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洋葱法与白帽思维--《六顶思考帽》读书笔记(一)

标签:
培训师苏平剥洋葱法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六顶思考帽白帽思维 |
分类: 培训师修炼 |
一、剥洋葱法
剥洋葱法是我独创的“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工具箱中的一个工具,通过5个为什么的提问,帮助我们找到因果关系链。
就是这说起来很简单的5个为什么,对很多学员和读者来说,却是最难的。
因为:没有错误的答案,只有错误的问题。
剥洋葱法要求我们在回答问题时,应该是事实描述,而非主观判断。就是这一点,难倒了很多朋友。
例1:
为什么你的工作没有完成? 因为最近工作量太大
为什么工作量太大?
为什么说领导偏心眼?
为什么工作比小李多?
……
大家会发现,这样问下去是没有结果的。
所以,在对方回答问题后,我们需要去判断:这是事实?还是主观判断?
例1中的“最近工作量太大”,就是主观判断,因为没有数据支撑,不够客观。要想了解“最近工作量太大”是事实还是主观判断,我们就需要白帽思维。
二、白帽思维
白帽思维,是中国培训师沙龙2013年1-2月份7个群的分享书籍《六顶思考帽》中的内容。
关于白帽思维,书中有一个隐喻:电脑。当我们用白帽思维时,我们模仿电脑。想像一下:电脑会说:最近工作量太大吗?
显然不会,那么它会说什么呢? 它会列举出最近有多少项工作。因为白帽思维关心的是事实和数据,不会有感情色彩,也不会做主观判断。
三、运用白帽思维剥洋葱
我们继续前面例1的剥洋葱:
为什么你的工作没有完成? 因为最近工作量太大
为什么工作量太大?
现在的回答,就是用数据说话。这时,我们需要去验证:这是事实吗?
因为白帽思维中运用双向信息系统,事实分为两类:验证事实和信念事实。如果有资料证明,刚才的回答“因为去年同期同时进行3个项目,今年为5个,而人手不变”是事实,再继续:
为什么
今年项目5个,没有增加人手?
这里,“招不到合适的人”是主观判断,我们如何判断这是否是事实呢?
就需要证据了,如具体数字:多长时间内,运用哪些渠道,应聘者有多少?筛选后有多少人选?面试的情况如何?……
在剥洋葱的过程中,我们要求问、答双方均带着白帽思考。如果回答的一方无法严格按照白帽思维来回答,我们需要运用一些方法帮助他们提供事实和数据。
例2:为什么说小刘工作马虎?因为他的报表总是有错误。
这时,我们可以用STAR原则,请对方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小刘的报表中是有错误?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同时,在剥洋葱的过程中,有些事实描述让我们很难做出判断。我已经在《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培训课件中,列举出了以下的禁语:
这些说法,都属于主观判断,我们需要通过层层发问,找到事实或数据,确定其中的因果关系链。
例3: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问下去,小王加班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没有意义的。
回到
“小王为什么总加班
也就是说:小王缺钱是导致他加班的主要因素吗?
我们需要通过访谈或其他方法,去验证这是否是事实?
在培训中,我请大家验证用“凭什么”三个字来是否是事实?
当别人对您的回答问出“凭什么”时,如果您的理由让别人心服口服,就证明这是事实;反之,则可能是主观判断。
总结:运用白帽思维进行剥洋葱法练习,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