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卢展工书记呼吁取消农民工称呼叫好
(2011-12-21 18:07:11)
标签:
河南书记农民工文化农村杂谈 |
分类: 热点话题 |
为卢展工书记呼吁取消农民工称呼叫好
吴其伦
日前,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全省社科专家座谈会上表示,“农民工”这个称呼是对进城务工人员一个很大的歧视,呼吁取消这个称呼。卢展工说,“叫农民工很没有道理,你可以叫合同工啊、临时工啊,这都可以区分其身份。他说,多少年以前,有个城市要搞农民工节,结果农民工都不响应,导致农民工抵制。农民务工到哪里就融入到哪里,逐步地变成我们的市民,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和谐。户籍制度改革,应该跟上了。取消农民工这个称呼,我们河南要带头。”
读罢此消息,笔者不禁为卢书记叫好!为河南带头取消“农民工”称呼叫好!依笔者看来,相关部门应尽快研究,出台政策取消“农民工”一词。
首先,我国户籍制改革已令“农民”一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农民工”一词的说法已不符合逻辑。“农民工”一词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张雨林教授1983年提出来的。农民工,又称民工,简言之是指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即其农民身份还未能得以转换而又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生产经营的群体。“农民工”一方面具有农民的身份属性,另一方面从事的工作却是产业劳动。
近年来,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公安部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公安部的消息显示,已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陕西。)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统一了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统称为居民户口。
其次,如果继续沿用“农民工”的称谓,将使这个称谓更加概念化、脸谱化、歧视化,对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尤其对外来务工人员融入社会大家庭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将打击外来务工人员在所在城市的工作激情。
第三,各地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程度已大大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已能在很大程度上融入当地社会。在上海、江苏等很多地方,外来务工人员在所在城市享受综合保险;在教育、居住等方面享受优惠;子女就读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当地居民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态度较之以往有显著改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上海人将外来务工人员称为“乡下人”,现在,这样的说法已很少听到了;上海人与外地人组建家庭的例子日益增多;在全国各地,当地人对外来务工人员已经很少用“农民工”一词。所有这些都显示,当地人已不再歧视外来务工人员。
综合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农民工”一词确应退出历史舞台。而欲达此功,媒体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况且,“农民工”一词也只有在媒体报道中才有较高的频率出现,因而,媒体有责任为外来务工人员正名。
故此,本人认为:所有媒体在做相关报道时应弃用“农民工”一词,代之以“某某公司员工、某某行业工人”,如:建筑工、装修工、装卸工、保洁工等。或者,如卢书记所说,称为临时工、合同工也未尝不可。这样,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充满自信,让他们在为城市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时又能够过上温馨的生活,感受到城市的尊敬和爱意,感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浓郁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