么?

Remove:你要去掉什么?

Recommend:你建议我们增加什么?

 

 五、 D4:发现新的学习机会

      这个步骤对于引导师来说非常有必要,可以帮助引导师回顾自身表现,明确需要提升的领域以及能够在未来不断复制的最佳实践。我作为职业培训师,十几年来也一直坚持着这个习惯。通过培训后的总结和反思,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同时积累好的经验,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1、引导活动后的回顾

         例如:2013年6月在西安 :用开放空间进行《以终为始的问题设计》

               在活动结束后,我从用什么方式?时间管理、SPOT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2、在3.2-30苏州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公益培训结束后,我就写了三篇总结


      3、在培训中运用引导技术的回顾和总结:
         例如:
         这是2013.10.26-27郑州《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后的总结,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的反思,我在今年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中,沿用了郑州课程创新的“问题树流程拼图”方式,并增加了“问题树模型学习地图”等方式。根据学员反馈,效果不错【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