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去上海参加了中国培训师沙龙的《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公益培训,按照沙龙惯例,每次参加活动后,都需要做5-3-1作业,否则就失去了下次参加活动的机会。
下面是我的5-3-1作业
真实姓名:苏平
收获和感受:
两天的时间,感觉信息量非常大。两天的课程中,刘雪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奇妙的挖宝之旅,从什么是教练?到辅导的4个核心技能:支持、反馈、倾听、提问。每个环节都用我们自身的案例进行演练并分享,并通过她的提问,让我们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让我看到了提问的力量。回来用思维导图梳理笔记时,看到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如:目标、自我觉察、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如何定义,就会如何行动?这些都不断提醒着我:要不断地自我修炼!
-------------------------------------------------------------------------------------
“531”计划表
课程名称
|
5项收获
|
3项运用
|
1项行动
|
管理实战教练要诀
|
1、支持帮助我们打开心门
2、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3、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4、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5、两类提问:基础提问和深层探寻
|
1、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2、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3、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
1、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
行动计划表
根据5-3-1行动计划中的“2、 在管理员群,分享“如何做个好的聆听者?”
确定大纲如下:
主题: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8.21下午分享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下面是分享记录
主题一:讨论好的聆听者的具体表现
论剑-昆山-苏平:
欢迎大家参加“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系列分享的第二季
我们分享了: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今天,我们分享:
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请问:您认为好的聆听者,有哪些表现呢?或者:您觉得一个好的聆听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可以闭目养神,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跟自己对话
致远-烟台-风清:
有肢体上的反馈,有语言上的反馈,并且语言上反馈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包含语言上反馈不能偏离话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观点要鲜明,第三语义上不能产生歧义
问鼎-大连-涅磐:
看着说话人的眼睛,点头表示赞同,有回应,感觉到在用心听还有要真正理解对方的话,不是以为理解了,而是真正理解
群英-上海-朱朱:
首先心态要摆好,心要静,太浮燥,肯定是听不下去,或者在听的过程容易情绪激动。
还要有正确的引导,引导对方把真正心底话说出来,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首先要建立这样的磁场,不能是相对的.聆听者,首先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摒除个人对说话者的看法。面对面沟通时,认真,给对方回应
海川-上海-平凡:
1、自己要对听者要有好奇心
2、要感受当下,知道对方是此刻最重要的人3、能够听到表达者表达过程中你有疑问的词语或者句子,并适时提问
致远-南宁-红梅:
一个好的聆听者,要对对方的讲话有回应,目光看着他,点头微笑,“真的吗?真是这样吗?”,有时需要适时提问,鼓励他继续下去
群英—郑州雅南:
目光直视,语言上有反应:1、听见2、人在3、明白4、心在(专注)5、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
致远-上海-郑正:
1、对话题有研究或准备,做到有话说,有价值的话说
2、面对面沟通时,认真,给对方回应
3、重要点,要适当的重复(针对领导或重要的谈话)
论剑-昆山-苏平:
风清:肢体+语言反馈,语言反馈有物
涅磐:眼神专注,肢体回应、真正理解
平凡:好奇心、感受当下、听到+提问
红梅:言语的回应、目光和微笑、鼓励
朱朱:心静、引导、立场公正
雅南:目光直视,语言上有反应
郑正:充分准备、认真有回应、重复
现在请大家跟自己对话,回顾一下:上面这些,平时自己做到了几点呢?
群英-上海-朱朱:看来大家都提到了几个相同的意思:回应(包括语言、肢体)、好奇心、感受、理解、准备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朱朱的总结,非常及时!现在请大家跟自己对话,回顾一下:上面这些,平时自己做到了几点呢?给大家30秒的时间
问鼎-大连-涅磐:目光和微笑做到了,语言反馈可能不够多,肢体回应比较少
群英—郑州雅南:语言回应、感受当下、目光、提问
致远-上海-郑正:感觉做的最好的,就是态度正,认真听,及时回应
致远-南宁-红梅:适时的提问我做得不好
问鼎-合肥-水滴:
让自己经常反省,是否尊重了每一位众生,发至内心的去欣赏每一位在你面前正在发言的人,发现他们的优点,感受他们的想法与心情
群英-上海-朱朱:
水滴说的非常棒,要真正去欣赏对方,要感受对方的想法和心情,我觉得感受比较难,因为我们很难完全摒弃自己的观念,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有的时候自身也是带有目的去聆听
论剑-昆山-苏平:大家都很善于反省,请问:您觉得比较难做到的是哪一点?
群英—郑州雅南:引导、真正理解比较难做到,心态也是在期间需要调整
致远-烟台-风清:感受比较难是有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换位思考,或者心理相溶
海川-上海-平凡:
我觉得感受当下最难,原因: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大脑其实不是放空,而是及咋了自己的很多判断,总结,所以忽略了很多表达者的内容
致远-南宁-红梅:
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呢,往往别人讲几句,我就迫不及待的往下接话了,我性子急,听不完别人讲的话这一定要好好改改
群英-上海-朱朱:
红梅老师能够意识到并愿意去改变,非常不容易了。红梅,从现在开始,一起加油。我们继续了解聆听五个阶段
问鼎-合肥-水滴:
能感受别人换位思考的人,心量一定要大,包容力一定要大,无私战胜自私的时候才能去真正的感受不同阶层、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现状与想法
论剑-昆山-苏平:
朱朱和风清老师的分享很透彻要想全身心地去感受别人,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需要放弃主观判断,平凡说的放空大脑,的确不易回顾.我们分享的聆听个层次。
而感受分两个方面,一是理性的、二是感性的。换位思考,属于理性感同身受,是感性
赞同水滴的观点,要想感受别人,先感受自己。
我两年前学了教练技术后的--作业,就是两个月内,每天记录三件事情和当时的情绪
问鼎-合肥-水滴:
苏老师的教练技术后的5-3-1作业也是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评估与反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主题二:揭秘好的聆听者的表现
论剑-昆山-苏平:
8.3-4参加《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刘雪老师分享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
5、鼓励
6、短暂的沉默
跟我们刚才集体的智慧做个比对,看完这条,大家对哪一点有话要说?
问鼎-大连-涅磐:短暂的沉默,这点很需要,但是有时候不太好把握呢,苏老师
群英-上海-朱朱:大家的分享还是非常棒的,6条里面我们提到4条
致远-南宁-红梅:短暂的沉默害怕沉默
1、面对短暂的沉默大家的分析
论剑-昆山-苏平:那我先问一下:大家认为“短暂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群英-上海-朱朱:心态的较量
问鼎-大连-涅磐:需要将内容思考消化一下,给彼此空间
致远-南宁-红梅:一种认同与感同身受吧
群英—郑州雅南:心态的调整
问鼎-合肥-水滴:
第六条、短暂的沉默这个时间需要掌握好,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淡漠,时间短了,会让人觉得没有得到重视
致远-烟台-风清:沉默首先要有很大的气场与掌控力
致远-南宁-红梅:在这沉默中彼此交流着,感受着,也适合酝酿
群英-南昌-tracy:短暂的沉默,给予对方足够的说话时间,同时最近也在思考
致远-深圳-飞扬:让对方感受自己对她的重视,自己也仿佛跟她一样对谈话内容在思考
论剑-昆山-苏平:
“短暂的沉默”意味着: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感同身受、心态调整、气场与掌控力、交流、感受和酝酿、尊重和思考等,大家有这么多种解读,所以,在沟通中,如果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就会南辕北辙,大家同字意吗?
群英—郑州雅南:是的,特别是急躁的人
群英-南昌-tracy:同意,听到别人说话有错误或者和自己想法不对时,想尽快的纠正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tracy老师的说法
致远-烟台-风清:同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考虑自己想说什么?而是要考虑对方想听到什么?
问鼎-大连-涅磐:同意 主观判断多
论剑-昆山-苏平:
因此,我们要慢一点,再慢一点。风清老师说得很对。通过聆听,了解对方想听什么?“群英-南昌-tracy:听到别人说话有错误或者和自己想法不对时,想尽快的纠正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的,我们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了。同时,您如何解读
“短暂的沉默”,就会有怎样的应对。
例如:认为是“心态的较量”,面对短暂的沉默,会如何做呢?有什么样的感受?飞扬的分享让我们想到:为了说服别人,而忽略了他人的想法
,可能假装在听。
致远-深圳-飞扬:是的,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总想着让对方可以接受自己的想法
致远-上海-郑正:
如果对方的眼神比较飘忽,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忐忑。特别是面对大领导的时候。当对方沉默的时候,也会想如何更有力的说服
群英—郑州雅南:去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感觉对方在思考想说些什么。自己将如何去应对
群英-南昌-tracy:
有两种情况: A:说的是aaaaa B:听到的是aaaaa和自己想到的bbbbb
A:说的是aaaaa B:没听A说的话,只想自己的bbbbb
;B都在听,只是听的内容不一样
论剑-北京-旭辉:肢体语言占感官印象的55%
问鼎-大连-涅磐:
tracy老师的例子好形象,话说肢体语言,我其实不太知道,如果我们面对面谈话,应该有什么样的肢体语言呢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和雅南都谈到
结合肢体语言,去思考应对方法看到两位老师的发言,是否能够感受到紧张情绪?tracy总结得太好了,旭辉说得没错!涅磐,您可以去看看.的分享记录
(1)短暂的沉默分类练习
论剑-昆山-苏平:
刚才大家分享:“短暂的沉默”意味着: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感同身受、心态调整、气场与掌控力、交流、感受和酝酿、思考
我们可以从这些进行分类:(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 (二)让我们放松的(三)中立的
大家试试看
群英-上海-朱朱:
(一)情绪紧张: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酝酿(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感受、(三)内容的消化、思考。飞扬老师,个人认为所谓中立的,应该是客观的
群英-南昌-tracy:
(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心态调整、(三)中立的:交流、感受和酝酿、思考
群英—郑州雅南:
(一)情绪紧张: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酝酿内容的消化、(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感受、(三)中立:思考、心态调整
致远-深圳-飞扬:
(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内容的消化、、思考
、交流(三)中立的:感受和酝酿、感同身受、心态调整
论剑-昆山-苏平:朱朱很高效,也感谢tracy的快速分享
(2)避免先入为主
论剑-昆山-苏平:
综合前面四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发现了共同点:(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其实在让我们放松和中立
两点上,大家的意见分歧比较大。现在我们也不需要就这点达成共识.请问,从上面四位老师的区分上,大家看到了什么?
群英—郑州雅南: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分歧
致远-烟台-风清: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站的角度不一样
群英-南昌-tracy: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都会不同
致远-深圳-飞扬:情绪紧张的部分,基本可以达成共识;其他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论剑-昆山-苏平:是的,那么,这样的发现,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群英-上海-朱朱: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致远-烟台-风清:第一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群英—郑州雅南:在发表观点之后要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关起来
致远-深圳-飞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角度不同,是客观存在,要学会接纳。
若水-武汉-简:从他人角度考虑,不先入为主的用自己的观点判断对方
论剑-昆山-苏平:
朱朱很善于反思,风清的分享,思路非常清晰。雅南、简:不同角度。飞扬:接纳
通过刚才的分享,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压力或感受,不是源自对方,而来自于自己的先入为主。例如,如果我们将短暂的沉默 诠释为
思考,可能在等待时,内心会比较平静 如果诠释为心态的较量,估计就要翻江倒海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
群英—郑州雅南:有,感同身受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
若水-武汉-简:会的,可能会一场谈话成为了较量
问鼎-大连-涅磐:同意
群英-南昌-tracy:赞同
问鼎-大连-涅磐:有时候看别人谈话就能看出来,一个要喷火了,一个很淡定
群英—郑州雅南:在对话的时候总想站主动权 总想占上风
(3)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短暂的沉默
论剑-昆山-苏平:
任何事情都没有好坏,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例如:5D6D论坛的突然关闭
。简老师是否还记得我当时说:也不是坏事,我当时说可以逼着我们思考沙龙的未来,通过搬家,也让我们看到沙龙人的超强凝聚力。危机=危险+机会!更多地看到机会,会让我们充满正能量
若水-武汉-简:是的,记得呢!我当时听到这话时,有想到或许搬家能让我们在dd上的问题都解决呢
群英-南昌-tracy:
有时候是迫不及待的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啊!尤其是听到自己也了解的事物之后,是的,那种大家一起为一件事,一个目标奋斗和努力的精神真的让人很感动呢
群英—郑州雅南:
那样会适得其反,有时候让自己慢一点
静三秒就会不一样!对,论坛的搬家,一下子凝聚了咱们的力量,展示了咱们的团队力量,还挖掘了新的管理员
致远-烟台-风清:
世界上的事物本没有好坏之分,所谓的好坏只不过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都要当做好事来感受
致远致远-深圳-飞扬:
赞同,沉默也是静心的过程,心态的较量从字面理解,就充满了火药味,不分个高低誓不罢休当把这件事情都看成好事的时候,一切的行动,都变得更加充满正能量。很多之前可能没有想到的好处,都蜂拥而至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说的是吸引力法则
若水-青岛-群群:万能的法则
2、主动跟进内容
论剑-昆山-苏平: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
5、鼓励 6、短暂的沉默 跟我们刚才集体的智慧做个比对,看完这条,大家对哪一点,有话要说?
刚才我们集中讨论了6、短暂的沉默。其他内容,大家还有话要说吗?
问鼎-大连-涅磐:第五条、鼓励。苏老师,跟进之后,如何鼓励对方继续表达呢?
若水-武汉-简:鼓励,有时候会没抓住鼓励的机会点
致远-深圳-飞扬:4、跟进内容
论剑-昆山-苏平:
4、跟进内容5、鼓励。先看看4、跟进内容
好的聆听者,不是被动地听,也需要主动跟进内容,包括:
1)复述关键性内容帮助对方提炼和总结,理清思路。
2)提问以进一步澄清或确认通过提问,澄清对方表达的内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3)看到逻辑、因果、疑惑或变化。通过聆听和提问,看到对方的逻辑、因果、疑惑或变化,必要时呈现给对方
问鼎-大连-涅磐:通过跟进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听到的重点,和对方要表达的重点完全不同
群英—郑州雅南:主动跟进内容是不是一个引导的基础和步骤?
致远-南宁-红梅:请问您看我这样理解对吗?这是一种确认,非常好的方式
若水-青岛-群群:这就需要好的跟进
论剑-昆山-苏平:涅磐说得没错!雅南,看您的沟通的目的!
海川-上海-平凡:
我们在聆听的时候经常会适时的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梳理逻辑,也可以帮自己找到更多的信息。但是有些时候我发现听了半天感觉问不出问题,或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问?这种情况大家遇到过吗?
论剑-昆山-苏平:
平凡说的情况,我可以分享一个经验:您可以抓住对方说话中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小学学语文一样,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一句话有关键词。您找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后,再来判断:是否理解?是否值得挖掘?
海川-上海-平凡:嗯 苏老师这个方法不错,我可以尝试下
论剑-昆山-苏平:
例如:《我的传奇》中,郭德纲问周子琰:为什么要去自习室?周答:我想像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压力去上大学。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普通人、压力和大学。郭选择了压力进行挖掘,问:“压力来自哪里呀?”
因为 第一,她本来就是普通人 ,第二,想上大学,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挖掘的。所以,郭选择了“压力”
海川-上海-平凡:
非常棒,这时候就有问题可问了,你现在觉得不是普通人吗?你目前压力很大吗?等等。这让我想起了刘雪老师教练技术中的一个环节,找到切入点,其实很多时候表达的人已经在为我们开门了,只是我们选择哪个门进去
论剑-昆山-苏平:
切入点的选择,源于我们对背景资料的了解,先做资料收集,就会更有效地选择切入点。关于4、跟进内容,大家还有问题吗?
群英—郑州雅南:
以前当老师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案例分析喜欢找关键词,来解答。类似的说听人说话也是有关键词可以去挖掘的,没有问题啦
论剑-昆山-苏平:
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在主持分享时,也常常将大家发言中的关键词汇总起来,呈现给出来,帮助大家看到其他老师的观点(有时我们忙于码字,来不及看其他老师的内容)。
3、鼓励:及时、具体、鼓励到关键点上
论剑-昆山-苏平:
现在我们进行5、鼓励。通过点头、微笑、身体姿态、简单回应(恩、啊?哦等),同理心的回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回应)这部分,大家主要的困惑是?
问鼎-大连-涅磐:有时候总感觉简单的回应不能达到鼓励的效果。同理心的回应还需提高啊
致远-南宁-红梅:害怕的是越鼓励对方越聊得起劲,偏离主题
致远-深圳-飞扬:我也困惑,因为沟通的对象不同,鼓励的方式也要变化
群英—郑州雅南:同理心还是比较难啊,鼓励是不是顺着回应呢?是不是鼓励也要鼓励到关键点上呢?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鼓励的点,是大家比较困扰的,根据情境不同,鼓励的方式也不同。涅磐,如果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您就只需要说:效率很高!就够了。但鼓励跟惩罚一样,也需要及时,具体具体,可以遵循5W1H。这就要是我们是真正了解对方做了些什么?找到值得鼓励的点。例如:刚才请大家将“短暂的沉默”几种诠释进行分类,我分别对应第一、第二位完成的朱朱和tracy做了不同的鼓励“朱朱很高效”“也感谢tracy的快速分享”朱朱抢了第一,所以高效!tracy紧跟其后,我鼓励的点,还是在速度上
。鼓励要鼓励到关键点上,这是必须的否则对方会觉得太假了!
如果对方昨晚没有睡好今天您夸她:脸色真好对方会怎么想呢?
群英—郑州雅南:你想干什么,有事求我,故意在讽刺我吧
海川-武汉-煜松:拍我马屁,有事找我?
群英-南昌-tracy:确实存在这样的人
论剑-昆山-苏平:
哈哈,雅南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哦可能有些人会想:说反话?所以,夸人要夸在点子上,否则会适得其反,而如何才能夸在点子上呢?
具体,可以遵循5W1H这就要是我们是真正了解对方做了些什么?找到值得鼓励的点。找对点,就会事半功倍。为了鼓励而鼓励,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形式,而非诚意。不知道是否是否认同?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苏老师的说法。关健是要找到那个点
群英-南昌-tracy:
嗯,我认同,有时候本来随口说出的话都能让人想半天,更何况夸人如果没到点上,意见会更大。鼓励也是如此
致远-深圳-飞扬:是的
类比法:
论剑-昆山-苏平:
刚才很多老师都谈到了同理心,其实同理心,需要先有心。跟刚才的鼓励
一样,我们是否去了解对方的处境了?如果对对方的情况不了解,我们何谈同理心呢?
群英—郑州雅南:设身处地的去想
若水-武汉-简:感受对方的感受,将自己处于对方的场景中
群英-南昌-tracy:值得反思
若水-武汉-简:与对方交流,了解事实,还原场景
论剑-昆山-苏平:
是啊,想象对方的场景,如果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场景?怎么去想呢?例如:您没有去工地去过,怎么能够感受到在度高温下的工人如何工作呢?
若水-武汉-简:想象类似的40°高温下的外出
论剑-昆山-苏平:
简老师的类比法,很不错,如果再加上细节:我们只是空手走了10分钟,是什么样子?工人们手中要扛东西,每天工作8小时。如果您心中没有工人们描述的画面说出来的话会言不由衷,尤其是肢体会泄漏您心里的真实想法
致远-深圳-飞扬:
那重复对方的话,是否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呢?比如: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不容易。这样很有画面感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是的,但要注意肢体和语气。“那重复对方的话,是否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呢?”比如: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不容易
如果再加一句:
我们现在出门空手走分钟,就觉得快中暑了,有些头晕了。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太不容易了。
群英-南昌-tracy:同意,刚刚就是这么想来着
4、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去聆听——人人皆为师
论剑-昆山-苏平:
发自内心的好奇心说到这里,就回到前面: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如果接着刚才飞扬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可以问:那么,你们是如何防暑的呢?/如何克服这样的恶劣天气呢?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容易下判断,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我自己感觉前面的几点中,自己最欠缺的是保持好奇心。如果有好奇心,我们就像儿时听故事一样,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也就是讲故事的人)身上。而越来越成熟的我们,自以为见多识广,别人说了几个字,就以为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了。迫不及待地打断,给出意见和建议。
群英—郑州雅南:先入为主直接好奇心就没有了,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好奇心多少也是不一样的
群英-南昌-tracy:那如何才能保持好奇心呢?
海川-上海-平凡:
苏老师,中央一套有一个节目叫:开讲啦,最近有一期,是上海的一个老师,陈果,讲的好奇心的分享,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我觉得看过以后得到了很多内心的触动。小时候看到什么都会好奇,但是现在却发现,我们只对金钱好奇,其他的好像都逐渐远离了自己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平凡的分享,要保持好奇心。可以将每个人都当成是宝藏,需要自己去挖掘。我十几年来的理念:人人皆可为师,对我帮助很大。因为要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所以会去认真聆听、观察
海川-上海-平凡:这点非常赞同,也一直再向苏老师学习
问鼎-合肥-水滴:是的,刚回来看完大家的发言,确实又感觉到人人都是我的师傅,每个人的观点对我帮助都很大
群英—郑州雅南:
苏老师这个人人皆可为师的观点,真的很不错,比如说去开会,大家都很不想去,但是想想领导说话的方式什么的,或者听听别人的观点也会有收获
感海川-上海-平凡:最后推荐大家看一本书籍《学会提问》,可能很多和今天的分享内容会有一些启发谢大家的参与和分享
论剑-昆山-苏平: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
总结: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人人皆为宝藏,人人皆为师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找关键词去挖掘,利用5W1H提问
5、鼓励——及时,具体,关键点
6、短暂的沉默——利用换位思考,同理心,给对方思考的时间,避免先入为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