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梁心掠影 |
围绕《东京审判》,严格地说,我要写下的将不是一篇影评,而是一篇“影评评”。一个月以前,在某知名教授的博客上看到一篇针对《东》的评论。该文作者表达了对这部电影令人讶异的愤怒,将其批驳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之后,并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很不满”和“愤怒”——拒绝参加该影片的座谈会。有必要强调,该文作者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校友兼前辈学者;正因了这个原因,我幼稚而不加确证地认同了所谓“不可原谅”和“偏执狭隘”的判断,放弃了去影院购票观看这部“中国人都应该观看”的影片的冲动。庆幸的是:前几日在北太平庄音像店淘碟,犹豫一下,还是买下了正版的《东》——本意仅仅是想让小弦带到CANON公司去,让她的日本同事们也接受接受血与火的历史教育。今日得闲,决定给自己放假半日,于是坐下来欣赏《东京审判》传说中的拙劣和一无是处。十分钟以前刚刚看完这部片子,现在我想说的是,我为自己没有进电影院看这部影片而感到后悔。换种说法,我以为:作为一个有基本文化判断力和历史良知的中国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应当对这段历史有所承担或承担更多。这和什么劳什子审美判断、艺术水准、视听语言、叙事方式风马牛不相及。我的朋友、CCTV-6《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瑶淼在主持过《东京审判》首映式之后,又带家人进电影院购票看了第二遍。用瑶淼的话来说,这是“在闪烁的影像里祭奠历史”http://blog.sina.com.cn/u/48eb31f4010006ez——多么让人心动的说法;在这里,我愿向那些在这场祭奠仪式中心怀虔诚的人们由衷致敬。
哪怕在纯形式的范畴里,《东京审判》在国产电影里都至少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笔者并不是说它有多么“好”,而是觉得它完全不是传说中的那般“坏”。事实上,就如此敏感和“重大”的题材而言,对戏剧效果、审美风格、视听语言的苛责在某种程度上是失效的,无意义的——你难道能够想象,谁还会用《天下无贼》式子虚乌有却起伏跌宕的情节、《十面埋伏》式迷离奇幻的声色光影、《大话西游》式的解构风格来讲述这段沉重得几令人窒息的历史么?除了厚重、纪实和反思,导演没有别的选择,也不可能有。从编剧的角度来说,块状的情节链设置基本上是成功的,伴随着庭审的推进,一个一个包袱自然地抖出,造就了影片一波三折、缓急有致的节奏,也维系着观众的观影热情。此外,大量纪实性画面的结构性介入,也起到了烘托特定叙事情境的推助作用;这种被讥笑为“风格混乱”的做法,在我看来,恰恰构成了不可替代的风格表征和结构标识,是历史文献类型故事片在形式上的有益探索。不可否认,《东京审判》存在一些醒目的败笔,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两个摩登派偶像明星的闪亮登场(完全是为亮相而亮相),不仅与剧情格格不入,还蚀伤了整部影片的严肃内涵和正剧风格。
Y教授认为《东京审判》“有愧历史”的关键理由有二:一是编导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一是“价值观念的狭隘”。就前者而言,我不知道:在这样一部托历史之名的电影里,到底是捍卫或美化中国人的形象更重要,还是还原一段没有伪饰过的真实历史更刻不容缓?中国人的文化修养、法律素养不是“塑造”出来的,而是在历史的细节中点点滴滴营构而成的。当我们知道《东京审判》影片里大部分台词都来自历史文献、几乎所有的人物和情节都有历史原型的时候,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创作者为了向壁虚造一个“高大全”的美誉而不惜篡改无辜的历史?究竟是谁在愧对历史?何况,就个人的体验,我并不觉得中国法官梅汝璈的言行举止有什么大不妥。他虽然以个体的身份出任法官,但施行的却是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集体行为;他的所说所为,不仅仅是个体的发言,势必捍卫他所代表的国家和民族的价值与情感立场。就后者而言,无论是开始的“座次问题”还是末尾的“死刑问题”,影片提供的阐释基本上是合理的,哪怕有些瑕疵,似乎也不需要上升到狭隘民粹主义与民族观念的层面。排名的先后,跟国格和民族的尊严相关。对战犯是否执行绞刑,不仅仅是单纯的法治传统和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它关系到如何清算罪恶和如何防止悲剧重演,也牵连着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最朴素也最值得尊敬的情感吁求。此外,Y教授还提到,梅法官动辄对其他法官指手画脚、大发雷霆,将自己当救世主粗暴地指责其他法官,“除了显示中国人的狂妄和自大以外,显示不出任何的智慧和理性,或者是有理无节,甚至有时既无理也无节。让我觉得在影片中,他不像是英雄,更像是……”。这些论述,一度让我对影片的拙劣义愤填膺;然而看完影片之后,我却惊奇地发现,居然很难找到上述文字和这部电影之间的关联。它说的是这部电影吗?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为什么会这样?今天下午这个令我迷惑的“事件”,再一次向我确证了“阐释”的虚无与观点的不可确信。
在随笔集《我能否相信自己》里,余华津津乐道地引用了蒙田的语录——“按自己的能力来判断事物的正误是**的”,“为什么不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看法常常充满矛盾?多少昨天还是信条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谎言?”“好奇心引导我们到处管闲事,虚荣心则禁止我们留下悬而未决的问题。”然而,这“好奇”和“虚荣”的蛊惑,对你对我对我们,谁又能幸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