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答《保密工作》记者问

(2009-11-29 22:43:06)
标签:

密战

记者问

杂谈

分类: 流年备忘

                      答《保密工作》记者问

 

关于《密战》,在各地记者的电话采访里零零星星谈过不少,口头应答,不免随意,更无法避免被有意无意的夸饰甚至误读。国家保密局《保密工作》杂志社发来了采访问题,合作单位之邀自然不容怠慢,书面作答,录于此。

 

1.保密工作的特点便是默默无闻、不动声色,您在撰写这一剧本前,对保密可能知之甚少,您是如何在短时间内进入情况,开始动手构思剧本大纲的?

《密战》的创作,对我来说无异于一次极限型的挑战。在接触到这个项目之前,平心而论,对保密战线、保密工作、保密的主体和对象的确知之甚少。20072月,接受制片人王雁先生委托开始介入这个题材的创作。在构思剧本大纲的初期,集中研读了大量涉及保密、国家安全、隐蔽战线的素材文献(包括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公开的政府文告和政策条文,还有业已公开披露的许多泄密窃密案件),并通过和相关领域人士的座谈聊天,对该剧的“行业特色”建立起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结构,这对创作的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奠基作用。与此同时,也搜集到了大量近年来国内外类似题材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影视剧、报告文学)进行了突击式地阅读,以汲取创作的养分。在行业特色和既有创作成果两方面夯实了认知的基础,对故事的构思才成其为可能。上述工作持续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里,随着积累的素材和思想积淀越来越丰厚,在灵感的激荡、不懈的寻思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故事的框架也渐渐成型了。

 

2.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难题,如何一一化解?

剧本创作过程中,除了刚才谈到的“行业特色”之外,最大的困难在于高科技技术领域,是技术上的难关。这个剧本具有先天的操作上的难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非常明显的技术性。剧中的技术涉及到现代窃密和反窃密的高科技手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通讯技术等等);由于讲述的是航天领域的案件,还涉及到卫星制造及发射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技术知识的掌握,显然不是通过编剧一己之力可以胜任的,剧本确立了剧情脉络和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在剧本写作以及拍摄过程中,航空航天、计算机网络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过及时的技术咨询,这为保证该剧的技术合理性和专业性提供了保障。时下的国产剧创作,涉及高科技元素的作品相当少见,《密战》创作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作了率先吃螃蟹的人。当然,由于技术发展本身的阶段性(技术的“先进”和“落后”都是相对而言的),也由于对技术不同层面、不同立场的认识,剧情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环节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够周全的地方。如何在故事的讲述中更巧妙、更精确、更自如地加入高科技和技术含量——对并非技术专业人士的编剧,对致力于现实题材(尤其是有科技元素的现实题材)的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是对创作难度、耐性和技巧的莫大考验。

如何兼顾剧作的主流价值导向(当前形势下的保密宣传教育)和充分的可视性,也是剧本构思创作时面对的难题。电视剧毕竟不能等同于教科书或专题片,有它自身的传播规律和叙事上的规定性。导向性的教育切忌“正面强攻”,需要诉诸有感染力的故事和人物。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剧本首先要讲述一个曲折跌宕、引人入胜的故事,用形象的故事而不是空泛的说教来说话,让观众从对剧中人情感、命运和生活处境的关注出发,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行为方式,最终达到在思想层面提升保密意识的目的。在这个意义上,《密战》追求思想性和可视性的融合,追求“正确”与“好看”的统一,并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补充的是,对“好看”的追求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这一类涉及敏感领域的创作需要遵循一系列不无严格的规范,需要符合不同层面上的“中国国情”。编导能做的和需要做的,就是在能做上情观上规定的空间内展开合理的想象和书写。把两者融合的效果究竟如何,需要观众来评价和检验。今天的电视观众从知识水平到思维视野,跟以前都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手里的遥控器是最公允的评判官。我想,只要能吸引更多的朋友,包括年轻的年长的坐到电视机前,只要能够让大家看完电视剧后不再认为“保密”距离自己很遥远,只要能让大家对保密战线的工作有所认知和理解,那么,我们的主要创作初衷也就实现了。

 

3.听说剧本六易其稿,主要“易”的是哪些内容?

《密战》是纯粹的原创电视文学作品,没有小说原著(现有的小说版《密战》是在剧本基础上进行改造的),甚至国内可供参考的同类型作品都非常稀缺。所以从主题设定到故事框架成型,从人物关系构建到局部细节的反复推敲打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创作过程,伴随着创作者们一次次激情迸发地求索和不无激烈的自我否定。最后成型的剧本融汇了制片人、导演等许多人的智慧和才华。剧本写作最难的阶段在于“奠基”,在于剧本创意、主体故事的构建和人物关系的设定,也就是说——我们准备怎样观看和表述这一个故事,这是一切工作前提。由于前期的案头工作和探讨比较扎实,故事的“奠基”工作也就进行得较为充分,后面几稿剧本的修改主要针对的是细节、台词和情节的精彩程度的,也为了增强全片的专业性,故事框架始终没有变化。在不断的修改过程中,剧本也一步步变得更成熟和更精致起来。

 

4.剧中关于窃密的攻防手段,细节非常到位,请问是如何实现的?

全片中的确涉及到很多窃密的攻防手段,其中的细节,有小部分借鉴了以前公开报道过的泄密窃密案件,大部分则是创作者为了剧情表达需要做出的合乎逻辑和情感的想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有意识地把剧情中涉及到的保密漏洞(涉密单位连接外网、涉密工作者违反规定擅自携带涉密载体出办公场所、涉密单位安防设备名存实亡等现象)进行了强化处理,一方面,这是营造戏剧张力的需要,它们有效地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另一方面,据我接触到的资讯而言,上述的保密漏洞在今天的现实环境下并不是天方夜谭,它完全有可能就真真实实地发生着,保密意识的极度匮乏则是其诱因。所以,我们期望这些触目惊心的漏洞会带给观众更多的思想震动和启示:潜伏就在身边,保密攸关你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陇上行散记
后一篇:题文心书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