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关于焦点讨论法(ORID)的运用。
2011年,我有几篇关于ORID的博文分享,包括:
2014年,我想通过读《学问》这本书,深入了解和运用ORID这种工具。
------------------------------下面是“设计ORID的步骤”分享内容---------------------------------
一、凝聚讨论的焦点
这个步骤是要找出讨论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培训中,看一段视频后讨论分享。我们当然知道要讨论的内容是跟视频相关的,但具体从哪些角度和切入点进行讨论?就需要看培训的主题,看视频的目的了。因为同样的素材内容,可以运用于不同的培训主题。
明确讨论的焦点,是一个成功ORID的前提,否则就会泛泛而谈,最终浪费彼此的时间。因为模糊的主题,只能得到模糊的答案。
二、两个目标
知道要讨论的主题后,我们还需要明确讨论的意向,即:希望通过讨论达成哪些目标?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虑:
理性目标:是讨论后产生的实际成果。例如: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方案等。
体验目标:指引导者期望这个讨论过程对团体内在的影响。例如:希望团队建立信心,引发兴趣等。
将这两个目标写下来。
三、运用客观性问题确保讨论有一个具体的起点
ORID是从客观性问题开始,帮助团体回顾事实、现状和真实的体验,一方面这些问题容易让参与者开口;另一方面,这样的问题,也可以帮助参与者对事实进行拼图,还原出全像,确保大家在后续的讨论中,是在处理同样的资料群。
以一个需要跨部门合作的促销活动后总结为例,在促销过程中,发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如果讨论的目的是“促进跨部门沟通”,直接问大家“跨部门沟通中有什么问题?”
,相信得到的回答大多是:“没有”。如果我们从客观性问题入手,先问:“对刚结束的促销活动,哪些场景或事情让您难忘?”,通过回顾,再提出反应性问题R:“当时您的感受是什么?”,接着是诠释性问题I:“从这些事情中,您学到了什么?”,最后是决定性问题D:“在以后的跨部门合作中,我们会有哪些不同的做法?”
四、列出问句
可以运用头脑风暴,写下所有与该主题相关的问句。最初不需要按照ORID的框架去写,只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可以达成理想目标?哪些可以达成体验目标?都一一写下来。
五、选出需要的问句
在所写下的问句中,选择需要的问句。选择的依据是讨论的主题、理性目标和体验目标。我个人认为,还需要增加参与者这个因素。可能有些问题很好,但参与者的基础不同,就需要换种方式来问,或者换个问题来问。
将问句写在便利贴上,分别张贴于 ORID四个问题下面。
六:调整问句的顺序
调整ORID每个问题下面的问句顺序,确保衔接流程。并在脑海中预演讨论内容的过程。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想回答这些问题,看看自己是否觉得容易回答?是否愿意回答?感受如何?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根据预演后的感受,调整问句的顺序。
七、准备开场白
开场白有以下部分或全部作用:
1、邀请参与
欢迎并邀请参加参与,让团队每个人都感受到他们受邀请参与这次讨论。
2、点出焦点
由讨论的带领者点出这次讨论的焦点,也就是讨论也解决的问题,让每位参与者都知道讨论的目标。
3、提醒共识
提醒所有参与者之前已经达成的共识,为后面的讨论奠定基础,也提高讨论的效率。
4、铺陈背景
说明本次讨论的原因,传达大家对于这次任务的关心,以及为何需要在此刻进行?
5、处理反对的声音
事先说明理由,处理反对声音。如:“虽然我知道大家周五都急着下班,但这个方案下周二就要交给客户了,我们只能选择今天进行讨论。”
八、准备结束语
跟培训一样,一个完整的讨论也需要有始有终。事先准备好结束语,肯定参与者的洞见,感谢大家的参与,交代未尽事宜等。
九、自我反思
针对已经准备好的各个环节进行回顾,想象会议如何进行?同时,思考参与者团体的实际情况,例如:他们最近发生的事情、他们需要的领导风格等,反思自己的偏好、焦虑和优点等。
附:焦点讨论准备表
焦点讨论准备表
|
理性目标
|
体验目标
|
开场白
|
客观性问句
|
反映性问句
|
诠释性问句
|
决定性问句
|
时间(分钟)
|
|
|
|
结语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