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宜继续增持美国国债?

(2009-08-01 15:04:05)
标签:

财经

经济

可流通国债

盖特纳

美国

    刊于2009年7月21日《上海商报》、《香港大公报》,有删改

  针对中国巨额持有美国国债的问题,最近一直是我国外汇储备的敏感话题。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罗杰·迈尔森(Roger Myerson) 18日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出席第六届SNAI-ASU企业家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之一,应该尽量保持债务比的稳定,目前持有的美国国债水平应该已经够多了,不宜再继续增加。
  迈尔森的说法不无道理。据美国财政部7月16日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5月中国增持美国国债380亿美元,持有总量达到8015亿美元,仍居各国之首。这是继4月份短暂减持后,中国又增持美国国债。从数据上看,这也是今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增持,显示出在现有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下,我国的外汇储备的选择余地依然非常的小,暂时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能取代美元的地位。
  以我之见,这次我国增持美国国债与外储的增加具有很大的关系。央行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13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二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长了1779亿美元,约为一季度外储增长额的23倍,这意味着在经历短期波动之后,外储增速重新驶上了快车道。而来自商务部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89.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8%。虽然是外商直接投资连续第九个月下滑,但降幅较5月份的17.81%大幅缩小,从而成为我国经济转好的另一迹象。随着外储的进一步增加,近期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
  随着外储的进一步增加,近期关于中国是否应该进一步增持美国国债的讨论也逐渐热烈。央行行长周小川曾在6月份透露,中国的外汇储备政策保持高度稳定和一致,注重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不会突然改变储备政策。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此前也表示:我国将择机增持美国国债。这是我国增持美国国债的一个重要因素。
  诚然,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承诺用于救市的潜在资金规模已经高达1.8万亿美元。增发国债无疑将成为美国政府用于财政融资的最重要手段。目前美国财政部的未偿还债务达到10.5万亿美元,其中可流通国债总额为5.7万亿美元。如果美国政府全部采用增发国债的方式来为救市成本融资,这将显著扩大可流通国债规模,一方面导致新发国债收益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存量国债的市场价值缩水。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与此相适应,各国建立了以美元资产为主的金融资产结构。各国过去大量增持美国国债的主要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取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当然,这是以美元不贬值为前提条件的。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前提发生了变化。
  不可否认,为走出金融危机,美国采取了弱势美元政策。在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发行了巨额的国债以挽救美国的经济局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美国财政部已经发行了9630亿美元的国债,而下半年还将发行1.1万亿美元。仅后者就比2008年全年发行的国债还要多。而这一系列为了避免通缩而推出的政策,可能在未来造成某种程度的通胀。
  而且旧的危机尚未过去,新的危机还可能会由此产生。这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中国也不会是赢家。事实上,中国将是美国国债交易价格下跌的最大受害者。进一步讲,如果中国廉价抛售美元资产,必然推动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将随之削弱。
  我并不认为中国不应该尽快从与美国失衡的经济联系和债务关系中解脱出来,然而,眼下恐怕不是好时机。愿望与事实毕竟是两码事,中国增持或者减持美国国债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因素考虑。就美元债务而言,迈尔森的建议很有实用价值——如果在今后两三年内,美国因为应对危机而出现通胀的情况,中国政府和民间也许可以向美国政策制定者施加一些影响,要求美方制定一些对策。
  我们可以看到,5月份,除了中国大幅增持美国国债外,持有美国国债金额前5位的另外几个国家和地区中,如日本、石油出口国等在小幅减持,俄罗斯则大幅减持了125亿美元。此外,“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和巴西5月增持了3亿美元和11亿美元美国国债,英国也小幅增持。这与近期国际市场的变化有关。
  随着中美战略对话即将展开,中国增持美元或许给盖特纳提早的送上了见面礼,不过从美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来看,盖特纳此前也只是给了中国一个象征性的答复。中国如何在经济复苏的过程中利用好最大债权人的地位,向美国提出更多合理的要求,以维持中国持有美元所付出的代价。当然,对于中国来说,只有不断的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提升国内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