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放房屋券推动农民进城买房荒唐至极
(2009-02-13 17:33:07)
标签:
房价房产房产商救市房屋券 |
分类: 建言献策 |
发放房屋券推动农民进城买房荒唐至极
吴其伦
日前,国家统计局办公室毛盛勇提出一项通过实施房屋劵制度,以提振住房消费、增加城市化率的建议。根据他构想的测算,以全国农民约一半进城、农民在农村房屋每平方米100元计价,至少可以释放盘活约1万亿以上的农村资产。
建议提出,可以由政府成立一个相应的“房屋银行”,面向有在城市购房意愿的农民工,对其在农村的房产进行合理评估作价,发给其相应价值的“房屋券”。农民持“房屋券”到城市购房时冲抵相应价值的房款,也可以作为抵押进行贷款。开发商则凭“房屋券”到“房屋银行”兑换相应数额的货币。
毛盛勇认为,这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也成为目前激活房地产市场的重要途径。在大量消化城市的闲置商品房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出大量的农村宅基地。“可以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他说。
此建议一经披露,便引来热议。对于此建议,笔者的观点是:极其荒唐,甚至可以说是到了荒唐至极的程度!理由如下:
一、发放房屋券给农民绝难缓解目前房产市场矛盾。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购买力与房价之间的矛盾,其主要体现在开发商硬挺房价导致成交量持续低迷。欲缓解这样的矛盾,唯有在减轻购房者负担的同时,令开发商大幅降价来激发市场需求,在这一方面,政府一经做了很大的努力。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矛盾还体现在商品房市场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应以首先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为主,而不应主次不分的将本无购房需求的农民工引入购房大军。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发放房屋券给农民绝难缓解房地产市场矛盾,相反地,房地产市场矛盾将因此而变得复杂起来。
二、发放房屋券给农民工难以有效激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以上海为例,来沪务工人员平均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其年收入在20000元左右,其工作十年也不过20万,而在上海买一套100平方的房子至少要100万。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欲令其在所务工城市买房,需要向其发放相当于房款至少80%的房屋券,才能实现其购买行为。
试问毛盛勇,我们能有这么多的房屋券来发放吗?即便是有那么多房屋券可供发放,可农民工真的会将自己的辛苦所得变成一套房子吗?因而,笔者认为,发放房屋券给农民工难以有效激发市场需求。
三、绝大多数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没有在所务工城市买房的意愿,向其发放房屋券显然不能引起兴趣。绝大多数背着行囊远离家乡的农民工,其进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多的赚钱,而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欠缺,其赚钱的过程又是相当艰辛的。
赚了钱之后,我们的农民工朋友首先想到的是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诸如在家乡建房、给家人添置生活用品等是其合理的意愿,而在城里买房最多只能是其梦想而已。
试想,给从没认真考虑在城里买房的人发放房屋券,与给食草动物以肉食何异?此举万难激发其兴趣。
四、向农民工发放房屋券将造成新的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从而激化社会矛盾。目前,我们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房市场是以买卖双方的供需为主要表现形式,我们的民众是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实施其购买行为的。而一旦向农民工发放房屋券,则势必造成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从而激化社会矛盾。试问毛盛勇,农民工能得到房屋券,城市工能得到什么?
五、发放房屋券给农民工进城买房是一项不可执行的荒唐建议。我们评判一项建议的优劣,关键看是否可执行。诚然,毛氏建议的出发点是好的,可其可执行性几乎为零,说其荒唐实不为过。因为,如下问题万难解决:
1、房屋银行的钱从哪来?
2、银行愿意接受以农村住房作为抵押贷款标的物的事实吗?
3、农民工房屋价值如何评估、由哪个机构评估?
4、房屋券如何管理、发放?
5、如何杜绝房屋券发放及使用过程中的造假、权钱交易?
6、农民工以房屋券在城里买的房子,其产权如何界定?
7、农民工是否愿意将自家房屋折算成房屋券?
8、农民工在城里买房后,家里的房子权属归谁,是否要还清房屋券款项才能收回呢?
9、若农民工在城里失业了,其在城里的房子能给其带来什么?
10、中国各地经济状况相差很大,房屋券的核定及使用是否依地域不同而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