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二)--《管理实战教练要诀》5-3-1作业

(2013-08-26 10:17:26)
标签:

培训师苏平

教练

培训

聆听

分类: 培训师修炼

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二)--《管理实战教练要诀》5-3-1作业


8.3-4去上海参加了中国培训师沙龙的《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公益培训,按照沙龙惯例,每次参加活动后,都需要做5-3-1作业,否则就失去了下次参加活动的机会。

下面是我的5-3-1作业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二)--《管理实战教练要诀》5-3-1作业

真实姓名:苏平

收获和感受:

两天的时间,感觉信息量非常大。两天的课程中,刘雪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奇妙的挖宝之旅,从什么是教练?到辅导的4个核心技能:支持、反馈、倾听、提问。每个环节都用我们自身的案例进行演练并分享,并通过她的提问,让我们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让我看到了提问的力量。回来用思维导图梳理笔记时,看到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如:目标、自我觉察、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如何定义,就会如何行动?这些都不断提醒着我:要不断地自我修炼!

 -------------------------------------------------------------------------------------

531”计划表

课程名称

5项收获

3项运用

1项行动

 

 

管理实战教练要诀

 

 

1、支持帮助我们打开心门

2、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3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4、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5、两类提问:基础提问和深层探寻

 

1、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2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3、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1、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行动计划表

课程名称

行动项目

计划具体内容

开始

时间  

  检查人     

追踪

情况

备注

 

管理

实战

教练

要诀

 

“听”

“听出“

1、   重新回顾课程中关于聆听方面的内容,并整理到博文中

 

2、   在管理员群,分享“如何做个好的聆听者?

 

3、   每周一篇博文,对照一个好的聆听者的

要求,进行反思。

8.7

 

 






8.17

 

 




812

自己、大家

 

 






自己、大家

 




 

自己、大家

1、8.7完成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b5gb.html






1、8.17 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一)--《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5-3-1作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bgbt.html





8.21在管理员群分享,记录见本文。

 



根据5-3-1行动计划中的“2、   在管理员群,分享“如何做个好的聆听者?” 确定大纲如下:

主题: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8.16我在管理员群分享了一、二两部分内容,记录见: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一)--《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5-3-1作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bgbt.html

8.21下午分享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下面是分享记录


主题一:讨论好的聆听者的具体表现

论剑-昆山-苏平:
欢迎大家参加“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系列分享的第二季
我们分享了: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今天,我们分享:
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请问:您认为好的聆听者,有哪些表现呢?或者:您觉得一个好的聆听者,应该是什么样的?
可以闭目养神,想象一下这样的一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跟自己对话

致远-烟台-风清:
有肢体上的反馈,有语言上的反馈,并且语言上反馈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包含语言上反馈不能偏离话题,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观点要鲜明,第三语义上不能产生歧义

问鼎-大连-涅磐:
看着说话人的眼睛,点头表示赞同,有回应,感觉到在用心听还有要真正理解对方的话,不是以为理解了,而是真正理解

群英-上海-朱朱:
首先心态要摆好,心要静,太浮燥,肯定是听不下去,或者在听的过程容易情绪激动。
还要有正确的引导,引导对方把真正心底话说出来,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首先要建立这样的磁场,不能是相对的.聆听者,首先要站在公正的立场,摒除个人对说话者的看法。面对面沟通时,认真,给对方回应

海川-上海-平凡:
1、自己要对听者要有好奇心 2、要感受当下,知道对方是此刻最重要的人3、能够听到表达者表达过程中你有疑问的词语或者句子,并适时提问

致远-南宁-红梅:
一个好的聆听者,要对对方的讲话有回应,目光看着他,点头微笑,“真的吗?真是这样吗?”,有时需要适时提问,鼓励他继续下去

群英—郑州雅南:
目光直视,语言上有反应:1、听见2、人在3、明白4、心在(专注)5、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

致远-上海-郑正:
1、对话题有研究或准备,做到有话说,有价值的话说
2、面对面沟通时,认真,给对方回应
3、重要点,要适当的重复(针对领导或重要的谈话)

论剑-昆山-苏平:
风清:肢体+语言反馈,语言反馈有物
涅磐:眼神专注,肢体回应、真正理解
平凡:好奇心、感受当下、听到+提问
红梅:言语的回应、目光和微笑、鼓励
朱朱:心静、引导、立场公正
雅南:目光直视,语言上有反应
郑正:充分准备、认真有回应、重复
现在请大家跟自己对话,回顾一下:上面这些,平时自己做到了几点呢?

群英-上海-朱朱:看来大家都提到了几个相同的意思:回应(包括语言、肢体)、好奇心、感受、理解、准备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朱朱的总结,非常及时!现在请大家跟自己对话,回顾一下:上面这些,平时自己做到了几点呢?给大家30秒的时间
问鼎-大连-涅磐:目光和微笑做到了,语言反馈可能不够多,肢体回应比较少

群英—郑州雅南:语言回应、感受当下、目光、提问
致远-上海-郑正:感觉做的最好的,就是态度正,认真听,及时回应
致远-南宁-红梅:适时的提问我做得不好

问鼎-合肥-水滴:
让自己经常反省,是否尊重了每一位众生,发至内心的去欣赏每一位在你面前正在发言的人,发现他们的优点,感受他们的想法与心情

群英-上海-朱朱:
水滴说的非常棒,要真正去欣赏对方,要感受对方的想法和心情,我觉得感受比较难,因为我们很难完全摒弃自己的观念,去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有的时候自身也是带有目的去聆听

论剑-昆山-苏平:大家都很善于反省,请问:您觉得比较难做到的是哪一点? 
群英—郑州雅南:引导、真正理解比较难做到,心态也是在期间需要调整
致远-烟台-风清:感受比较难是有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换位思考,或者心理相溶

海川-上海-平凡:
我觉得感受当下最难,原因:我们在沟通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大脑其实不是放空,而是及咋了自己的很多判断,总结,所以忽略了很多表达者的内容

致远-南宁-红梅:
这一点真的很难做到呢,往往别人讲几句,我就迫不及待的往下接话了,我性子急,听不完别人讲的话这一定要好好改改

群英-上海-朱朱:
红梅老师能够意识到并愿意去改变,非常不容易了。红梅,从现在开始,一起加油。我们继续了解聆听五个阶段

问鼎-合肥-水滴:
能感受别人换位思考的人,心量一定要大,包容力一定要大,无私战胜自私的时候才能去真正的感受不同阶层、不同生活背景的人的现状与想法

论剑-昆山-苏平:
朱朱和风清老师的分享很透彻要想全身心地去感受别人,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需要放弃主观判断,平凡说的放空大脑,的确不易回顾.我们分享的聆听个层次。
而感受分两个方面,一是理性的、二是感性的。换位思考,属于理性感同身受,是感性
赞同水滴的观点,要想感受别人,先感受自己。
我两年前学了教练技术后的--作业,就是两个月内,每天记录三件事情和当时的情绪

问鼎-合肥-水滴:
苏老师的教练技术后的5-3-1作业也是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评估与反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主题二:揭秘好的聆听者的表现

论剑-昆山-苏平:
8.3-4参加《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刘雪老师分享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
5、鼓励
6、短暂的沉默
跟我们刚才集体的智慧做个比对,看完这条,大家对哪一点有话要说?

问鼎-大连-涅磐:短暂的沉默,这点很需要,但是有时候不太好把握呢,苏老师
群英-上海-朱朱:大家的分享还是非常棒的,6条里面我们提到4条
致远-南宁-红梅:短暂的沉默害怕沉默

1、面对短暂的沉默大家的分析

论剑-昆山-苏平:那我先问一下:大家认为“短暂的沉默”意味着什么? 
群英-上海-朱朱:心态的较量
问鼎-大连-涅磐:需要将内容思考消化一下,给彼此空间
致远-南宁-红梅:一种认同与感同身受吧
群英—郑州雅南:心态的调整
问鼎-合肥-水滴:
第六条、短暂的沉默这个时间需要掌握好,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淡漠,时间短了,会让人觉得没有得到重视

致远-烟台-风清:沉默首先要有很大的气场与掌控力
致远-南宁-红梅:在这沉默中彼此交流着,感受着,也适合酝酿
群英-南昌-tracy:短暂的沉默,给予对方足够的说话时间,同时最近也在思考
致远-深圳-飞扬:让对方感受自己对她的重视,自己也仿佛跟她一样对谈话内容在思考

论剑-昆山-苏平:
“短暂的沉默”意味着: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感同身受、心态调整、气场与掌控力、交流、感受和酝酿、尊重和思考等,大家有这么多种解读,所以,在沟通中,如果我们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就会南辕北辙,大家同字意吗?

群英—郑州雅南:是的,特别是急躁的人
群英-南昌-tracy:同意,听到别人说话有错误或者和自己想法不对时,想尽快的纠正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tracy老师的说法
致远-烟台-风清:同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是考虑自己想说什么?而是要考虑对方想听到什么?

问鼎-大连-涅磐:同意   主观判断多

论剑-昆山-苏平:
因此,我们要慢一点,再慢一点。风清老师说得很对。通过聆听,了解对方想听什么?“群英-南昌-tracy:听到别人说话有错误或者和自己想法不对时,想尽快的纠正或者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是的,我们的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了。同时,您如何解读 “短暂的沉默”,就会有怎样的应对。 例如:认为是“心态的较量”,面对短暂的沉默,会如何做呢?有什么样的感受?飞扬的分享让我们想到:为了说服别人,而忽略了他人的想法 ,可能假装在听。

致远-深圳-飞扬:是的,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总想着让对方可以接受自己的想法

致远-上海-郑正:
如果对方的眼神比较飘忽,自己心里也会感到忐忑。特别是面对大领导的时候。当对方沉默的时候,也会想如何更有力的说服

群英—郑州雅南:去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感觉对方在思考想说些什么。自己将如何去应对

群英-南昌-tracy:
有两种情况: A:说的是aaaaa   B:听到的是aaaaa和自己想到的bbbbb A:说的是aaaaa   B:没听A说的话,只想自己的bbbbb ;B都在听,只是听的内容不一样

论剑-北京-旭辉:肢体语言占感官印象的55%

问鼎-大连-涅磐:
tracy老师的例子好形象,话说肢体语言,我其实不太知道,如果我们面对面谈话,应该有什么样的肢体语言呢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和雅南都谈到 结合肢体语言,去思考应对方法看到两位老师的发言,是否能够感受到紧张情绪?tracy总结得太好了,旭辉说得没错!涅磐,您可以去看看.的分享记录 

(1)短暂的沉默分类练习

论剑-昆山-苏平:
刚才大家分享:“短暂的沉默”意味着: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感同身受、心态调整、气场与掌控力、交流、感受和酝酿、思考
我们可以从这些进行分类:(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 (二)让我们放松的(三)中立的
大家试试看 

群英-上海-朱朱:
(一)情绪紧张: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酝酿(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感受、(三)内容的消化、思考。飞扬老师,个人认为所谓中立的,应该是客观的

群英-南昌-tracy:
(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内容的消化、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心态调整、(三)中立的:交流、感受和酝酿、思考  

群英—郑州雅南:
(一)情绪紧张: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酝酿内容的消化、(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感受、(三)中立:思考、心态调整

致远-深圳-飞扬:
(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内容的消化、、思考 、交流(三)中立的:感受和酝酿、感同身受、心态调整

论剑-昆山-苏平:朱朱很高效,也感谢tracy的快速分享

(2)避免先入为主

论剑-昆山-苏平:
综合前面四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发现了共同点:(一)让我们情绪紧张的:心态的较量、气场与掌控力(二)让我们放松的:感同身受、交流.其实在让我们放松和中立 两点上,大家的意见分歧比较大。现在我们也不需要就这点达成共识.请问,从上面四位老师的区分上,大家看到了什么? 

群英—郑州雅南: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分歧
致远-烟台-风清: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理解,站的角度不一样
群英-南昌-tracy: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意见都会不同
致远-深圳-飞扬:情绪紧张的部分,基本可以达成共识;其他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论剑-昆山-苏平:是的,那么,这样的发现,对于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群英-上海-朱朱:不要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致远-烟台-风清:第一换位思考。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
群英—郑州雅南:在发表观点之后要学会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关起来
致远-深圳-飞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角度不同,是客观存在,要学会接纳。
若水-武汉-简:从他人角度考虑,不先入为主的用自己的观点判断对方

论剑-昆山-苏平:
朱朱很善于反思,风清的分享,思路非常清晰。雅南、简:不同角度。飞扬:接纳
通过刚才的分享,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的压力或感受,不是源自对方,而来自于自己的先入为主。例如,如果我们将短暂的沉默 诠释为 思考,可能在等待时,内心会比较平静 如果诠释为心态的较量,估计就要翻江倒海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

群英—郑州雅南:有,感同身受总想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
若水-武汉-简:会的,可能会一场谈话成为了较量
问鼎-大连-涅磐:同意
群英-南昌-tracy:赞同
问鼎-大连-涅磐:有时候看别人谈话就能看出来,一个要喷火了,一个很淡定
群英—郑州雅南:在对话的时候总想站主动权 总想占上风

(3)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短暂的沉默

论剑-昆山-苏平:
任何事情都没有好坏,而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例如:5D6D论坛的突然关闭 。简老师是否还记得我当时说:也不是坏事,我当时说可以逼着我们思考沙龙的未来,通过搬家,也让我们看到沙龙人的超强凝聚力。危机=危险+机会!更多地看到机会,会让我们充满正能量

若水-武汉-简:是的,记得呢!我当时听到这话时,有想到或许搬家能让我们在dd上的问题都解决呢

群英-南昌-tracy:
有时候是迫不及待的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啊!尤其是听到自己也了解的事物之后,是的,那种大家一起为一件事,一个目标奋斗和努力的精神真的让人很感动呢

群英—郑州雅南:
那样会适得其反,有时候让自己慢一点 静三秒就会不一样!对,论坛的搬家,一下子凝聚了咱们的力量,展示了咱们的团队力量,还挖掘了新的管理员

致远-烟台-风清:
世界上的事物本没有好坏之分,所谓的好坏只不过我们内心的感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都要当做好事来感受

致远致远-深圳-飞扬:
赞同,沉默也是静心的过程,心态的较量从字面理解,就充满了火药味,不分个高低誓不罢休当把这件事情都看成好事的时候,一切的行动,都变得更加充满正能量。很多之前可能没有想到的好处,都蜂拥而至

论剑-昆山-苏平:飞扬说的是吸引力法则 

若水-青岛-群群:万能的法则

2、主动跟进内容

论剑-昆山-苏平: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 5、鼓励 6、短暂的沉默 跟我们刚才集体的智慧做个比对,看完这条,大家对哪一点,有话要说? 刚才我们集中讨论了6、短暂的沉默。其他内容,大家还有话要说吗? 

问鼎-大连-涅磐:第五条、鼓励。苏老师,跟进之后,如何鼓励对方继续表达呢?
若水-武汉-简:鼓励,有时候会没抓住鼓励的机会点
致远-深圳-飞扬:4、跟进内容

论剑-昆山-苏平:
4、跟进内容5、鼓励。先看看4、跟进内容
好的聆听者,不是被动地听,也需要主动跟进内容,包括:
1)复述关键性内容帮助对方提炼和总结,理清思路。
2)提问以进一步澄清或确认通过提问,澄清对方表达的内容,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
3)看到逻辑、因果、疑惑或变化。通过聆听和提问,看到对方的逻辑、因果、疑惑或变化,必要时呈现给对方

问鼎-大连-涅磐:通过跟进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听到的重点,和对方要表达的重点完全不同
群英—郑州雅南:主动跟进内容是不是一个引导的基础和步骤?
致远-南宁-红梅:请问您看我这样理解对吗?这是一种确认,非常好的方式
若水-青岛-群群:这就需要好的跟进
论剑-昆山-苏平:涅磐说得没错!雅南,看您的沟通的目的!
海川-上海-平凡:
我们在聆听的时候经常会适时的进行提问,一方面可以梳理逻辑,也可以帮自己找到更多的信息。但是有些时候我发现听了半天感觉问不出问题,或者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问?这种情况大家遇到过吗?

论剑-昆山-苏平:
平凡说的情况,我可以分享一个经验:您可以抓住对方说话中的关键词。就像我们小学学语文一样,一篇文章有中心思想、一句话有关键词。您找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后,再来判断:是否理解?是否值得挖掘? 

海川-上海-平凡:嗯 苏老师这个方法不错,我可以尝试下


论剑-昆山-苏平:
例如:《我的传奇》中,郭德纲问周子琰:为什么要去自习室?周答:我想像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压力去上大学。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普通人、压力和大学。郭选择了压力进行挖掘,问:“压力来自哪里呀?” 因为 第一,她本来就是普通人 ,第二,想上大学,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挖掘的。所以,郭选择了“压力”

海川-上海-平凡:
非常棒,这时候就有问题可问了,你现在觉得不是普通人吗?你目前压力很大吗?等等。这让我想起了刘雪老师教练技术中的一个环节,找到切入点,其实很多时候表达的人已经在为我们开门了,只是我们选择哪个门进去

论剑-昆山-苏平:
切入点的选择,源于我们对背景资料的了解,先做资料收集,就会更有效地选择切入点。关于4、跟进内容,大家还有问题吗?

群英—郑州雅南:
以前当老师的时候,我给学生讲案例分析喜欢找关键词,来解答。类似的说听人说话也是有关键词可以去挖掘的,没有问题啦

论剑-昆山-苏平:
大家是否注意到,我在主持分享时,也常常将大家发言中的关键词汇总起来,呈现给出来,帮助大家看到其他老师的观点(有时我们忙于码字,来不及看其他老师的内容)。

3、鼓励:及时、具体、鼓励到关键点上

论剑-昆山-苏平:
现在我们进行5、鼓励。通过点头、微笑、身体姿态、简单回应(恩、啊?哦等),同理心的回应(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回应)这部分,大家主要的困惑是? 

问鼎-大连-涅磐:有时候总感觉简单的回应不能达到鼓励的效果。同理心的回应还需提高啊
致远-南宁-红梅:害怕的是越鼓励对方越聊得起劲,偏离主题
致远-深圳-飞扬:我也困惑,因为沟通的对象不同,鼓励的方式也要变化
群英—郑州雅南:同理心还是比较难啊,鼓励是不是顺着回应呢?是不是鼓励也要鼓励到关键点上呢?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鼓励的点,是大家比较困扰的,根据情境不同,鼓励的方式也不同。涅磐,如果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您就只需要说:效率很高!就够了。但鼓励跟惩罚一样,也需要及时,具体具体,可以遵循5W1H。这就要是我们是真正了解对方做了些什么?找到值得鼓励的点。例如:刚才请大家将“短暂的沉默”几种诠释进行分类,我分别对应第一、第二位完成的朱朱和tracy做了不同的鼓励“朱朱很高效”“也感谢tracy的快速分享”朱朱抢了第一,所以高效!tracy紧跟其后,我鼓励的点,还是在速度上 。鼓励要鼓励到关键点上,这是必须的否则对方会觉得太假了! 如果对方昨晚没有睡好今天您夸她:脸色真好对方会怎么想呢? 

群英—郑州雅南:你想干什么,有事求我,故意在讽刺我吧
海川-武汉-煜松:拍我马屁,有事找我?
群英-南昌-tracy:确实存在这样的人

论剑-昆山-苏平:
哈哈,雅南的想法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哦可能有些人会想:说反话?所以,夸人要夸在点子上,否则会适得其反,而如何才能夸在点子上呢? 具体,可以遵循5W1H这就要是我们是真正了解对方做了些什么?找到值得鼓励的点。找对点,就会事半功倍。为了鼓励而鼓励,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了形式,而非诚意。不知道是否是否认同?

群英-上海-朱朱:赞同苏老师的说法。关健是要找到那个点

群英-南昌-tracy:
嗯,我认同,有时候本来随口说出的话都能让人想半天,更何况夸人如果没到点上,意见会更大。鼓励也是如此

致远-深圳-飞扬:是的

类比法:

论剑-昆山-苏平:
刚才很多老师都谈到了同理心,其实同理心,需要先有心。跟刚才的鼓励 一样,我们是否去了解对方的处境了?如果对对方的情况不了解,我们何谈同理心呢?

群英—郑州雅南:设身处地的去想
若水-武汉-简:感受对方的感受,将自己处于对方的场景中
群英-南昌-tracy:值得反思
若水-武汉-简:与对方交流,了解事实,还原场景

论剑-昆山-苏平:
是啊,想象对方的场景,如果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场景?怎么去想呢?例如:您没有去工地去过,怎么能够感受到在度高温下的工人如何工作呢?

若水-武汉-简:想象类似的40°高温下的外出

论剑-昆山-苏平:
简老师的类比法,很不错,如果再加上细节:我们只是空手走了10分钟,是什么样子?工人们手中要扛东西,每天工作8小时。如果您心中没有工人们描述的画面说出来的话会言不由衷,尤其是肢体会泄漏您心里的真实想法

致远-深圳-飞扬:
那重复对方的话,是否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呢?比如: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不容易。这样很有画面感

论剑-昆山-苏平:
飞扬,是的,但要注意肢体和语气。“那重复对方的话,是否也是一种同理心的体现呢?”比如: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不容易 如果再加一句: 我们现在出门空手走分钟,就觉得快中暑了,有些头晕了。听完你刚才的讲述,确实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做这块工作确实太不容易了。

群英-南昌-tracy:同意,刚刚就是这么想来着


4、发自内心的好奇心,去聆听——人人皆为师

论剑-昆山-苏平:
发自内心的好奇心说到这里,就回到前面: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
如果接着刚才飞扬的案例,下面我们就可以问:那么,你们是如何防暑的呢?/如何克服这样的恶劣天气呢?如果没有好奇心,就容易下判断,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我自己感觉前面的几点中,自己最欠缺的是保持好奇心。如果有好奇心,我们就像儿时听故事一样,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方(也就是讲故事的人)身上。而越来越成熟的我们,自以为见多识广,别人说了几个字,就以为完全理解对方的意思了。迫不及待地打断,给出意见和建议。

群英—郑州雅南:先入为主直接好奇心就没有了,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人,好奇心多少也是不一样的

群英-南昌-tracy:那如何才能保持好奇心呢?

海川-上海-平凡:
苏老师,中央一套有一个节目叫:开讲啦,最近有一期,是上海的一个老师,陈果,讲的好奇心的分享,推荐大家可以看看,我觉得看过以后得到了很多内心的触动。小时候看到什么都会好奇,但是现在却发现,我们只对金钱好奇,其他的好像都逐渐远离了自己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平凡的分享,要保持好奇心。可以将每个人都当成是宝藏,需要自己去挖掘。我十几年来的理念:人人皆可为师,对我帮助很大。因为要找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所以会去认真聆听、观察

海川-上海-平凡:这点非常赞同,也一直再向苏老师学习

问鼎-合肥-水滴:是的,刚回来看完大家的发言,确实又感觉到人人都是我的师傅,每个人的观点对我帮助都很大

群英—郑州雅南:
苏老师这个人人皆可为师的观点,真的很不错,比如说去开会,大家都很不想去,但是想想领导说话的方式什么的,或者听听别人的观点也会有收获

感海川-上海-平凡:最后推荐大家看一本书籍《学会提问》,可能很多和今天的分享内容会有一些启发谢大家的参与和分享 

论剑-昆山-苏平: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了


总结:

好的聆听者应该: 
1、发自内心的好奇心——人人皆为宝藏,人人皆为师 
2、注意力集中在对方的口头和身体语言 
3、稳定的眼神交流和支持 
4、跟进内容——找关键词去挖掘,利用5W1H提问 
5、鼓励——及时,具体,关键点 
6、短暂的沉默——利用换位思考,同理心,给对方思考的时间,避免先入为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