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房价开发商保障房投机政府 |
分类: 独到见解 |
政府应令非主营房地产央企开发保障房
吴其伦
今年3月18日,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央企地产业务的具体情况。国资委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还有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正在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后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并给出了15个工作日拿出有序退出方案的限令。
但现在距离国资委发出的“清退令”已过去8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仅有中远集团、中国航天、中石化、中石油等7家央企挂牌转让其不足20家地产子公司的股权,剩余71家央企超过200家地产公司至今未见动静。
此际,舆论界出现了一些质疑国资委的声音,他们大多对国资委及非主营房地产央企持批评态度。更有甚者,银行已经根据监管部门下发的“红名单”,要求分支行对名单中所列示的16家房地产央企提供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授信额度,对除了16家之外的房地产央企,存量贷款要采取保全措施,尽早回收。存量到期收回的,项目贷款无法续贷。原则上不得对16家以外央企提供新增房地产开发贷款。
对此,笔者深不以为然。国资委是在今年年初时央企屡夺地王的背景下作出清退令的,此举是希望央企退出拍地竞争,以期缓和高房价所带来的矛盾。
2009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各地房价出现疯涨,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央企纷纷进军商品房市场,各地地王大多数被央企夺得。央企此举深受业内外诟病,很多人认为央企争当地王势必推高房价。对此,笔者持相反观点。因为,在目前中央遏制高房价的方略之下,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的央企的负责人将按中央授意降低获利预期,而不太可能像民营开发商那样随意定价、哄抬房价。这样,央企在夺得地王后,将进行合理定价,从而对遏制畸高房价起到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在开发商及其利益代言人的误导之下,很多民众都误认为地价推高房价。事实上,近年来房价之所以出现疯涨,是由于开发商过度追求暴利、投机客疯狂炒作、银行违规放贷等因素造成的,地王与畸高房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况且,央企退出房地产依然难以改变地王频现的格局。故此,国资委逼央企退出拍地竞争,并不能从根本上缓和高房价所带来的矛盾。
在笔者看来,央企可以不参与中、高端商品房市场竞争,却不应退出房地产市场,兴建保障房是上佳之选。日前,住建部正在向各地发出《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提出,2011年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相比 2010年的 580万套,增长72.4%。而计划新增的420万套住房中,公共租赁房将占主要部分。
依据住建部公布数据,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将达到580万套,预计投资超过8000亿元。如果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1000万套,较之2010年建设规模又增加了420万套,新增投资超过6000亿元。以此计算,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或将达到1.4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建设量,资金压力是可以想见的。如果这些资金完全寄希望于地方政府筹措,显然是很吃力的。而若借重这些非主营房地产央企的资金、人才、土地储备等优势进行保障房建设,既可减少央企在商品房领域的竞争,又能缓解地方政府保障房建设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