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文化杂谈健康 |
分类: 热点话题 |
老人离世六年才被发现的背后
据《东楚晚报》报道11月24日,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一位孤寡老人被发现死在家中卫生间的洗衣机后面,已只剩一堆白骨。6年前,因发现老人失踪,相关单位人员和老人的侄儿等曾一起进过老人家,但是没有发现他。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得令人心酸!笔者想问,老人的亲属、原工作单位相关领导、街道工作人员、社区民警,你们扪心自问,尽到责任了吗?
当然,说太多责怪的话,已无济于事。此事背后,有太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一是义务。作为晚辈,对于老人应尽到赡养的义务,此事件中,老人的侄子,如果他能与老人保持常态联系(这是你的义务),或许能第一时间发现老人在家中发病、或意外,或许能避免惨剧的发生;作为关系人,比如街道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等,如果能够给独居老人多一些人文关怀(这是你们的职责所在,是义务),或许,这个老人能多享受几年晚年生活。
这幕惨剧也警示我们,尤其是不在老人身边的晚辈该如何孝敬老人。
首先,与老人没有生活在一起的晚辈,一定要保持与老人的常态化联系。如果上述事件中,老人的侄子能与老人保持常态联系,或许能第一时间发现老人在家中发病、或意外,或许能避免惨剧的发生。与老人的联系,不说早中晚电话沟通,至少要做到每天一次电话交流。
其次,为老人配置能够时刻掌握老人动态、与老人通话并能实时监控老人血压、脉搏等健康状况的定位腕表。目前,市面上已经有这样的产品出售,价格也非常便宜(千元以内)。老人佩戴了这样的产品,作为晚辈就能掌握老人所处的位置,也能实时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
第三,老人身边必须有人照顾。作为晚辈,尽可能地将独居长辈接到自己身边,以便于时刻照顾。若居住条件不允许或老人不愿意,可为老人聘请一个保姆,照顾老人的起居。
第四,时刻关心老人的健康状况。很多老人由于不愿影响晚辈的工作生活,往往会在晚辈询问身体状况时报喜不报忧。作为晚辈,不能轻信老人的说法,而应定期带老人去体检,一旦发现老人生病,立即安排就医,不能延误。
二是体系。目前,我国养老体系尚不健全。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是,公立养老院软硬件及服务水平较差,私立养老院条件很好却收费昂贵,处在起步阶段的社区养老也存在诸多问题,绝大多数的居家养老则由于晚辈的照顾不周而令老人难以安享晚年。
可以说,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体系迫在眉睫。在现有国情下,笔者的建议是中国应尽快建立以政府保障为主,居家养老为次,商业养老为辅,慈善救助为助推的综合养老体系。具体如下:
一是政府保障:由各级政府在辖区内开设养老院,为老人提供免费养老服务。主要保障对象为没有养老能力且失去子女的老人。主要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老人的低保金及养老金,慈善机构捐赠,服务人员以义工为主,在民政局工作人员领导下为老人提供服务;
二是居家养老:老人居家,由老人的子女或雇佣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方式适合老人具备养老能力或子女具备赡养能力的群体。
三是商业养老:养老服务机构开设养老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高端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方式适合富有(老人或子女)人群。
四是慈善救助:由公益机构牵头,向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募捐,所捐款物用于资助政府保障的养老院所服务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