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烈吁请教育部叫停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

(2008-02-21 17:51:02)
标签:

我记录

我的生活梦想

教育部

中小学

京剧

文化

分类: 热点话题
 

强烈吁请教育部叫停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

吴其伦

据《京华时报》报道,教育部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北京作为参与试点的地区,从新学期起将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该市教委体美处副处长王军介绍,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并在10个省市区各选2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目前,15首京剧教学曲目已经确定,根据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唱段,《穷人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经典“样板戏”京剧唱段都入选。教材编写和光盘研制工作也已启动。

“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王军表示,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市教委曾开展的本市义务教育音乐、语文教学质量监控显示,多数学生在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中得分很低。开设京剧课后,教师不能简单满足于演唱技巧的教授,而应将曲目背后的故事,如何理解京剧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目前,北京市参与试点的中小学名单正在确定中,王军表示,各校在正式开课前,市教委还将邀请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

读罢此新闻,本人倍感惊奇!教育部竟然能够做出这样的荒唐之举!试问,教育部有何权利将一个剧种作为中小学生的课程?又有何权利错误引导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兴趣?对此,本人的观点是:教育部实在不该错误引导学生的兴趣。理由如下:

首先,开设京剧课不能达到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提高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学了京剧的人并不代表其就对民族文化有较深层次的了解,同样道理,对京剧有兴趣的人不代表其就能提高其民族文化的学习意识;懂得欣赏京剧的人也未见得就一定能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况且,民族文化的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不应该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强化。

其次,在中小学阶段开设京剧课对其他民族艺术形式是不公正的。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京剧作为一个剧种充其量只能说是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之一朵璀璨的浪花而已。现阶段,很多民族艺术形式在中小学是以兴趣班的形式出现的,而培养专业人才则是专业艺术学校的事。若将京剧设为中小学课程,则对其他民族艺术形式而言显然是不公正的,因为每一种民族艺术形式都要进行传承,都力图发扬光大。

第三,开设京剧课将挤占中小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时间。我们都知道,中小学阶段的文化教育主要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技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现在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本身就重,况且,京剧不同于流行音乐,讲究唱念做打,对嗓音要求也很高,其学习难度要比学一般歌曲难许多。若开设京剧课,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中小学生学习基础学科的时间,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四,开设京剧课将增加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京剧讲究行头,讲究扮相,欲达很好学习京剧之功,服装、道具必不可少,很难相信在开设京剧课后所需服装、道具的费用不会转嫁到学生家长头上。即便这些费用学生家长无须承担,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学得更好,家长也会增加诸如带子女看演出、给子女拍定妆照、录唱段等方面的支出,从而加大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第五,开设京剧课将增加学校负担。每一所学校在进行教师配置时,在严格考察其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进行严格预算。每一名合格的教师都要经过几年专业的(师范)教育方能上岗,京剧教师也应该是这样。王军所说的各校在正式开课前,专业京剧演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就能令半路出家的教师上岗并能胜任?对此,本人深表怀疑;开设京剧课,学校势必要添置相关服装、道具,这样将增加学校的负担。

综合上述观点,本人强烈呼吁:教育部应立即叫停在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的荒唐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