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合理流动性
夏汉平
流动性体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是平衡安全性、盈利性的杠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银保监会2018年第3号令)规定:流动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流动性匹配率、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其中除流动性比例外,其余主要适用于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商业银行。农商银行系统常用的是流动性比例(监管指标)和存贷比(监测指标)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监管标准为≥25%,2022年全国银行业平均62.85%,农商行系统平均74.94%,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是监管部门按季分机构公布的六个主要监管比率中,表现最好的指标,说明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水平高,面临的支付风险小。流动性比例并非越高越好,如果流动性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过大,势必影响资产的盈利能力,理想的流动性比例是既能“保开门、保支付”,又能充分运用资产,获取较高的收益率。
存贷比=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该指标原是监管部门对流动性的一个监管指标,监管标准为75%;2015年10月1日实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后,存贷比变为监测性指标。2022年全国银行业平均存贷比为78.76%。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没有硬性要求75%,从盈利性角度讲,存贷比越高越好;从安全性角度看又不宜过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