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房产城镇化房价调控 |
分类: 独到见解 |
新型城镇化不会助推房价上涨
文/吴其伦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此消息一出,房地产界群情激奋,有人说,新型城镇化的结果是助力房地产业,有人声称城镇化战略意味着中国依然视房地产业为支柱产业,甚至有人欢呼城镇化将助推房价上涨。
对此观点,笔者严重不予苟同,核心观点如下:
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房地产关系不大
首先,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房地产关系不大。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力量是农业经济产业升级所涉及的各类主体,包括地方政府、现代农业企业及上下游产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等,房地产企业充其量只能算是配套服务商而已。因此,新型城镇化不会助推房地产业发展。
其次,在以往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已经过度房地产化,各地房价泡沫大量堆积,在很大程度上抬高了民众生活成本和商家的生产经营成本,已经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深陷土地财政之中,盲目超前规划,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造成产业发展失衡,虚拟经济泡沫化,投机之风愈演愈烈。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政府一定会严加防范,不会走城市化老路,绝不会依靠房地产业来推动新型城镇化。
第三,如果新型城镇化寄希望于房地产业来拉动,就注定会失败。支撑理由在于:一是城镇不具备外来人口吸附能力,只能依靠农民转市民,城镇商品房市场不会兴盛;二是农民都有住宅,城镇化过程中农民不会花钱买房,绝大多数是通过动迁补偿获得住房,城镇房地产交易不会兴盛;三是脱离开农业产业升级的城镇化不利于农民获取长久收益,一定是不成功的。
二、城镇化不会助推房价上涨
首先,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获得住房的方式不是通过购买,绝大多数是通过拆迁安置和土地补偿。加之,农民都有住房,欲令农民住进城镇,为其提供满足不低于原本住房标准的住房是最基本的,而这些住房只能是需要农民土地的企业提供,其价值很难显化为价格;
其次,房价上涨将在很大程度上加重进入城镇农民的生活负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农民不满,激化社会矛盾,从而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三,城镇对于外来人口的吸附能力不足,商品房市场需求普遍偏低。目前,绝大多数城镇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力落后,对于外来人口的吸附能力普遍偏低,商品房需求也严重不足,房价没有上涨动能;
第四,由于需求难以持续增加,城镇住房难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且不会快速上涨。这样,城镇住房难以激发投资客的投资欲望,缺少投资拉动的商品房市场,价格上涨是不太可能的;
第五,新型城镇化是通过土地集约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民市民化。在土地集约过程中,农民的一部分土地将用来建设城镇住宅,而建设主体是大型农业企业及相关产业企业。因此,城镇住宅用地不需要采用招拍挂,土地价格不会被推高,房价也就不会被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