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如现在开始回忆——揖别我的麓山年代

(2002-06-18 08:17:32)
分类: 流年备忘

 

能追忆者,此始是吾生命之真。其在记忆之外者,足证其非吾生命之真。                                   ——钱穆《师友杂记》

 

 

从时令上来看,古城长沙令人惧怕的酷暑就要来袭,但身边分明还氤氲着初春时节那潮润而暧昧的空气。脸颊间偶尔掠过凄清的冷雨,仰望头顶依然苍翠的枫林,总会有一些不经意的感触。迷惘,感伤,流连,抑或是欣悦?离别的潮水快要漫过岁月的河堤,在记忆的温度褪散以前,不如现在开始回忆。

一段日子以来,时常在沉睡中醒觉,就象这些年来所经历过的无数个梦想骤然降生或顷刻断裂的瞬间。现在,注定是回忆的时刻。总想明晰地梳理出一条自己走过的道路,回望沿途的风景。可是到头来,这种努力往往在零星的细节中流转,尔后迷失。七年如许沉甸的岁月——我无助而又无奈地发觉——竟然无法对自己追忆的企图作出准确的回应。

这是一片与我长相依恋的土地,是浸润着我青春的土地。回忆时分,我分明感触到了往昔青春律动的脉搏,依稀听到了昨日懵懂但却热烈的心跳。记得1996年国奥队折戟莫迪卡之夜,中文系216教室里悲壮的呐喊与令人窒息的沉寂;记得大二时登山比赛我们大汗淋漓攀爬过的山岭;记得师大60周年校庆日,绿草如茵的田径场细雨翻飞中的欢聚与缠绵;记得香港回归日满城烟火通明时,响彻麓山之巅的忘情欢呼;也记得毕业离校前夕,二里半夜宵席上泪眼盈盈的道别与倾诉……

“望妹坡”上的新老研楼,峙立于木兰路南端,本有坐拥师大满眼翠色之利。但让我一直难于理解的是,蛰居在此愈久,却仿佛愈加感觉与这块土地的隔膜。朝夕共处的同学和朋友,在每年六月时节某一个泣雨的清晨抑或黄昏,轻轻别去。多彩的大学生活似乎成为了一场褪色的旧梦,只能在徒劳的回忆中去追寻只鳞片爪的欢乐和忧伤。就连每次来到文学院,这座几乎每一个角落都与我的生命记忆相熨贴的大楼,那一幅吟诵千遍早已烂熟于心的楹联,连同书声朗朗、蝶舞翩跹的樟园,竟然也会莫名地给我一些陌生的感慨。斯楼犹存,斯人已去,关于我们关于这座楼的故事,在岁月的风尘中已渺似云烟。

幻变的时光涡卷了曾有过的幻想与激情,翻开书屉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相片,那些沉淀在昨日的牵挂、焦灼、彷徨与悲喜,今天早已被忘记,早已没有人愿意重提。属于我们的大学时代无可挽回地消逝了,那些曾经鲜活动人的往事,仅仅成为了自己排遣寂寞的谈资或是怀旧遐思的调味剂。七年,七年过后,记忆抛给我的,只有木兰路上一张张完全陌生的笑脸和一串串引人回想的歌声。

回首成长的经历,有一些转瞬间就会遗忘,但也有许多让我们时常忆起,会有穿越几十年乃至一生的重量。追忆中时而闪过的片段,方是梦想之源,始是生命之真。比如亲情抚慰中的童年,比如远逝或拥有的爱情,比如白衣飘飘的大学年代。于师大人而言,大学生活是安详宁静的五舍广场,是灯火通明的逸夫图书馆,是寝室里熄灯后不着边际的阔论高谈,是桃子湖畔情人岛上恋人的喃喃私语。于我们而言,大学生活更是在师生口耳间流传的轶事,是那些足以依托信赖一生的师长和朋友,是自己每一次清醒后的抉择,每一次执着后的遗憾或宽慰。这当中的某种情绪,某种感触,某种体验,却只能追忆,难以分享。

“回忆过去的生活,无异于再活一次”(马提亚尔),咀嚼回忆,则无异于对内心的坚守。回忆的味道,只有每一个真实地拥有回忆的人才能真切地品尝。或许,回忆本身并不重要,可贵的是我们的大学时光给明天留下了什么样的回忆,以及我们将来愿意用怎样的心情来追溯这一个早已远去但曾经澎湃的年代。

也或许,此刻一不小心翻到这段文字的朋友,还有明天晴朗的天气下行走在木兰路上的更年轻更有为的学子们,已经有了不同于我们的生活和梦想。若干年后的这一天,当你们也开始回忆的时候,一定会有更清爽的空气和更自由畅快的呼吸。正如我相信,麓山大道浚通后的大学城,一定更摩登更气派更宽敞,尽管不再有每个角落都飘散着《心太软》歌声的摊铺林立的溁湾镇,不再有在沿江路上摇摇晃晃偶尔溅得恋人们一身泥浆的五路公交车,尽管渐渐远去了记忆中的母校老旧然而温馨的气息。我相信,等待,且为你们还有这片土地祝福。而这些无聊的言语,无非是一个行将远行的人空洞而徒劳的临别致辞。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