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监会政策监管收紧已明朗

(2009-08-07 10:53:23)
标签:

经济

财经

资本充足率

次级债

附属资本

    2009年8月7日发表《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评论版头条

  要求提高资本充足率
  银监会日前下发了《关于对实施新资本协议相关指引征求意见》八条指引,再次明确资本充足率新规。实际上,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标准已经大大提高。多位城商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已口头要求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12%。
  从银监会近日连续的动作来看,政策监管的收紧已经明朗。继上周出手规范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融资、流动资金贷款业务之后,监管部门逐步将目光投向了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部位——资本充足率。所谓资本充足率,反映的是商业银行在存款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
  从上半年国内各大银行的信贷激增至7.3万亿元的背景可以看到,此前虽然有央行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对天量信贷表示担忧,但都无法真正对银行的信贷起到约束作用。据业内人士透露,银监会目前还在讨论加强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管理。可见,银监会在监管上还有很大的空间。
  通读银监会最新修订的监管指引,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监督检查,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监管资本计量,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市场风险资本计量内部模型法监管等。
  在笔者看来,减少银行经营风险,首先就要从提高银行的资本规模和不良资产的拨备覆盖率开始。事实上,在去年年末,银监会就已要求国内部分银行将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从8%提高到10%;银监会同时要求大型银行的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至少要达到130%以上,风险较高的银行进一步提高到150%。
  下半年银行放贷难继天量
  由于上半年天量放贷,各银行大都面临着疯狂信贷投放之后资本充足率随之出现大幅下滑的境地。为解燃眉之急,各大银行纷纷发行次级债来补充资本金。据统计显示,截至8月,2009年各银行已发行次级债2240亿元,为2008年全年736亿元的约3倍。此时银监会研究出台规定,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他银行次级债券从附属资本中扣除,建议已下发至银行进行商讨。银监会的此举是严格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银行的过度扩张带来的坏账风险。
  为了防止下半年银行再次出现贷款天量投放的状况,银监会近日已决定对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来补充附属资本的行为进行限制,一些未上市中小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计划已不会被批准;最新消息还显示,银监会已研究相关规定,拟将银行交叉持有的其它银行次级债从附属资本中扣除。这两项针对银行次级债融资的限制措施,将进一步加大银行达到资本充足率要求的压力,相当于切断了银行贷款的“弹药”供应渠道,属于釜底抽薪之法。下半年,在资本充足率要求和融资渠道限制下的商业银行,已很难具有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条件了。实际上,随着上半年大量的票据融资的到期,绝大部分将转为中长期贷款,从而大大减少了放贷的规模。
  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望增强
  与此同时,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中央一再强调继续实施双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此背景下,银行贷款既要服务于中央的“保增长”任务,又要降低今后银行大规模坏账出现的风险,银行贷款投放须在“走钢丝”时取得平衡,银监会出台的这些措施真可谓用心良苦。但从实际情况上来看,这些措施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会显著改变下半年国内银行对资金运用的行为。不过,从目前的整个经济形势来看,银监会的政策压缩对经济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在银监会的政策压缩下,银行贷款很可能将更多地流入消费、中小企业领域,而此前发布的“贷款人受托支付规定”使得贷款通过违规渠道流入股市和楼市的成本将大为提高,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望增强。不仅如此,此前地方一大批项目仓促上马,使得项目贷款的风险在不断积聚,项目融资风险开始浮出水面。而此次,借助于银监会对项目融资业务的规范,银行对此领域的贷款投放也将更趋于谨慎。
  总之,随着宏观经济数据的好转,信贷的投放已经成为监管部门的主要关注点。从银监会日前密集的政策面世,显示出银监会的监管正在得到加强,这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了初步的基础。我们可以看到,相对于央行的独立性而言,银监会的业内监管对银行更具有威慑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