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一)--《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5-3-1作业

(2013-08-20 13:51:43)
标签:

培训师苏平

教练

聆听

分类: 培训师修炼

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一)--《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5-3-1作业


8.3-4去上海参加了中国培训师沙龙的《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公益培训,按照沙龙惯例,每次参加活动后,都需要做5-3-1作业,否则就失去了下次参加活动的机会。

下面是我的5-3-1作业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一)--《管理实战教练要诀》培训5-3-1作业

真实姓名:苏平

收获和感受:

两天的时间,感觉信息量非常大。两天的课程中,刘雪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奇妙的挖宝之旅,从什么是教练?到辅导的4个核心技能:支持、反馈、倾听、提问。每个环节都用我们自身的案例进行演练并分享,并通过她的提问,让我们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让我看到了提问的力量。回来用思维导图梳理笔记时,看到了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如:目标、自我觉察、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中,如何定义,就会如何行动?这些都不断提醒着我:要不断地自我修炼!

 

-------------------------------------------------------------------------------------------

531”计划表

课程名称

5项收获

3项运用

1项行动

 

 

管理实战教练要诀

 

 

1、支持帮助我们打开心门

2、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3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4、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5、两类提问:基础提问和深层探寻

 

1、建立互信的过程中,对他人的行为要挖掘背后的动机,自己要呈现出有利于互信的行动

2SBI(情境-行动-影响)反馈模式

3、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1、从“听”(言辞、描述、情绪、思维方式)到“听出”(内容、价值观、期望、思维扭曲等)

 

行动计划表

课程名称

行动项目

计划具体内容

开始

时间  

  检查人     

追踪

情况

备注

 

管理

实战

教练

要诀

 

“听”

“听出“

1、   重新回顾课程中关于聆听方面的内容,并整理到博文中

 

2、   在管理员群,分享“如何做个好的聆听者?

 

3、   每周一篇博文,对照一个好的聆听者的

要求,进行反思。

8.7

 

 






8.17

 

 




812

自己、大家

 

 






自己、大家

 





 

自己、大家

1、8.7完成博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839f70101b5gb.html







见本文

 



根据5-3-1行动计划中的“2、   在管理员群,分享“如何做个好的聆听者?” 确定大纲如下:

主题: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8.16我在管理员群分享了一、二两部分内容,将于8.21下午分享三、如何做好的聆听者。下面是8.16分享记录


前言:提问和聆听的关系
论剑-昆山-苏平:
各位老师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与今天下午的主题讨论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沟通,甚至不少老师都会做《沟通技巧》的课程。
那么,请问:大家认为提问和聆听,哪个难度更大呢? 
致远-上海-郑正:
提问,有的放矢;聆听,有效信息
致远-南宁-红梅:提问,呵呵,提出正确的问题,提出对的问题
群英—郑州雅南: 聆听
群英-杭州-小贝:聆听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红梅:提问
雅南、小贝:聆听
若水-武汉-简: 聆听
论剑-北京-郭萍:聆听,听不出话里话 提问就不切题
群英-上海-慧慧:提问
逐鹿-开心米: 提问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红梅、慧慧、开心米:提问
雅南、小贝、简、郭萍、:聆听
还有吗?   现在是: 4:4
若水-深圳-yoyo:提问,提哪些问题,让被提问者回答的的结果是自己想要的
海川-武汉-煜松:提问
逐鹿-南京-多唯:有效提问
若水-青岛-群群: 聆听能知道对话者真正想要什么?
问鼎-青岛-Marie :
根据自己对信息的掌握程度,有时候提问要难一些,但有时候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会耐不住性子做一个聆听者
若水-武汉-简: 很多时候,我们听时都带着自己的主观意识,难以真正听到对方要表达的意思。听到了对方的意思,才好有针对性的提问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红梅、慧慧、开心米、yoyo、煜松、多维、提问:提问
雅南、小贝、简、郭萍、群群:聆听
感谢所有参与的老师们。  我在跟刘雪老师沟通《管理实战教练要诀》的报名表中问题时,也向她反馈:课程大纲中的内容中,可能会有比较多的老师们会倾向于提问。 因为这几年来,我听到培训师们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问?看来跟刚才大家的反馈是一致的。

若水-青岛-群群:对,其实提问是件很难的事情
逐鹿-南京-多唯:
我觉得提问和聆听是一体的,有时候需要先提问,有时候要先聆听,一开始的把握很重要。问不对问题,就难以听到对方的心声;有时候问了问题,聆听不到不对方心声,也难以切入问问题。
论剑-昆山-苏平:
8.3-4.去上海参加了沙龙的公益培训《管理实战教练要诀》课程后,我对聆听和提问有了新的认识
所以,昨天出差回来,今天就迫不及待地要跟大家分享: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非常赞同郭萍、简、多维等老师的观点。同时,我想:大家说的应该是沟通的不同阶段,没有绝对的对错。提问的前提,是需要投其所好,知道对方的关注点,找到跟提问目标的交集,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而针对不同的对象,我们找到提问切入点的难易程度不同。而聆听,帮助我们进行信息收集,进行有效提问

若水-深圳-yoyo:
是的。提问、聆听是一体的。提的问题不好,无法获取到想要的信息。提问再好,但是对答案不懂得如何听,那么最后的结果还是没有明白。
论剑-昆山-苏平:
yoyo的说法很贴切,提问和论坛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 
今天,我们重点分享一下: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从下面的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三、 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一)聆听五层次的理解
论剑-昆山-苏平: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这次刘雪老师分享的聆听五个阶段,跟之前我自己在沟通课程中的不同:
    1、听见
    2、人在
    3、明白
    4、心在(专注)
    5、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
请问:大家是如何理解这五个阶段的呢? 
致远-上海-郑正:循序渐进
论剑-北京-郭萍:关系上,依次递增,后者包含前者。
若水-武汉-简: 
听见 ----听到了话音
人在----听到了话音,有回应
明白----听到了话音,有回应,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
心在(专注)----听到了话音,有回应,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心里在体会对方的话语
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根据对方的话语,自己大脑里在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整理下一步的沟通话语

群英—郑州雅南: 
1.听见用耳朵听2.人在,听得人在说的人在 3、明白,明白彼此要说的是什么,4、心在,要专注去听 5、大脑思考掌握和处理关键信息.一步步递进
致远-南宁-红梅:渐进的过程吧,特别是,还要听出对方话里没有表达的意思。听到别人讲的话,思考别人的言外之意
群英—郑州雅南:听话听音

论剑-昆山-苏平:
郑正、郭萍老师的总结,加上简和雅南老师的诠释,就非常清晰了
  若水-深圳-yoyo:
1、听见:听到的是声音;
2、人在:听到部分 
3、明白:听到关键点
4、心在(专注):听完整
5、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听了还结合实际思考了
问鼎青岛小蜜蜂:
1、听见(心不在焉)
2、人在(貌似挺认真的)
3、明白(能理解)、
4、心在(听进去了还有所触动)、
5、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有所启发并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论剑-昆山-苏平:是的,大家说得没错!听见:只是证明听力没有问题
群英济宁千江月:
听见:0.8
人在:0.9
明白:1
心在:1.5
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2
论剑-昆山-苏平:千江月已经量化了 

(二)如何让对方感觉到您“人在” ?

论剑-昆山-苏平:
我们来思考一下:人在:沟通时,如何才能让对方感觉到您“人在”呢? 
 
若水-青岛-群群: 点头、微笑、重复
论剑-昆山-苏平:群群:点头、微笑、重复  
问鼎青岛小蜜蜂: 点头致意,适当用语言应和……
若水-深圳-yoyo:适时回应
论剑-昆山-苏平:
群群:点头、微笑、重复  
小蜜蜂、yoyo:回应
群英—郑州雅南: 目光直视,适当的回应
致远-上海-郑正:眼神、表情、声音、肢体语言
论剑-北京-郭萍:记录,点头 眼神交流 

小结
论剑-昆山-苏平:如何让对方知道我们“人在”?
群群:点头、微笑、重复  
小蜜蜂、yoyo、雅南:回应
郑正:眼神、表情、声音、肢体语言
雅南:目光
郭萍:点头、眼神、记录

论剑-北京-郭萍:避免接电话 刷微博 微信
论剑-昆山-苏平:郭萍:点头、眼神、记录、避免一心二用
致远-南宁-红梅:人在——别人说话的时候有回应,肢体语言同频率,还有目光交流
论剑-昆山-苏平:
红梅更加细化了 !
正如大家所言:
在沟通的培训中,38%是源自语气语调,55%源自肢体语言。我们认为很重要的说,其实只占了7%。所以,在沟通中,先处理心情,做好支持,建立信任,让对方敞开心扉,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年来沙龙的管理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运用的就是教练中的支持技巧。

情境一:电话中的5秒沉默
论剑-昆山-苏平:
 电话中,如果5秒没有听到电话那边有声音,大家通常会说什么? 
群英—郑州雅南: 您好,能听到我讲话吗? 
问鼎-长治-媛媛:喂,您好
逐鹿-南京-多唯:您还在吗?
论剑-昆山-苏平:请问,大家问这话的目的是?  
问鼎-长治-媛媛:您能听见么?
群英—郑州雅南: 确认对方在不在听我讲话
逐鹿-南京-多唯:确认对方是否在听?
致远-南宁-红梅:确定人在?
海川-武汉-煜松:有在听我讲话吗
致远-上海-郑正:确定对方是不是人在
若水-深圳-yoyo:确认对方是人在。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对应到聆听的五个层次,就是在确认是否“人在?”。

情境二:面对面沟通时,看天花板
那么, 在面对面沟通时,如果您说话时,对方一直看着天花板,您会有什么感觉?  
致远-南宁-红梅:呵呵,没有说的兴致了
群英-上海-慧慧:人在心不在
致远-上海-郑正:不重视我,不愿意和我沟通
逐鹿-南京-多唯:不舒服
问鼎-长治-媛媛:我的话题他不愿意听
群英—郑州雅南: 这人心不在,是不是我的话题不对
论剑-昆山-苏平:
对方虽然人在对面,其实就沟通而言,TA已经“不在”了。所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心与心的距离,而是我们面对面,你却当我不存在 。肢体最容易泄露我们心中的秘密。
在课程中,有两位老师思维非常快,无论对方说什么?他们都飞快地转动,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面无表情”,也就是可能对我们的话题不感兴趣。当我们分享自己的感受时,他们都很惊讶。交流后,才知道:他们忙于思考,自然来不及给出积极的肢体回应了。不知道是否有老师跟他们有类似情况或体验? 
问鼎-长治-媛媛:最大的问题来自你自己想,而欠缺沟通。
致远-上海-郑正:呵呵,我总是慢半拍的。想好了,总结好了,再说。特别是开会呀,培训
论剑-昆山-苏平:两位老师的分享,体现出一个问题:焦点在哪里?
海川-武汉-煜松:有的是故意,怕泄漏自己的想法,所以装作面无表情
论剑-昆山-苏平:煜松老师说的情况,一般是在谈判桌上吧?
海川-武汉-煜松:是的。跟客户谈判的时候就是这样。
群英—郑州雅南: 觉得还没来得说,都过了 或者是反映慢啊
论剑-昆山-苏平:
刚才我分享的案例中思维很快的老师,我称为Z老师吧,为了将对方引导自己的思路中,她不断地在头脑中想套路,从而忽略了对方的话语,也失去了合适的切入点
若水-青岛-群群: 培训、交流,肢体回复很正要,谈判时尽量掩饰肢体语言
海川-武汉-煜松:一种是话题不是对方想要的,二是没有运用提问技巧
论剑-北京-郭萍:
苏老师想要问的是:我们沟通中有没有看似对方没有听,其实在思考,这样的情况吧?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例如有人习惯性转笔。可能您觉得他没有听,但这是他在思考问题时下意识的动作。就像我之前在一次培训中,发现一位学员总是闭着眼睛。我觉得有点奇怪,就问他是否没有休息好?因为他是我的粉丝。而通过交流,得知:他是听觉型的,闭着眼睛听,更容易集中精力去思考
论剑-北京-郭萍:了解了
若水-青岛-群群: 只关心自己内在需求,忽略对方需求
问鼎青岛小蜜蜂: 总想着有个比较完美的回应,没注意过程中及时的点滴反馈……
论剑-昆山-苏平:
这种情况很常见。导致我们没有机会表达出所谓“完美”的回应,对方就已经没有耐心了

论剑-昆山-苏平:
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  
之所以跟大家特别分享“人在”,是因为有太多的情况下,我们以为坐在对面,就表示“人在”了,而忽略了肢体、表情和言语的恰当回应,导致对方感受不佳,不愿继续交流。

群英—郑州雅南:我们在与人沟通时,很多时候是自己说自己的忽略了对方反馈来得信息
论剑-北京-郭萍: 
看来听得最高境界应该是:耳朵(听全)、大脑(处理信息)、心(关注对方),耳心脑的同步处理
论剑-昆山-苏平:
郭萍的总结很棒!很多时候,我们人在心不在。表现在:走神,在想反驳的话,假装在听等;这些都导致沟通的无效。 只有用心,专注,才能真正了解对方的需求,明白对方的想法,并进一步挖掘,达到沟通的目标。其中,
3、明白:不是自以为明白,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所以,需要澄清和确认。
4 、心在(专注):不但听明白,还很用心(同理心、真诚的关心)地关注对方
5 、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


答疑:
论剑-昆山-苏平:关于聆听的五个阶段,大家还有问题吗?  

1、关于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
致远-南宁-红梅:
5 、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我觉得这个挺难的,有时别人的一些意思不一定讲出来
问鼎青岛小蜜蜂: “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具体表现……
论剑-昆山-苏平:听到他人想说,说到他人想听.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问鼎青岛小蜜蜂:“形成一个良性的沟通”,这是一种完美的状态,需要实践、经验……
论剑-昆山-苏平:
 良性的沟通,其实就是达到沟通的目的
如果您的目的是联络感情,或者解决问题,通过聆听和提问的结合,达成共同目的,就OK了

2、关于“明白”中的澄清和确认
若水-深圳-yoyo:
3、明白:不是自以为明白,而是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所以,需要澄清和确认。
——澄清和确认,能否分享下呢?
论剑-昆山-苏平:
例如: “您刚才的意思是?” 用自己的话复述对方的意思,跟对方进行确认,看看四否理解有误? 
例如:“刚才我们谈了三点,分别为:1、2、3、”您看有问题吗?第二个例子是总结。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听懂了,其实只是我们认为的“懂”,而非对方表达的意思。
我这样解释,可以吗?  
问鼎青岛小蜜蜂: 理解
群英—郑州雅南:明白这也是一个反馈沟通信息的过程
论剑-昆山-苏平:雅南说得没错!
论剑-北京-郭萍:
认同,用自己的话复述确实是一个确认信息和处理异议的好方法,这个上次拆【亲密关系】时,深有体会
论剑-昆山-苏平:郭萍的拆书,让我们收获很多  

二、从“听”到“听到”

“致远-南宁-红梅:5 、持续掌握和处理信息,我觉得这个挺难的。有时别人的一些意思不一定讲出来”,红梅的问题,将我们带入到下一个主题:
二、从“听”到“听到”
论剑-昆山-苏平:
有时,我们会将“听”和“听到”混为一谈。课程中,通过演练,我们了解到了其中的区别:
论剑-昆山-苏平:
1 、听什么?
教练时,我们要聆听对方的:言辞、描述、思维方式、情绪、身体语言等。例如,从言辞我们可 以了解到对方的情绪,从描述中,可以看到对方的关注点(例如:用“我”或其他关键词的频率)、从思 维方式了解他的思路......
2、听到什么?
 通过“听”,听出对方接受信息的方法和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价值观、远景、取向、 期望、思维扭曲、甚至让他们开放或拘谨的因素。
各位老师,您对上面这段话中哪一句?印象比较深刻?或者引发了您的思考/共鸣? 为什么? 
致远-南宁-红梅:从言辞我们可 以了解到对方的情绪,这个在夫妻的沟通中经常会出现的。
常常听到“我以为你是这样想的......”
论剑-昆山-苏平:红梅马上就联系到生活中了。“我以为你是这样想的......”是用自己的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想法了

论剑-北京-郭萍:深刻的是听出对方接受信息的方法和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个很关键
论剑-昆山-苏平:
郭萍强调了开始时,大家谈到的听话听音。这也是中国人跟老外最大的区别。老外都是直肠子,中国人的道道很多。 如果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很多时候,就南辕北辙了
论剑-北京-郭萍:国人很含蓄,而且会可以回避想表达的意义

群英—郑州雅南: 
 通过“听”,听出对方接受信息的方法和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甚至让他们开放或拘谨的因素。在新人的入职培训中,可以感受到,还有就是自己在到了新环境中那种拘谨
论剑-昆山-苏平:雅南已经开始换位思考了

问鼎青岛小蜜蜂:
  “通过听,听出对方接受信息的方法和没有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价值观、远景、取向、 期望、思维扭曲、甚至让他们开放或拘谨的因素。”   ——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判断、推理、总结……
论剑-昆山-苏平:
小蜜蜂的“加上了自己的分析、判断、推理、总结……”是指? 
问鼎青岛小蜜蜂:有了一些双方之间的互动、换位、理解、共识
论剑-昆山-苏平:是的,也通过聆听,准确理解对方的内容、思维模式等
问鼎-烟台-赵城:
在这里有个理念叫“悬挂”。把我们自己的东西暂时悬挂起来,先去接受对方的信息,不加判断,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以为”的情况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赵老师分享如何用“悬挂”的方法来避免主观判断 
问鼎-烟台-赵城:
有时我们听到的信息,会想当然的按照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解读,而悬挂的理念则是把自己的理念、自己思维方式暂时放在一边,不让“自己的”来干扰得到的信息。在得到完整的信息后,本身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不做评价、不做判断,暂时性全满接受
致远-南宁-红梅: 这点我的确做得不好,不是很能全盘接受。呵呵,有时不需要反应太快
问鼎-烟台-赵城:
可以设想:即使接受了又能怎样?接受了不代表自己比别人低。有的时候我们会想当然的通过反抗来表示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论剑-昆山-苏平:
非常赞同赵老师的分享。“我”的魅力非常强大。而凡事都有利弊。必要时,需要先将“我”放下全盘接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还需要修炼,我们一起加油 !

演练:从“听”到“听到” 
论剑-昆山-苏平:
让我们来做个练习:例如:
有老师说:我最近在群里没有看到有价值的交流了。大家听到了什么? 

若水-青岛-群群: 又多了一个渴望学习、进步的老师
群英—郑州雅南:群里有交流,说话的人觉得这些交流没有价值
逐鹿-南京-多唯:是群里的交流少了?还是交流内容不深入?

论剑-昆山-苏平:
补充一下背景:是之前的一位管理员,已经休假超过个月了,当时是因为工作忙碌。有老师说:“我最近在群里没有看到有价值的交流了,沙龙应该组织一些高质量的主题分享”,现在大家听到了什么? 

1、听到了需求

若水-青岛-群群: 潜台词:专业技术交流的机会太少
群英—郑州雅南: 他想做一个高质量的分享?
论剑-昆山-苏平:后续沟通下来,他没有这个意思。最近他在群里发言很少,但在外面参加培训很多
海川-武汉-煜松:误解或是抱怨?
致远-南宁-红梅:呵呵,这位老师挺关注群的,可以先认可
问鼎-深圳-超亚: 
目前群里有交流价值不高,期待沙龙有人能给大家(自己)带来更多收获的主题讨论,帮助大家(自己)成长。
群英—郑州雅南: 我们的供应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论剑-昆山-苏平:
从超亚和雅南的分享中,我看到了“期待”“有人”“供应”这样的字眼
请问,这些字眼的背后,您看到了什么? 
论剑-北京-郭萍:
我们现在是初中,这位老师已经是高中生了,我们要提升交流的专业度和深度,怎么改进,就又是一个话题了。
问鼎青岛小蜜蜂:
现在,群里主题交流次数较多,但主题比较散,且没有连续性,况且每次时间短、参与人不同、导致深度自然也达不到。
群英—郑州雅南: 归更到底是我们的交流深度不够,我们专业性需要提升,人才储备不够。至少是比他水平高的人,或者是他信服的人

论剑-昆山-苏平:事有不得,反求诸己,这方面大家多得都很不错 ! 同时,对方说这话时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呢?

问鼎-深圳-超亚: 
他的需求:他需要成长,期待有人能帮他成长,有名师指路最好。需要更好的平台和养分,能满足他的需求。这是单从个人需求角度分析。

2、需求满足的思维模式

论剑-昆山-苏平: 
超亚针对这位老师的需求做了很全面的分析。那么,他希望谁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呢?
论剑-北京-孟杰:
外界环境,既然觉得群的交流质量不高,那请问他自己的水平在哪里呢?“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问鼎-深圳-超亚: 如果从应该哪个字来看,是孟杰说的外界环境。同意。
论剑-昆山-苏平:
是的。按照归因理论,他是将需求不能满足,归为外因了。大家都说:沙龙是个大宝藏,而如何去运用?则看个人。所以,我们之前在管理员群进行了几期“如何运用沙龙这个平台主动学习和成长”的主题分享,记录发布在管理员群论坛。
论剑-北京-孟杰:嗯,就是的,能挖到多少就得看我们自己了
群英—郑州雅南: 宝藏需要挖掘,一味的指望别人挖掘自己坐享其成,那是不能满足个人需求的
论剑-昆山-苏平:
雅南说得没错 ! 主动和被动,是一个人成长速度快慢的关键
问鼎-烟台-赵城:
我有个观点:成长不一定越快越好,慢了就不好。
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只要我们每天有一些成长,那样成长的快与慢的意义要比是否有成长小了许多。
就好比古时练功,不可急于求成,那些依靠外力提高能力的,反而容易道心不稳。

3、学习和成长的途径

论剑-昆山-苏平:
赵城老师提倡打好基础  我很认同。
同时,刚才从超亚和雅南的分享中,我看到了“期待”“有人”“供应”这样的字眼
这些字眼,显示出被动获得。如果想满足自己学习和成长的需求,除了群里的主题交流,还有哪些途径和方法呢? 
问鼎-泉州-七夜:论坛淘宝、参加线下沙龙
逐鹿-开心米: 看到心态,学习的途径还有很多身边的人、事、书籍等等
问鼎-深圳-超亚: 
论坛淘宝,分享就是最好的学习,象郭萍那样主持拆书。平时管理工作深入思考。学习无处不在,快慢是不需要计较,思考的深度就需要加强了。
逐鹿-开心米: 同意,超亚老师的学习无处不在 
致远-南宁-红梅:呵呵,目前大家习惯了在群里寻求答案,很少去论坛淘宝的
问鼎-泉州-七夜:
有精力的可以自己组织线下沙龙 召集各路精英来共同学习 。嗯 同意 有时候老师们在群里提问题 我都是先在论坛帮忙搜索再发地址共享
论剑-昆山-苏平:
七夜:论坛淘宝、参加或组织线下活动
开心米:身边的人、事、书籍
超亚: 论坛淘宝、分享、管理工作中的思考
这次论坛搬家,大家才感慨年来的文物很多,而平时,很多老师习惯了吃快餐,希望在群里直接得到答案。

论剑-北京-郭萍:学习和成长的途径:向老师和身边的人学 参加讲座  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群里验证 也是不错的

小结:
论剑-昆山-苏平:学习和成长的途径
七夜:论坛淘宝、参加或组织线下活动
开心米:身边的人、事、书籍
超亚: 论坛淘宝、分享、管理工作中的思考
郭萍:身边人学习,讲座,所学在群里验证

问鼎-泉州-七夜:上次哈雷老师有整理了论坛帖子的目录索引 我觉得非常好
论剑-北京-郭萍:我们的教育造成了习惯性找答案,所以说思维决定行为呢
群英—郑州雅南: 
有一颗学习的心,留心去学习到哪都可以学习到有价值的东西的,比如去没事去苏老师的新浪微博溜达溜达 
论剑-昆山-苏平: 
哈雷的学习力源自积极主动 !雅南的处处留心,也源于积极主动 ! 
我们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人皆可为师。除了刚才各位老师说的途径,向有个方面专长的老师们私聊沟通和学习,也是不错的途径呢。之前有不少老师都说:通过私聊,收获多多 
所以我说:群里不缺高人,缺少的是发现高人的眼睛

论剑-北京-郭萍:
我去年频频参加讲座,学了不少,真正工作中用到的不足%,同意赵老师的“成长不一定越快越好”,今年停下来思考,发现很多方法是相通的,比如建构主义和苏老师的课程开发,反而扎扎实实掌握了一些方法
论剑-昆山-苏平:
郭萍的经历,有一定代表性呢。学习和成长,就像盖房子。您能够盖多高,取决于您的根基有多牢?
问题树模型,我自己运用了十几年,最近几年学习引导技术和教练技术,发现其实问题树的理念,跟引导、教练技术是相通的。因为都是做人的工作, 需要将焦点放在对方身上(问题树的以学员为中心,教练以被教练者为目标、以引导目标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客观中立(教练和引导师的基本要求,问题树在培训需求诊断和调研阶段,也需要客观、中立,才能找到真正的需求)
而聆听、提问,则是我们共同的要求。
问鼎-烟台-赵城:
不知你们有无这样的感慨:在这里分享,我们有许多感想有许多干劲,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又归于平静了。总之,希望能够学起来,坚持下去,可是现实中能做的挺难得。条条大路通罗马,万变不离其宗。有时只是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追本溯源,找到事物的本质,也许解决“真的问题”才是最最关键的。
论剑-昆山-苏平:“条条大路通罗马,万变不离其宗。”是的
群英-南昌-tracy : 
很多时候参加培训学习也是如此,在培训当中感觉学到了很多,但回到实际工作中,还是会感觉很难运用
问鼎-杭州-果儿 :
学习中,很多技巧跟管理方式都是相通的。其实重要的不是学了很多,而是挑选适合自己的,然后不断的运用,总结。这样就会成长了。

群英—郑州雅南: 
我是经验很不丰富的内训师,对于我来说,需要学习的很多,要多多积累,在不经意之间会发现,有些学习的东西会用到工作中,或者说学习的时候就注意要联系到工作中,厚积薄发。
论剑-昆山-苏平: 
  
问鼎-大连-涅磐:
我跟郭萍老师正好相反,我之前在外学到的内容很少,今年短时间内接触了特别多的东西,但是大部分都融合到工作和生活中了,感觉变化很大。苏老师的两天培训,我昨天去之前公司,好多东西都用上了,特开心!还有郭萍的拆书,事后也及时应用了,时刻提醒自己。我赞同超亚老师说的,做得多,才能用得多,包括对群事务管理的深度分析和改善也是如此,超亚老师特别用心,给我很多启发
论剑-昆山-苏平: 超亚在沙龙群管理中的体验和感悟非常深刻!
论剑-北京-郭萍:师傅太棒了!
群英-南昌-tracy : 确实,挑选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致远-南宁-红梅: 只要做得多才感悟得深
问鼎-泉州-七夜:知道是没有力量的 知道并做到才是力量

论剑-昆山-苏平: 
雅南和涅磐:学以致用
果儿: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断运用,总结,进行PDCA
涅磐:快速运用
同样工作了五年,有人是一年的经验重复了四年,有人是获得了五年的工作经验
论剑-北京-郭萍:
参与是最好的学习,融入很关键,去年就在群里,但是很边缘化,今年才”核心“了,呵呵,这个要感谢了艺文亲。

论剑-昆山-苏平: 郭萍的意思是:圈子很重要 ? 
论剑-北京-郭萍:
尤其是做培训,各种组织各种沙龙,有人是为知识来的,有人是要交际,是这个意思苏老师
刚进入是没有判断力的,真正融入,能量是无穷大的。
论剑-昆山-苏平:融入,而非旁观。就像论坛看帖,有人认真看,认真思考和回复,还定期回炉--哈雷老师。有人做过客,从来不登录,看过就忘记了
论剑-北京-郭萍:像哈雷老师学习 
 
问鼎-杭州-果儿 :
其实现在做的东西,或者我们经常做的事情,当下你不会发现对你是否有用。但是在未来的工作中,就会产生影响。刚工作那会儿,领导让每天写工作总结,觉得很繁琐,也不愿意写。但是到了第二家单位的时候,发现那个行为,锻炼了我的工作计划性,已经对自己时间的管理。有的时候自己没有发现,但是也积累了。
论剑-昆山-苏平:
果儿的分享,让我想起 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播种和收获,常不在同一个季节。所以,让我们活在当下,做好现在的每件事
群英—郑州雅南: 学习过的也容易忘记,所以要记得回头再看看,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论剑-昆山-苏平:
雅南说得没错!温故而知新。不同的阶段,我们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一个观点,会有不同的感悟
问鼎-杭州-果儿 :
其实在沙龙里面,不管是看到什么,或者是一掠而过的东西,会在脑袋里留下印象,就算当下觉得没用。但是哪天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去找到了。
论剑-昆山-苏平:
果儿说的是 。 
时间过得很快,我总结一下刚才大家关于学习方面的分享,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有两点:
1、做对的人:有心人+积极主动的人
2、做对的事:快速运用+坚持+反思和总结 
大家同意吗? 
若水-武汉-简: 赞同
问鼎-杭州-果儿 :赞同
群英—郑州雅南: 是的 
论剑-北京-郭萍:同意
逐鹿-开心米: 同意

一句话总结
论剑-昆山-苏平:
今天我们分享了:
一、聆听的五个阶段
二、从“听”到“听到”
请大家用一句话来分享一下今天的感悟吧 

问鼎-杭州-果儿 :我的感悟是:听很多,找到适合自己的,然后运用,总结。
论剑-昆山-苏平:感谢果儿的分享 
致远-南宁-红梅:呵呵,以后一定要调整情绪,全盘接受,认真判断
问鼎-大连-涅磐:聆听不只要用心,还要有肢体反应配合
问鼎-烟台-赵城:
先行接受→辩证运用→总结归纳→不断锤炼→百炼成钢→持之以恒→终有小成。
不求大成,因为大成是每个小成累积的必然结果。
论剑-北京-郭萍:
1、聆听和提问不可分,沟通是一个耳口眼脑心同步的过程,不然就是”植物人“了。、听到:要听对方话语背后的价值观愿景。
论剑-昆山-苏平: 看来大家都非常善于反思  
群英—郑州雅南: 
用耳朵仔细去听,用大脑去思考给予判断反馈,用心去给予应答,听话听音,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积极主动学习的人,理论之所以用不到实践中,在于自己的积累不够多,不能够掌控局面,终有一日,会发现理论会用于实践。
论剑-昆山-苏平:雅南的分享很细致,这句话很长哦  
论剑-北京-孟杰:
“理论之所以用不到实践中,在于自己的积累不够多,不能够掌控局面,终有一日,会发现理论会用于实践。”喜欢雅南老师这句话。 
问鼎-大连-涅磐:每次当我稍微松懈的时候,群里的各位老师积极学习的态度就会刺激我再次努力 
论剑-昆山-苏平:涅磐很会借力,我们互相督促,共同成长  
群英—郑州雅南: 我就是很笨所以就只会总结啊 


下期预告

论剑-昆山-苏平:
感谢大家!今天的分享,是”如何做一个好的聆听者“系列分享之一
下周 三(8.21)下午14:30我们继续做 下一期
主题: 如何做好的聆听者?
 分享具体的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