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今译: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锋芒锐利,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不能传之数代。富贵而骄,必然自寻其咎。
功遂身退,才得自然善终。
注释:(1)持:抓,执持。盈:溢出。(2)已:停、止。(3)揣:捶之。锐之:尖锐锋利,意为锋芒毕露。(4)咎;祸害。(5)遂:完成。(6)天之道:天地自然的规律。
评述:保身之道,功成身退。
天道循环,聚散有时。人之立身,观天之道,依道而行。有如流水,顺势而行,依势而止。以人之力,逆势而行,可成一时之功,终究难以持久,非长生久视之道。
自古风流人物,代有英雄豪杰。风云一时者众,功成善终者寡。归根结底,时势所趋。成就事业者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进。断送事业者,背逆时代的发展而行。时势造就英雄,英雄败于执持。天下由成功而失败者,一是过犹不及,二是不知身退。天下事物,聚而生,散而亡,势所必然。斗转星移,月盈月缺。寒来暑往,春生秋藏。顺其势而进者生,顺其势而退者保。
生命系统的运行法则,在于与环境建立一个动态的平衡。维持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可持续循环。欲使系统状态强盛,就必然地设法扩大物质与信息的流量。就有可能打破生命系统与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持而盈之”,这种不断扩张系统强势的努力,必然地打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危及系统的可持续性。因此说,过犹不及。
天下万物,有兴有衰。乘其兴而进则昌,逆其衰而进则亡。盛兴之极,衰退之始。因此需知事物是否有盛极之相,是否有始衰之兆。兴衰的原因,在于事物与其环境的系统平衡。及时地从盛极而始衰的事物上退出,便是保身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盛之已极,促其更盛,催其早衰而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事物以常态运行,能够较好地保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可以持久。事物以非常态运行,极易打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极易崩溃。以揣而锐之的非常态去运作事物,速成而后败。故不能长久。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生命的本意从自然规律来说,就是长生久视。当生命终结时,身后的一切对他都没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生命的过程。如何确保这个过程,不会过早地夭折,确保这个过程尽可能地达到自然的极限,便是生命追求的主题。获取维系生命的物质流与信息流,只是服务于生存的手段,而非生存的目的。没有足够的物质获取,生存就受到威胁。因此生存竞争,获取足够的资源是必然的规律。然而,获取生存资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获取生存资料本身,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这个代价损及长生久视这个目的时,是否值得付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身之不存,财又何益?因此,物为生人或者人为物死?必须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选择。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金玉满堂也好,茅屋被褐也好,顺其自然把。“天之道,损不足以补有余,人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是一切时空的规律,人之道是有限时空的规律。故人之道终究要服从天之道。
金玉满堂何来,无非顺应时事而来。因此欲得金玉满堂,必先知时事兴衰之道。顺应时事而为则诸事可成。知时事之兴旺有得,不知时事之衰有失,则得而复失。逆时而动,越是持而盈之,则失去越快。
金玉之为何物?人际信用之凭证而已。因此金玉之有价值,也有其相应的社会背景与条件。当人际信用凭证不能有效建立时,金玉与泥沙无异。因此,与其守金玉,不如守自然之道。
富贵本不是什么过错。富贵而骄就危险了。从生存竞争的角度来说,富贵则代表竞争所得,代表支配社会资源的权数,也是别人争夺的目标。富贵便有更大的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更有助于破坏竞争中的均势,导致系统平衡的丧失,导致系统合作基础的丧失,导致环境寻求恢复平衡的全力反击。这种反击有可能是借助于破坏现有的竞争与合作的规则来实现的,几乎必然强制性地迫使失去平衡的社会系统再次趋向均衡,损有余便成为必然事件。因此富贵而和,主动地调整自身以保持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便是富而存身之道。富贵而骄,以一己之力与社会系统相对抗,自取灭亡之途。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