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4D引导模型--《SPOT团队引导》读书笔记(一)

标签:
培训师苏平引导技术团队引导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2014年4-5月阅读书籍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ejgw.html 为《SPOT团队引导:点燃群体管理的智慧》。
下面是我的读书笔记内容分享:
4D引导模型是新加坡引导师协会(FNS)开发的关于引导的框架。我有幸于去年6月份去西安参加了本书作者Prabu 和Janice亲自授课的《SPOT团队引导工作坊》,对4D引导模型有了亲身的体验。
二、D1:确定需求
明确需求是了解客户期望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跟客户发起人进行沟通,确认引导项目的交付成果。这类似我们通过这段和调研,了解客户的培训需求。
如上图所示,在明确需求阶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2、客户期望:了解客户期望的成果/产出/交付物是什么?--明确目标
3、组织内、外部因素:了解需要考虑的因素—全面了解相关信息
4、组织的背景资料:历史、文化、领导风格—便于设计符合企业背景的引导方案
5、通过引导,进行探讨的议题/挑战/机会是什么?--对引导项目做到心中有数
3、空间:座位如何摆放?采光如何?墙面是否可用?
三、D2:设计研讨过程
引导师不是研讨会内容的专家,但一定是流程的专家。所以,设计研讨过程,是引导师的关键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能够准确使用发散和收敛的工具。
在计划与准备的关键步骤,见下图:
上图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
跟客户书面确认在D1明确需求阶段得到的研讨会目标、产出、成果及相关内容,以免因误解或歧义导致最终结果不符合客户期望。
1、
引导项目最好能邀请所有利益相关方来参与。所以,在设计研讨会时,需要回顾参与者名单,思考:是否包含了所有认定的利益相关方?如果没有,可通过事先调研,了解他们的相关信息。
2、
若能获得客户许可,可在研讨会之前对利益相关方做一次前测。
1、
2、
3、若不能实地考察场地,则需在研讨会之前商讨场地的布置方式。确保场地的布局能保证参与者良好互动,参与者和引导师之间有良好的视觉沟通。
四、D3:引导过程并做总结
引导就像航海,虽然制定了路线,但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师需要不断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回应,并相应地调整线路。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根据期望结果来设计方案,但在研讨过程中需要做出灵活的调整。
如上图,实施研讨会的关键步骤,包括三个方面:
1、
引导师提前到达会场,不仅仅为了布置会场,在座位摆放,海报张贴、文具摆放过程中,也是在建立自己跟会场之间的连接。
2、
引导师不但要跟会场建立连接,也需要跟参与者建立连接。在研讨会开始前,通过欢迎、握手和眼神等,跟参与者建立亲和关系;通过挺拔的站姿,自信的演讲来展示自己的信心。也可以通过对团队的介绍,向参与者澄清自己的角色是作为对内容保存中立的过程引导师,而非内容提供者。
在研讨过程中,经常性地总结参与者达成的共识,有助于增强记忆、加深理解并提供小组明确的方向感。我自己在培训中,也越来越重视学员反思和阶段性小结,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1、准确概括研讨的想法,并总结达成的共识。
1、
研讨会哪里做得比较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3、焦点讨论法(ORID)
4、3-2-1
5、库伯经验学习圈
6、4R
Revise: 你要改变什么?
Remove:你要去掉什么?
Recommend:你建议我们增加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