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开场和结尾--《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 之 第一章第三节

(2009-11-29 10:55:00)
标签:

培训

培训师苏平

培训师成长手册

分类: 《培训师成长手册》

  http://18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1/29/10/27/125ed8f6cdbg213.jpg之 第一章第三节" />

  

培训师成长手册

 

第一章         困惑篇新手上路

²  缘起      ---- 现实到网络

²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  职业生涯规划

²  高空走钢丝  ---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

²  龙头加凤尾  ---  有效开场和结尾

²  斗智又斗勇  ---  如何应对不同学员?

 

 

第三节  龙头加凤尾---有效开场和结尾

李眉关于紧张的问题,得到了大家的积极相应后,她很开心。

同时,又提出:“我的工作主要协助讲师破冰,请问大家:破冰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做呀?”

于是,我们继续讨论,有了下面的内容。

 

一、 暖身(破冰)

培训是一种特殊的一对多沟通,也遵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沟通原则。

暖身,就是人们常说的破冰,就是一个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学员之间、学员和培训师之间的认识、了解,打破因陌生而产生的隔阂和戒备,为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孙彦老师建议:用“暖身”代替“破冰”的说法,这样可以对大家有积极的心理暗示(“破冰”的说法,让我们感觉自己即将面对的是坚冰,会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关于暖身的游戏,上网可以搜到很多。

这里,分享自己用得不错的暖身方式。

 

说明:

²  以下方式,均适用于学员彼此不熟悉的情况。

²  事先分组,将同一部门人员错开,并平衡每组内向、外向学员人数。

²  以小组竞赛方式进行,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奖励。

²  给出的任务完成时间,要比预计可以完成时间缩短至少2分钟。

1、 我是哪种小动物?(此方式为孙彦老师提供)

    

请大家把自己比喻成一个小动物,并画出来。这样的方式轻松愉快,很受欢迎。

1)材料准备:给每组发一张大海报纸,每人一支水彩笔。

2)任务说明:每人用一种小动物来比喻自己,并在海报纸上画出来。完成后,小组上台发表,并逐一说明原因。

      重点:关注在暖身过程中,所有成员的表现,给予鼓励。

 

案例分享,详情请点击:

   《课程开发与图形思维》分享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103567737.html

2、工龄合计

1)  任务说明:请各组在5分钟内完成两项统计:小组成员的参加工作的年限合计、担任管 理或讲师的年限合计(此项根据培训主题选择),速度最快者会有奖励。

2)  发表点评。请各组将自两个合计数字写在白板上对应的位置。培训师结合培训主题进行点评。以管理技能培训为例:

某组的管理年限合计最小,可以说:“我们就像公司里的80后、90后。虽然在管理方面没有很多经验,却有什么优势呢?”学员一般会说:“他们有活力,学习能力强,更了解年轻员工的想法,容易沟通……”

   

针对管理年限合计最大的组,可以说:“我们是公司里的长者,人生阅历、管理经验都很丰富。但现在这个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是否已经感觉到了压力和危机?

今天这几个组,就是我们可以运用的资源,大家可以如何去做呢?”

重点:

在竞争压力下完成一个任务,能够快速组建一个团队,并在互相协作中,建立关系,增进了解。同时,结合培训主题进行点评,为课程切入埋入伏笔。

3、 制作桌牌

参加公开班,一般都会有事先准备好的桌牌。企业内训,则不一定都会有。这时,可以用5分钟时间,请大家互相制作桌牌。

1)  任务说明:组内人员交叉制作桌牌。桌牌内容--姓名、部门、职位。材料--每张桌牌半张A4纸,只有人数一半的大头笔。说明完成后,会抽查桌牌内容。

2)展示验证:展示各组的桌牌,随机抽查提问对方的桌牌内容。

 

重点:制作桌牌的过程中,如何合理运用资源?

4、包打听

   从与培训主题无关的话题开始,拉近彼此的距离。

1)  任务说明:组内成员互相了解彼此是3个兴趣或爱好,工作、生活方面均可。

并记录下来,结束后抽查,对答对者进行奖励。

备注:学员人数在20人以内,可以两两一组进行。

       学员人数超过20人,则按培训分组进行。

2)  抽查验证:根据各组的兴趣\爱好记录,随机抽查提问组内任何成员的兴趣、爱好,由其他人回答。

 

增加难度:

 

 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1/29/10/23/125ed8bde6ag215.jpg之 第一章第三节" />

可根据需要,将工龄合计、制作桌牌、包打听两两组合运用,也可以三个一起进行。

如:在《干部应有职责》培训中,我就将三个任务同时进行。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仅是暖身的过程,也是给培训提供案例的过程。不同的培训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运用,如:

《时间管理》: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指定任务?

《沟通技巧》:小组提供的兴趣/爱好表,与本人所讲有出入

《执行力》:  桌牌的内容不符合要求:有遗漏、或将兴趣、爱好写上去。

 

案例分享,请点击:

《干部应有职责》培训分享 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115307938.html

 

5、 九宫格

1)  给每位学员发一张A4纸,请大家分别用横、竖两条线,将A4纸平均分为9格。最中心的各中写上自己的名字。

2)  在其他八格内,写上要求的内容。(如:对自我的评价,对课程的期望,对培训主题的困惑等。)

3)  完成后,设定时间,请大家在全场范围内,找寻格中有同样词汇的人,在彼此相应的格内签名。时间截止时,得到签名最多者为优胜。

 运用:可利用这样的方式,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为培训提供学员的具体需求。

     

 

二、  龙头 ---如何量身定做开场白?

大家都知道:培训效果如何?首先取决于学员是否有学习的愿望,这取决于 “第一印象”。

而“开场白”恰是决定这“第一印象”的关键因素。

常听到有朋友说:我运气不好,经常碰到一些很刁、很难缠的学员。

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看橄榄核定律。(来自孙彦老师的分享)

培训刚开始就支持你和反对你的人,都是极少数,更多的人在做选择。

也就是说:培训开始时,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观望状态。他们在等待着,根据你的言谈举止,来选择反对还是支持你。

因此,开场白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开场白的目的

1、让学员认识并记住自己

2、个人简介

3、树立威信

4、降低学员的防御(包括紧张、担心等),建立亲和力 

    5、建立学员对讲师、对课程、对所有学员和对自己的信赖

    6、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  

    7、为课程做出铺垫

8、引发学员兴趣

 

(二)如何量身定做开场白?

 “开场白”不是做大报告,切忌虚、空、大。

 1、成功“开场白”三要素:

成功的“开场白”需要量身定做。这主要表现在充分考虑三个方面:

培训师、培训内容、学员

 

1)考虑培训师自身的风格和特点

记得很多年前,姜昆的相声把歌星的风格总结为“自我陶醉型”、“歇斯底里型”。。。。

至今印象深刻。

作为培训师,也有着很多不同的类型和风格。

以我自己为例,我因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坚持量身定做,课程也以实用、有效为主,在授课风格上,我是属于比较有亲和力的。

 因此,我的开场通常是用开放式的提问,学员关注的案例等,引起学员共鸣,以拉近与学员的距离。

而那种激情澎湃式的开场,就不适合我。正如大家熟悉的演员,虽然赵本山、黄宏、冯巩,虽然他们的风格不一,却同样能获得观众的掌声和认可。

有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说为自己性格内向而苦恼。还有不少朋友,刻意模仿所谓的“大师”。

我对他们说:无论你模仿得再像,也是某某人第二,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风格无所谓好坏,无论你性格内向还是外向,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风格。

 

2)考虑课程内容

不同主题的课程,使用不同的开场会更有效。列举几个我用过的课程开场:

在《高效时间管理》课程中,我会请学员“用一个字来描述自己的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这时,学员的回答会集中在“忙”、“累”、“烦”,我再问:“知道为什么我会因忙碌而累和烦吗?这就是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内容”……

点评

用询问学员感受开场,容易吸引学员参与,便于互动。而接下来,借用学员的回答引入课程主题,则引发了学员的好奇心,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动机。

 

在《基层主管技能提升》培训中,我展示自己拍的夹心饼干图片,问学员:“我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像夹心饼干呢?我看到有人已经在点头了。如果不好意思说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我自己也做过基层主管,非常能体会大家的处境和感受。所以,今天我就来帮助大家,改善这种状况的。”

 

点评:

夹心饼干是基层主管的常态,上有领导压任务,下有员工提要求,而他们手中的权限又很少。所以,夹心饼干的提出,很快让学员产生了共鸣。加上培训师强调与学员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更增加了亲和力。最后一句的“帮助、改善”,让学员有了期待,是个不错的开场。

 

在《有效沟通技巧》培训中,我先给出一个学员中常见的沟通案例(员工所做,与主管交代不符),然后问“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沟而不通呢?这不仅仅是大家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中最苦恼的问题。今天,我们用演练来强化沟通的各种方法、技巧演练,帮助大家在工作中能更有效地沟通。”

点评:

用学员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场,让学员感觉亲切,也愿意参与。用案例提出问题,再指出沟通问题为共性,鼓舞了学员的信心。最后提出明确的培训目标,让学员看到培训对自己的帮助,有助于引发学员的兴趣。

 

3)考虑学员状况

即使是同样的课程,学员素质、基础不同,也需采取不同的开场方式。

《领导艺术》培训的不同开场

甲企业

学员:中层主管

开场:

我提问:“如何提升执行力?”后,用“教练他,提高能力;激励他,提升意愿”引出如何激励部属?即属于领导艺术的范畴,从而切入主题。

  依据:

在课前需求问卷中,有80%的学员回答“管理工作中的困难点”时,写了“部属执行不力。” 我以学员们都关注的“如何提升执行力”?作为开场,快速引发了学员的兴趣,对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乙企业

学员:基层主管

开场:

我提问:“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从大家的回答:钱!我从金钱激励引申到激励误区的几个案例,引出“非物质激励菜单” (仅说明课程的某个模块有相关内容),导入主题。

  依据:

  在课前需求诊断和调研时,汇总接受访谈的人员观点,发现他们大多认为:只有金钱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程大纲设计时,特别增加了“非物质奖励清单”的模块,来纠正金钱万能的观点,也为学员提供使用的方法和技巧。

 

2、有效开场方法  

成年人学习的特点是:有动机才学习。

动机的来源:强化快乐,加剧痛苦。

任何方式的开场白,在树立培训师威信的同时,需要尽量引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出主题。

从而避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况,也会大大提高培训对学员和企业的实际效果。

 

有效开场的方法有:引文法、提问法、利益法、故事法、数据法、案例法、游戏法。

1)引文法:引用新闻、名言、典故开场。

开场案例:

名言

在《有效沟通技巧》培训时,我引用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开场,问学员:“你们赞同这句话吗?”。大部分学员会点头,我接着说:“知识本身不是力量,知识运用后才是力量。

这是培根回忆阿基米德为保卫家乡,运用科学知识的力量,成功击退罗马入侵的历史时,发出的感慨。所以,这段话的本意也是侧重在运用,当我们不了解其背景时,就容易断章取义。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有太多类似的例子,这就是今天课程中要跟大家分享的沟通漏斗。相信不少朋友已经迫切想要了解了吧?那我们马上进入正题。”

新闻:

在《自我增值,应对危机》的讲座中,苏平“最近大家都被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着。但今天早上的新闻,却让我充分感受到:危机=危险+机遇。新闻中报道了美国高档婚介生意忙的消息,这些平时忙碌得没有时间考虑个人问题的人们,因危机被迫停下脚步。大家说:这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讲,会不会是塞翁失马呢?同样,我们自己呢? 平时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学习和充电,现在企业订单少了,自己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各位分享的主题:自我增值,应对危机”

 

2)提问法:设问和反问

 

设问: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主要论点,阐述问题,引人注意的一种修辞方法。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本来没有任何疑问,自己设计悬念,明知故问,以引起关注,

引发思考。

案例

当我们说“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可贵的奉献精神。”就比直接说“这是可贵的奉献精神”

更能吸引人。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

反问的特点: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

案例:

当我们说:“既然在培育部属时有这么多的困难,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吗?”

此时,强调的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反问的运用加强了语气,发人深思。

3)利益法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愿意去追寻,而会引起痛苦时,就会避而远之。培训也是一样,开场就让学员看到培训对自己的帮助,有助于引发学习积极性。

例如:

《如何培育部属》培训的开场,我会问大家:“你们想工作更轻松吗?”等学员肯定后,我马上说:“今天的课程,将会跟各位分享让工作更轻松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引发了学员的兴趣。

《如何获得良好人际关系》培训的开场,我将好、坏人际关系的影响总结后,用图片展示出来,以这种强烈的对照,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

4)故事法

 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的足迹,也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那些枯燥的原理、规定,总是让人望而生畏。当我们在其中增加了人物和情节,变成故事以后,不但使讲解变得轻松、生动和有趣,引发学员的兴趣,也便于记忆。

 

讲故事的技巧

²  明确

跟我们小学时写作文一样,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要明确---5W1H (who、when、where、why、who、how、)。即使是你虚构的人物,也最好给他个具体的名字,这样可以更真实。试试在故事中的主人公,分别用“一个人跟你说……”和“王强跟你说……”的效果就知道了。

²  注重细节

细节会让我们的故事更形象、生动。如:前面谈到紧张时,我们可以用“王强紧张得手心都是汗”,或者“王强紧张得后背的衣服都湿了”。说到小孩子学习好,就可以细致到“他每个学期都考第一名”

²  情感

讲故事需要用自己的兴趣去感染学员,培训师需要饱含情感地讲述故事。我们的表情、肢体动作、语言、语气、语调,都会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有效辅助。善用,则可以达到吸引学员的效果。

²  悬念

好奇是人的天性。充分利用这个天性会屡试不爽。这点,从现在的电视剧每集结尾内容可以看出:每次都是在大家认为的关键时刻结束,留给观众很多回想的空间。这些空间,就是悬念,每个人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猜测。这样的参与,使观众迫切想知道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也就乐于守着电视看下一集了。

如何让故事生动有趣?

方法一、倒叙法

平铺直述的故事,总会让人觉得乏味。

倒叙法,并不是将整个故事都倒过来叙述,而是将其中的某部分内容提前。可以将最能体现培训主题的内容提前,也可以将悬念提前,以引发学员兴趣。

电影中有一个类别叫悬疑片,这样的影片一直很受大家的欢迎,原因是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促使大家一探究竟。

在讲故事时,先提出一些悬疑,一开场就牢牢抓住学员的心,是个不错的方法。

如:

在《有效沟通技巧》培训中,我用一个故事开场。先说:“小张从工人开始做起,一步步走上管理岗位的,他很体谅员工的疾苦。但最近,大家看到平时乐观豁达的他,总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倒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方法二、共鸣法

能跟学员产生共鸣的故事,会很快拉近培训师与学员的距离。

如:在《销售技巧》培训中,我用一个态度恶劣的销售人员,使我们放弃了购买

自己非常喜欢的商品的故事,跟学员产生了共鸣,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方法三、现身说法

讲自己的故事,亲切、更有说服力。

如:在《积极心态》培训中,我就分享了自己的应聘故事:想应聘营业员,却因不会说广东话不符合条件,便转而应聘没有此项要求的商场经理,结果获得成功。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方法四、参与法

一个人要很生动地讲好故事,需要很多技巧。如果能让学员参与进来,用类似“故事接龙”的方式,请大家来补充设计故事情节,不但能弥补自己讲故事技巧的不足;这样的互动,也会极大地调动学员积极性和兴趣。

如:《干部应有职责》培训中,我讲了一个事必躬亲的李经理的种种表现后,请学员们来补充故事的结局。学员们很快达成一致:李经理很快就会下岗。我问及原因,大家非常积极地将我想要的答案说了出来,效果非常好!

 

方法五、视觉法

在讲故事的同时,配合视觉资料。如:简笔画、图片、视频、图表等,对故事的趣味性有很大帮助。

如:在《如何培育部属》培训中,我在讲一个新人扫地的故事时,就配上了如下的简笔画,学员们都说印象深刻。

        

5)数据法

当我们在开场时,给学员展示一些让人震撼,或出其不意的数据,会更有说服力。

如:

在给一家电脑主机配套生产的企业做《品质意识 》的课程时,开场我用了 1% 和100% 的对比,结合公司的产能,请学员计算出:当我们把不良率确定在1%时,每个月会有多少位客户遭遇到了可恨的100% ?而这样的“幸运”,极有可能落到自己头上。

通过这样的计算后,大家对品质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升。

 

在运用数据法时,数字一定要明确、权威。模棱两可的数据,只会弄巧成拙。

 

6)案例法

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运用案例法开场时,最好选取对培训主题而言,比较典型的,能在学员中引起共鸣的案例。

结合实际工作,请学员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回答案例中提出的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

既可以营造学习氛围,又可以引发学员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暖身方式。

案例法的选取方法,详见第三章: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7)游戏法

游戏法很常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场游戏需要跟培训主题相关,且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避免过份娱乐,喧宾夺主。

游戏法的有效运用,详见第三章: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

案例分享,请点击:

《如何培育部属》培训分享  http://suping4020.blog.sohu.com/115373268.html

 

3)哪些开场死得最快?

1、太过高调:吹嘘自己是中国第一……

2、说自己没有准备:

可能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就像中国人明明摆了一大桌子菜,还拼命说:没什么好吃的招待

你。但在培训开场时这样说,就会引起学员反感:没有准备来干什么?不尊重我们。

3、说自己是替别人来代课:

本意是想说:自己代替别人来培训,准备不充足时,还能有好的表现,想自夸一下。但这属于会务方面的工作,除非学员询问,不必特别解释,以免学员因为会务的不周而迁怒于培训师,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4、上场就挑战学员:

伤害学员的自尊和面子的语言和行为。本意可能是想建立自己的威信,但因未充分尊重学员而造成了敌对情绪,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课程顺利进行。

5、过分讨好学员:夸错对象、夸过了头

6、照稿子读:让人觉得死板、不专业

7、不顾及学员的感受:自我陶醉型,把学员当成了没有思想的土豆、白菜

8、没有激情:催眠型,语调没有抑扬顿挫,

9、过分展示自己:一味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专业和知识,容易引起学员反感

10、开场过于娱乐、花俏:用跟培训主题、内容无关的游戏、表演等开场,喧宾夺主

11、暖身时间过长 :舍本逐末,暖身只是为了娱乐学员,忽略了培训主题和内容。

 

实用工具:自我介绍的漏斗模型

企业内训师出场,都会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让学员认识自己,便于培训中的交流

2、简介个人经历和特长,建立威信

良好的开场,对于整个课程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少朋友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下面,我跟大家分享自己独创的“自我介绍的漏斗模型”。

 

 

http://51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9/11/29/10/28/125ed900453g215.jpg之 第一章第三节" />

企业内训师出场,都会做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让学员认识自己,便于培训中的交流

2、简介个人经历和特长,建立威信

良好的开场,对于整个课程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少朋友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下面,我跟大家分享自己独创的“自我介绍的漏斗模型”。

从上图可见:

自我介绍需要从自我期许(希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开始,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

具体而言,当我们给一次培训课程准备自我介绍时,首先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对象、目标、场合

1、自我介绍前三问

1)本次培训的对象是哪些?

了解学员,用他们感兴趣,或熟悉的内容进行介绍,容易产生共鸣。

2)自我介绍的目标是什么?

也就是:希望听完自我介绍后,学员将自己看成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希望学员认为你很专业,在自我介绍中就要突出这方面;如果你希望学员认为你有亲和力,在介绍的方式和内容方面,就需要与之配合。

3)场合

这里的场合,主要是指培训的正式、非正式。

正式场合的介绍,不能太随意,非正式场合,不宜太过严肃和死板。

另:有老板和高层领导参加的场合,在措辞和言论方面,也要特别留意。

2、自我介绍的原则

1、  简单明了

2、  生动

3、  影像化

我在做自我介绍时,说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会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来代替“悠闲生活”。

因为人的大脑喜欢想象,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也让人们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达到了影像化的效果。

运用:

可以将漏斗最上方的所有内容列出,根据不同的对象、目标和场合,制作不同的模板。每次培训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3、如何做自我介绍?

1)在名字中做文章

案例:

张悦在《有效沟通技巧》中的自我介绍是:“大家好!我叫张悦,弓长张,愉悦的悦。父母起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天天快乐。今天,也希望我们能够在有效的沟通中,度过快乐的一天。”

点评:从“悦”延伸到快乐,给培训现场带来了轻松的氛围,建立了亲和力。

 

2)从自己的经历出发

案例:

刘飞在《销售技巧》培训中说:“大家好!我叫刘飞。我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因为最近的十年来,我一直从事销售工作,从基层做到销售总监。职位虽然不断改变,但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推销自己。这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点评:

刘飞巧妙地从自己的名字说到空中飞人,进而介绍自己的经历。虽然短短几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销售人员的成长,也透露出了刘飞丰富的销售实战经验,快速建立了威性。

 

3)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联想

案例:

在《高绩效团队》培训中,孙迪说:“看到“高绩效团队”这个词,我想起自己两年前带的一个销售团队。这个本来是整个集团中业绩最差的团队,我花了半年时间,让我们成为了集团中的NO.1。大家想知道我是如何做到的吗?”

点评:

从课程主题和内容,联想到了自己带团队的成功经验,不但引发了学员的兴趣,且更有

说服力。

 

4)从案例中导入讲师本人的资料

案例:

在《时间管理》课程中,我会用先展示一个时间管理的失败案例(小张工作没头绪,总被上司骂,她说:“工作这么多,我有什么办法?”),并问:“大家赞同小张的说法吗?”。学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又问:“大家认为是否能在4年内,获得16年的工作经验?”大多数学员会说不可能。我接着说:“其实完全可以,这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是有效时间管理的结果。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我 4年获得16年工作经验的秘诀。”

点评:

用身边的案例开场,提出问题,再引出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段亲身经历,跟培训主题《时间管理》契合得非常好!

 

二、凤尾---结尾

很多年前,我去参加过一次《时间管理》的公开班。培训师用了当时很新鲜的“如何将回形针、石子、傻子装进瓶子”的问题开场,效果还不错!

不知道是老师自己的准备不足,还是本身授课技巧的问题,他在内容安排上,明显的前松后紧。起初他海阔天空,培训结束时,赶得很厉害,让我联想到了晚点的列车,在进入终点站前的冲刺。讲完所有内容已经拖堂了,这位培训师在讲完最后一章的内容后,说了句:“不好意思,我拖堂了。谢谢大家”。然后,就灰溜溜地走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虎头蛇尾”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做事情要善始善终,而培训师呢?常

常忽略了结束语的重要性。

1、结尾的作用:

1)梳理学员思路

2)重申重点,加强学员对培训内容的记忆

3)了解学员反应,答疑解惑

4)激励学员行为改变

5)引入下次课程

6)培训需求调查

 

2、结尾的方法

1)首尾呼应:

与开场相呼应,如:开场时留有一个悬念,结束时给出答案或总结。如:开场时,我们承诺要达成几个目标,结尾时,需要跟学员确认,这几个目标是否达成?若有疑问,及时解答。

 

案例:

在《时间管理》培训开场时,我请学员们用一个字描述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

学员们大多回答:忙、烦、累。

培训结束时,我说:“课程开始时,大家用忙、烦、累来描述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

我想,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经过6个小时的学习和分享,我们知道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所以,一切操之在我。而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呢?我们今天已经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了相关演练。请问:大家现在对于改善目前的忙乱状况有信心吗?”

学员们回答:“有!”

我再说:“好的!我也相信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为自己带来轻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祝福各位!感谢今天6个小时的精彩参与和分享,谢谢大家!”

台下掌声如雷。

 

2)要点回顾:

培训师带领学员,将课程要点,像演电影一样过一遍,以加强记忆。

案例:

在一次《有效沟通技巧》培训的结尾,我说:“今天我们从沟通的前提、与上司、部属的沟通技巧,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分享。其中,在沟通的前提部分,我们花了不少时间细化沟通的三个前提:尊重、信任和双赢。这样的细化,让我们将看起来很虚的名词,落实到了我们工作、生活中的点滴之中。细节决定成败,不仅仅适用于管理,也适用于沟通。在与上司沟通的技巧中,我们重点分享了如何进行换位思考?在工作中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把上司从假想敌变成伙伴,这也是我们转换角色的关键所在。与部属的沟通,关键在于清楚的指令、及时反馈和追踪。这方面,我们用大量的案例和演练来强化这个薄弱环节,相信大家已经深有体会。我听到很多朋友跟着我在回顾课程内容,看得出各位非常用心!也希望大家能够学以致用,让我们沟通更顺畅!工作更高效!生活更美好!谢谢大家!”

 

3)总结提炼:

针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

案例:

同样是一次《有效沟通技巧》培训,我在结尾时说:“虽然我们今天分享了不少跟上司、部属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但在实际运用中,只要我们掌握一个原则: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就会事半功倍!也希望今天的培训,能帮助各位天天保持现在这样的好心情!”

 

4)引经据典:

结合培训主题和内容,用名言、典故等结尾。

有朋友问过我:如果记不清出处的名言、典故时,应该怎么说?

我的回答是:不要说!哪怕以自己自创的“名言”替代,也比模棱两可要好得多。

案例:

在一次《企业内部讲师》培训结尾时,我说:

“虽然这两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培训师应具备的方法和技巧,但没人会因为两天的培训,就成为优秀的培训师。因为培训师,是个厚积薄发的职业,需要我们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专业经验,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练中,提升自己的授课技能。我非常喜欢杨澜的一句话: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从这两天各位的精彩表现中,我相信:大家都非常渴望快速成长,让我们用行动来达成这个共同的愿望吧!祝各位:快乐成长每一天! ”

在台下的学员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决心和信心。

5)小组竞赛:

这是一种用小组竞赛来重温课程重点的方法。先制定规则:抢答,首先举手的小组获得优先权。答对得一颗星(或10分),答错不扣分。最后星最多(或分数最高)者获胜,给予奖品。而落后的一组,则接受“惩罚”,如由优胜组指定服务项目(为大家做一件事情,如肩部按摩,背着走一圈)。在这样的氛围中,加强对培训内容的记忆。

案例:

在一次《5S管理》培训结尾时,我说:“虽然我们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但还有一个让各位展示所学的机会。现在我们对今天的内容,做几个测试,以小组为单位抢答,获胜的一方,将享受到落后组的指定服务。……”

通过抢答环节,学员们轻松地复习了所学内容,印象深刻。在优胜组享受了指定服务后,引导大家彼此感谢,结束课程。

 

6)活动调查

这种方法,主要是收集学员收获和问题,为下次培训做调研,适合系列课程的开发。

我常用的有两种方式:

² “带走和留下”

在培训结束后,请每位学员将自己“带走和留下的”东西写下来。其中,“带走”的,是学员的收获,“留下”的,是学员的困惑和需求,汇总后,作为下次课程开发的参考。

² 九宫格

运用前面开场部分的“九宫格”来做调研:其中八格中,四格写今天的收获,四格写问题和困惑。

“带走和留下”相对比较随意,对学员没有特别的限制。收集到的信息也比较有限。

 九宫格要求具体(收获、问题各四个),并引入了竞争机制,现场气氛热烈,且信息量大。

8)故事结尾:

用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结尾,可以起到深化主题,激发学员思考的作用。

如:一次《人际沟通技巧》培训,我用下面一段话结尾:

约翰.库缇斯,他没有腿,但能游泳;他没有腿,但能驾车;他没有腿,但依然能成为世界激励大师……开场前,有不少朋友看过他的视频了,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他的那句话: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如果今天回去,如果我们没有运用所学,就不会有收获;如果我们在运用时遇到困难和挑战时,让我们对自己说:没有不可能!

这个结尾,引发了学员们的思考的同时,也增强了学员培训后运用的信心。

 

9)引导号召:

引导学员采取行动。电视购物广告在最后一句通常是:“快拿起你手边的电话订购吧。”就是典型的引导号召型结尾。

如:

在一次《问题分析与改善》培训结束时,我问:“今天大我们学习和演练了剥洋葱法、层别法和鱼骨图这些问题分析和改善工具,大家有收获吗?”

学员们回到:“有!”

我说:“今天的培训结束,只是学习的开始。因为培训的目的是:学以致用!是否真正有收获,取决于培训后各位的表现。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总结GE的成功秘诀时说:你们知道,但我们做到了!我将这句话送给大家,也希望我们能够做到,大家有信心吗?”

台下响起整体洪亮的:“能!”

 

综合运用

我们一般都会将上面的方法结合使用。

 

案例:《如何培育部属》课程结尾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为什么要培育部属?培育部属的原则和方法。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各章的内容……请问,大家还记得张瑞敏说的那就话吗?部属素质低下不是您的错,但不能提升部属的素质,就是你的错! 所以说,培育部属是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今天,我们不但认识到了这一点,还做了很多讨论和演练。请问,对大家而言,今天的培训是结束还是开始?没错!知道不等于做到,不断演练才会熟能生巧,大家回去后,能够积极运用今天多学的知识和技能吗?大声告诉我,你们因此而让工作更轻松吗?好的,看来大家很有决心,我期待着各位的行动,也祝大家工作愉快!谢谢各位今天的精彩表现! ”

 

点评:

上面这段结束语,综合运用了:要点回顾(培训大纲和要点)、引经据典(张瑞敏的

话)、总结提炼(培育部属是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引导号召(期待行动)  

 

相关阅读:    2009-10-18 《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说明 

                 2009-10-20 《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之 序

                  2009-10-23 《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之 答疑

                 2009-11-09 《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 之缘起

                  2009-11-12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 之 第一章第一节

                  2009-11-22 如何缓解紧张情绪?--《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 之 第一章第二节

                  2009-12-06 如何应对不同学员?--《培训师成长手册》书稿连载 之 第一章第四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