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企业识人之道

(2008-04-12 10:44:17)
标签:

人才

房产

分类: 经营管理
 

浅谈企业识人之道

吴其伦

很多企业家都知道,企业的发展当以人为本,也都知道用人以长、用人不疑、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理念。可我们也发现有很多企业家在相人、识人、用人方面缺乏系统的认识,从而引发诸如人才流失、人才缺位、人才投入性价比偏低等现象,甚至因用人不当导致出现不必要的麻烦(诸葛亮之用马谡即为典型的用人不当)。当然,对于企业用人之道,可谓见仁见智,本人的观点是:知人善任。而欲达知人之功必先识人。那么,如何识人呢?以本人多年的经验来看,识人可分五步:观体貌、察神态、探言辞、辨志向、考智能。

观体貌。企业用人,首先要考虑的是其健康状况,因为,只有健康的员工才能持续地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从其体型、相貌等方面可知大概。

就身材而言,以整个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均衡、匀称为佳,因为拥有这样体型的人其健康状况大多是很好的。曾国藩在选人时对人身材方面的要求是:“人的个子可以矮,但不要矮得像一头蹲着的猪;个子也可以高,但绝不能像一棵孤单的茅草那样耸立着。从体形来看,体态可以胖,但又不能胖得像一头贪吃的熊一样的臃肿;体态瘦也无妨,但又不能瘦得如同一只寒鸦那样单薄。”

就相貌而言,以五官端正并相互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为佳,因为这样的人大多亲和力较强而又不会给人惊艳的感觉。相反,如果一个人到四十还不能修炼出一副可亲的面容,则此人必有问题。很多企业在选人尤其是选女性员工时,往往会以其是否漂亮来决定录用与否。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无论男女,其美貌会给他人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令他人愿意与之接近。可问题是作为一个人才,仅有外在美是不够的,而事实上,一个人深厚的内在修为会为其增色许多。比如,营销大师原一平就是凭其深厚的内在修为来弥补容貌的不足从而成就伟业的。

察神态。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明了其生活态度、工作作风、自信与否等。而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两只眼睛里。眼睛处于静态之时,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合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双眼处于静态之时,目光清明沉稳,旁若无人;处于动态之时,目光暗藏杀机,锋芒外露,宛如瞄准目标,一发中的,待弦而发。以上两种神情,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拥有这样神态的人,是可用之人且往往会有大成。

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有如萤火虫之光,微弱而闪烁不定;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有如流动之水,虽然澄清却游移不定。以上两种目光,一是善于伪饰的神情,一是奸。两眼处于静态的时候,目光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动态的时候,目光总是像惊鹿一样惶惶不安。以上两种目光,一则是有智有能而不循正道的神情,一则是深谋图巧又怕别人窥见他的内心的神情。具有前两种神情者多是有瑕疵之辈,具有后两种神情者则是合而不发之人,都属于奸邪神情。拥有这样神态的人大多不可用,即使其有独特技能,用之也当谨慎。

探言辞。从一个人的言谈,可以了解其条理性、执行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状况。一个人说话时主旨清楚、简明扼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并能积极与对方互动,则其必为思维敏捷、逻辑严密、执行力很强的人,这样的人是可用之人。当然,对于那些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且有充分准备的人,要出其不意突破其准备的内容来考察其语言风格的真实性及随机应变能力。而说话吞吞吐吐、主次不明、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者,要么学识不足、经验欠缺,要么就是不善交际、缺乏自信,这样的人不经锤炼是不堪一用的。

和一个人交流时,我们不仅要听其语言内容,还要关注其神态、动作、声音等。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表情僵硬、缺乏肢体语言配合、缺乏眼神交流,则其要么是缺乏社交技巧,要么就是强作镇定、缺乏自信,无论其语言组织得多么好准备得多么充分都难以打动对方。这样的人不经锤炼是难有所成的,企业在选用这样的人时要谨慎。

从一个人的语言风格也可以看出其生活态度、个人性格、思想境界等。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直爽简明型。一般我们形容某人说话直率,往往使用心直口快,想到什么说什么。这种类型的人,多半坦诚、直接,胸无城府,说话不会拐弯抹角。这样的人值得信任、容易交往,精神饱满,做事热情冲动,对朋友仗义豪爽。但任何事物必然有其两面性,这种语言风格也很容易出口伤人,说话太直接、太真实,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有时候难免会“伤人自尊”。

2、婉转含蓄型。这是同上一种语言风格相对而言的,正如宋词有以辛弃疾、苏东坡为代表的豪放派,相对的是以柳永和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具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属于感情细腻、敏感多疑型。他们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时刻注意别人内心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属于非常理性谨慎型的人,说一句话前会不断权衡,懂得怎样拿捏分寸。但常常会给人不真实、不坦率的感觉。这种人内心想法颇多,又不愿对旁人随便倾诉,容易给自己造成较大压力,比较抑郁。

3、幽默风趣型。一个人的语言往往蕴含着智慧。诙谐、幽默的语言不仅仅能逗人开心,也是智慧的体现。拥有这种语言风格的人多乐观开朗、聪明活跃。他们往往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有他们在,就能够避免冷场的尴尬,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

4、一板一眼型。一板一眼形容人说话做事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样的人大体而言比较保守,谨小慎微,性格比较沉稳,稍显内向。这样的人不会乱开玩笑,说话极有分寸,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但有时候过分规矩,反而会显得呆板、固执,“较真儿”,给人以不通情达理的感觉。

辨志向。一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和发展方向,而对其志向的把握则要通过问询、试探、反证来进行。通常在面试时,主考大多会问及应聘者一段时间(三年、五年)的人生规划或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很多主考都会得到比较满意的答复,因为大多应聘者都是有备而来的。

事实上,这样的问询是得不到真实答案的。我们要采取迂回的问询方法,比如说,要求应聘者回答自己对事业与家庭关系的处理方式与态度、要求应聘者阐述对成功人士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应聘者就热点话题(比如藏独、圣火、国际争端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故意流露出一些反社会性的观点、和应聘者阐述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定位与看法并令其做出评价等。这样,将会令应聘者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暴露出自己的理想、追求与价值观。

考智能。我们在选人时,都要考察其智能,因为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智力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将来能对企业做出贡献的大小。故此,很多企业在选人时会采用出题的方式,有的是出智力题,有的是出专业题,有的甚至是出一些无聊的心理测验题。在考试方式方面,有的采用口试,有的采用笔试,甚至有的企业在招聘时还架起摄像机对应聘者智能方面测评进行全程录影。

从实践来看,无论出什么样的题,也无论是用什么方式对应聘者进行考试,都难以得到真实的满意的答案。因为,在进行考试时,我们撇开高分低能不说,仅就企业考试而言,题目出得太简单或太难,都不能考出应聘者的真实水平,况且,有很多应聘者在面试前都会做充分的准备。

那么,我们如何来考察一个人的智能呢?以本人多年经验来看,惟有实际案例方可测出一个人的智能。我们在面试时针对不同岗位为应聘者设定相应的工作令其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然后,视其完成情况对其做出品评,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比较接近应聘者的真实智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