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访谈过程中有效提问?--《培训师成长手册》答疑(三十三)

标签:
培训师苏平培训师成长手册访谈提问 |
分类: 《培训师成长手册》 |
案例说明:
小鱼儿是我的原创书籍《培训师成长手册》读者。她离职后重新回到原公司,想先了解公司的情况。但具体如何做?还不是很确定。于是,找我沟通。下面是我们的沟通记录,包括
1、调研前方向和方法的沟通
2、沟通后分析
-----------------------------下面是2013.12.31我跟小鱼儿的沟通-----------------------------------
小鱼儿:
苏老师,近期公司老总想让我回公司工作,但公司的情况挺糟糕,员工的状态不佳,而老板是一味的强调业绩,季初定任务和绩效,结果季末发现员工绩效太高,下季初又开始调整任务和绩效。搞得员工抱怨N多。我想如回公司上班挑起管理的大梁,得好好做好分析诊断。这几天看了你的书,提到了鱼骨图分析法,SWOT、剥洋葱法等方法和工具,又有些懵了,不懂如何下手了。现最想是把公司的战略搞清楚,但老板除了说以公司服务转型,明年以服务为主外,就啥也没,我接手后该如何开展培训工作呢?
运用以终为始的理念,我的想法是:
1、先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员工目前普遍对公司的看法,找出反应最多的现象5点,
2、针对这5点现状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问题聚焦
3、聚焦的问题与老板沟通,明确哪些可以通过培训解决,哪些需要对制度流程进行修改
你觉得这样的做法可行吗?
苏平:
是我这两天辅导一位老师的记录
小鱼儿:
我现倒不急于做鱼骨图分析,是想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和诊断公司现状是哪些原因产生的,
苏平:如果您自己没有全面的分析和了解,问卷很难得到目的
小鱼儿:那还是需要用原因型鱼骨图来分析“为什么员工会有N 多抱怨”?
苏平 :
您可以先去面谈,了解大家都抱怨些什么?找到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
小鱼儿:
我分与一名主管,一名员工沟通过,内容均是抱怨工资方案调整
过于频繁,刚适应一方案又变了,甚至搞不清为什么要调整,调整后的考核重点在哪?与他们沟通的背景是这两人向我流露出想离职的想法,我再与其他人面谈的提纲打算是:
你对现在公司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有什么意见吗?
打算再与一名中层,2名基层主管和2 名员工面谈,您觉得合适不?
苏平:公司有多少人呢?您这样抽样的人数、层级,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小鱼儿:60人
苏平:
关于面谈提纲,“对现在公司提供的工作环境和资源有什么意见吗?”
如果您直接问这个问题,再好的公司员工,都能可能会有意见
收集到的信息,老板会如何看呢?
小鱼儿:这个把我问住了
苏平:
老板请您来不是为了给他找麻烦的。 所以,在访谈时,第一个问题可否问:
小鱼儿:换种方式问的确是不一样。第3个问题,你所在的部门,希望在哪个方面提升会更好?
苏平:是的,层层聚焦。您通过面谈,也可以给员工传递正能量
小鱼儿:明白了,用积极的话语引导员工
苏平:
您可以参考一个群里的讨论:好问题就是答案---如何有效提问http://pxssl.haotui.com/thread-6932-1-2.html
小鱼儿:
好的,我要慢慢消化。回到关于抽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个问题,现公司是60人,基层管理7人,中层管理5人,高层管理
4人,如何抽才能具代表性?
苏平:您觉得呢?先想想您做面谈的目的是什么?
小鱼儿:了解目前员工对公司状况的想法,或是看法
苏平:那各层级的比例就有所侧重了
小鱼儿:
依不同层级的员工人数,普通员工抽3-5人,各管理层抽1-2人。即,普通员工5人,基层员工3人,中层与高层员工各2人
苏平:普通员工和基层员工,不是同一层级吗?
小鱼儿:打错,是基层主管
小鱼儿:
谢谢苏老师,看了您发的那个链接--好问题就是答案,似乎又有点启发,这案例与我公司状况有点类似。明天就用今天探讨的3个问题与员工面谈,有什么问题,再向您请教。
---------------------------下面是2014.1.4的沟通记录---------------------------------------------
小鱼儿:
苏老师,你好!和员工的访谈基本已完成了,在整理记录时,我发现自己有些问题还是没问出,这是怎么回事呢?
苏平:
您自己去分析。可以将具体情况整理出来,在沙龙群里提出,大家一起来分析、找到对策
小鱼儿:我把几篇访谈已整理好,一会放论坛上去
下面是小鱼儿整理到论坛的内容:
如何在访谈过程中有效提问?
背景:
去年下旬我因故离职,年底公司老板希望我在新财年回公司全面负责员工培养的工作。因离开有一段时间了,暂不了解公司现状,就无法做出合适的新财年培训规划。为弄清公司员工对公司现状的看法,并向苏老师请教后,拟出3
个问题分与各层级的员工访谈,以收集信息,捋清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培训进行解决,哪些需要流程制度的完善
访谈目的:了解公司员工对公司现状的看法
访谈层级:高、中、基层管理者、普通员工
访谈提纲:
1、入职公司以来,你觉得自己愿意留
在公司的理由是什么?(各层级员工)
2、您认为公司依目前状况,在哪方面需要提升会更好?(各管理层员工)
3、您所在的部门在哪方面提升会更好?(各层级员工)
我的困惑:
在访谈过程中,我尝试着用“剥洋葱”的方法,一步步聚焦问题,但问着问着,就觉得似乎有些跑题了;访谈完后,我重新整理记录,又发现自己为什么当时不多问个为什么?以致有些地方没有得好更清晰的信息。
我现整理了一份与一名产品总监的访谈,用红色字体标出的是我整理时觉得在这点上应该提问在,却没有问的。
想向各位老师请教,在这次访谈中的提问技巧方面,我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的,谢谢老师!
小鱼儿:你在公司这么多年,觉得你能留在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吴总:当我看到这个问题时,第一感觉就是“归属感”,现在写东西,还是这3个字。
----然后就是开始说的那三个字,找到了“归属感”
小鱼儿:想了解下,你谈到与公司的归属感,能具体说下什么让你有这种强烈的归属感?
吴总:好像讲不清楚,就觉得自己融入到里面了
小鱼儿:是公司的文化?还是公司的发展前景
吴总:文化更多一些
小鱼儿:能具体说下吗?或举个例子
吴总:就是觉得对公司整体的认同,跟同事们的处事之道,基本上都能够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太具体的我也说不好。
小鱼儿:也就是说工作的氛围很和谐、轻松,让你觉得很舒心,对不?
吴总:是的。而且我的处事心态相对平和,这样对一些矛盾点,能在自己的理解下去搞定
小鱼儿:这种心态也正适应公司的和谐氛围,自然在公司工作就觉得舒心,慢慢产生对公司的归属感,可以这样理解吗?
吴总:对的,这个说法专业
小鱼儿: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公司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以做得更好?
吴总:执行力、薪酬体系的稳定性
小鱼儿:你提到执行力管理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你觉得这方面最先要提升的是哪些?
吴总:我觉得我自己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有限,没法给到一线员工更好的一个认同感,他们大部分人所想的内容,跟我想希望得到的有不少差距
小鱼儿:是要急需提升的是你个人的管理 能力?
吴总:我有想法,但这方面的管理能力,我不行。目前我觉得阿毛在这方面应该能做得更好,他现在更多以他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到一线的销售员工,这是一个基本上过得去的结果。后续他的管理方面能力,如果得到更多的提升,相信店面对公司的归属感会更强(为什么觉得自己不行?)
小鱼儿:执行力方面有考虑过自己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吗?
吴总:第一感觉:提升与一线员工的融洽度因为你的心里想法,基本跟TA一样了,那后面的事情自然就好开展。应该是同理心吧,这个
吴总:我自己现在的这方面做得太少,我也很明白这点,但具体的操盘工作也很花时间,(为什么觉得操盘很花时间?)所以这里有什么好的建议,也请你说说看
小鱼儿:你的理解是以员工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能提升一线员工的融洽度,对不?
吴总:现在我就不知道,操盘工作太忙,会不会是给自己一个做不好与员工沟通一致的借口。同理心的同时,原则一定是要有的,不能偏离
小鱼儿:原则可否列举一、二?
吴总:如:阿汪对新工资方案又很有看法,无法理解。一天我专门跟她聊这个事情,基本上是70%她的说,新方法与旧方法比有什么不利于自己。如果一开始就打断她,按朱总的思维去试图说服她,我想一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等她列举了6-7条出来,我才发现本质是一个对新工资方案的理解方向,第二就是觉得新的东西对自己的考核不利,再次就是想跟上面陈述自己的想法,但说了也没有一个回应。感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但这次沟通,我觉得效果应该只有60-70分,还达不到一个好的介面。其中我也用朱总给我设定的新工资方案去聊,尝试从同理心这方面去引导,也给她说明了一些的沟通方法,至于我觉得她能听懂一部分,对自己原来的怨气有所缓解
小鱼儿:效果好与坏我们暂不在这讨论还是回答你提到的原则是指先倾听,再沟通?还是需要尊重执行公司的指导方向?
吴总:方向一定是要的,沟通就是希望员工能理解工作的方面,而不是TA想怎么样就应该怎么样。你上面提的两点,在沟通中应该是不会有冲突的。原则是指先倾听,再沟通,并需要尊重执行公司的指导方向
小鱼儿:谢谢!这个问题到这里,再往下讨论就又扯远了。你对薪酬体系提到1年动2次以上就不太合适,你觉得绩效薪酬依据什么才可做调整?
吴总:是3次以上,频次太多了说明公司的考核方面问题多、不明晰
吴总:对一线员工来说,对他们有利的他们不一定说好,但触动他们神经的一定会有很大的报怨(为什么说触动神经会有很大的抱怨?为什么说有利的他们不一定说好?)这种报怨如果不能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好,在公司内部会带动很多。。。。
老板的角度,当然希望从利润指标去考核,一线员工就不会这么想
小鱼儿:你觉得绩效薪酬依据什么才可做调整?
吴总:这方面我也较弱,没有一个相对整体的思考(为什么觉得自己没有一个相对整体的思考?)
小鱼儿:就从你个人的看法或是角度,觉得以什么为依据进行调整才合适?
吴总:以员工自己能看到的、自己能清晰核算的方法去做绩效。然后老板根据规划的利润,去按上面说的进行反算,出绩效方案
吴总:这个利润的计算,一定是不拍脑袋得出来的,是要根据市场的走势,然后公司财年开始所规划的合理目标得出
小鱼儿:你所说的依据是指公司进行合理目标制定,围绕这一目标才可进行绩效薪酬的调整?
吴总:是的
小鱼儿:你所说的目标是指哪些?
吴总:目标就是利润达到多少,同时对末来的业务拓展的方向
方向更重要
小鱼儿:第三个问题:你觉得在你部门,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以做得更好?
吴总:沟通的畅通,是我觉得目前产品部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鱼儿:能具体举个例子不?
吴总:这个问题,大部分的责任在我。你今天这么提了第三点,我真心停下手里的事情想,真的就需要改进的就是这个。我们现在不缺好的产品、增值服务的发展模式和方向。问题也是在于不同的产品,如何能拧能一起,打好组合拳,以使得我们的好想法得到更好的实施
目前我们以苹果产品有销售主线,思想上是希望通过配件的搭载、后续增值服务的内容丰富,去影响客户的购买行为。
小鱼儿:为什么说沟通通畅就能帮助好想法得到实施?(为什么说沟通不通畅的责任在你?)
吴总:现实中我们的产品,还是有各自为战的味道,每个增值服务内容都好像还在独立运作当中,这样员工觉得哪一种对TA销售最有利的,TA就向这个方面去推进。但这个情况下,大多时候最后公司得到的结果都是不理想的。
吴总:现在的问题就是在于,各种的产品、内容如何能做好组合,根据不周的店面、不同的客群细分出解决方案。这个工作不是一、两次的工作会议就能有好的效果的,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把不同的产品经理的思想整合,找到一部分合适店面发展的内容。
目前这个是我做得很不好的地方,经过你今天的提问,把我这个藏在内心深处的问题钩出来了。谢谢。
------------------------------------下面是我的回复----------------------------------------------
小鱼儿老师的整理很细致,也非常善于反思!
关于这份访谈记录:
第一个问题
剥得不错! 当对方说出归属感时,小鱼儿老师请对方举例,对方说不清时,小鱼儿老师给出提示,并做确认。
第二个问题
1、适时回应和确认
上面这段话,包括了三段内容
第一段内容,有两个关键词:正确传导好的想法和政策、有效执行力。
第二段内容,是第一段的内容的深入,并提出不同思维的引导培训和引导。
第三段内容,是第二段内容的的细化,具体到了变革中的不适应。
从上面的三段内容来看,吴总关注的是:在公司目前的转型期,如何能够通过交流、引导和培训,统一员工的思想,认同公司的做法,积极配合改革的实施。
所以,吴总后面说的执行力问题,其实不是执行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前跟各层级员工达成共识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不认同的事情,就不会有效执行。
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错误的问题。
如果跟吴总对刚才的三点内容进行确认后,就有了切入点,效果就不一样了。
例如:“小鱼儿:你提到执行力管理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你觉得这方面最先要提升的是哪些?”
这个问题,让对方很难回答,因为这属于对策了。如果换为:“您在跟员工交流”
公司的政策、自己想法过程中,比较有挑战的是哪些方面呢?”
这样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他跟员工交流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具体分析了。
2、避免引导
第三个问题
明确目标才能问出好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1、以终为始的提问
“沟通的畅通,是我觉得目前产品部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实吴总已经说得很明确了,我们看下面这个问题
小鱼儿:能具体举个例子不?(这个问题应该了解沟通不畅的具体案例)
从吴总下面的举例来看,吴总前面一直在谈为什么要沟通畅通,未达成这个问题的目标。
2、问有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说沟通通畅就能帮助好想法得到实施?”
同前一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目的,是要找差距和不足,找到被访谈者在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
如果 前面问“您说产品部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沟通的畅通,那您能举一个希望沟通能更加畅通的例子吗?”
,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下面是小鱼儿的回复-------------------------------------------
谢谢苏老师这么仔细的点评,“访谈的目的,是了解问题与困惑,对策是汇总后才可分析出来”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怪不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我再试着分析分析关于薪酬的访谈:
在吴总说出与一员工关于薪酬沟通的例子,并给出自己打分60-70分,如果我再提问:
“能说下另外那30--40分,是哪些方面没沟通到位吗?”这样引导把他的困惑问题说出来,是否就可以慢慢找出症结?而不是去与他探讨沟通的原则,是这样不?
还有吴总提到自己对薪酬调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这是一个现象,可否这样问:是否工作太忙还是其他原因对此事没有思考?
----------------------------------------下面是我的回复------------------------------------------
在第二问题:
你觉得公司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以做得更好?
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知道从员工角度看,公司有哪些可以改善的?
吴总一开始就说了薪酬体系的稳定性。后面也谈到了一年有2以上的变动,造成员工的不适应。如果这个说法是事实,其实就已经达到目的了。
1、在吴总说出与一员工关于薪酬沟通的例子,并给出自己打分60-70分,如果我再提问:“能说下另外那30--40分,是哪些方面没沟通到位吗?”这样引导把他的困惑问题说出来,是否就可以慢慢找出症结?而不是去与他探讨沟通的原则,是这样不?
如果您问“能说下另外那30--40分,是哪些方面没沟通到位吗?”就直接将原因归结到了他的沟通不到位,对方可能反感呢。
再回到第二个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员工的问题,而是想了解大家对公司的改善建议。您好像一直想帮吴总找到不足,并提出建议。
2、您说"吴总提到自己对薪酬调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思考"
这其实很正常,因为吴总是产品部的总监,而非HR,这本来也不是他的专业。 这个问题,可以不用问。
----------------------------------------下面是小鱼儿的回复----------------------------------------
真心感谢苏老师的再次点评
发觉自己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每次提问时,总觉得对方的回应上都是假象,就一个劲想如何问才可剥丝抽茧,没想到却把自己越弄越晕了
-----------------------------------------下面是我的回复------------------------------------
访谈过程中的提问,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以终为始、中立客观
一、以终为始
二、中立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