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十日  (八)

(2012-07-09 14:00:26)
标签:

杂谈

同窗儿子驾驶的小车,终于奔驰在去楼观台的路上。拜谒楼观台,是我此次陕西行的中心内容。

 

去年去西藏的火车卧铺底层,两个人为《老子》又名为《道德经》的这本书,究竟成书于函谷关还是楼观台争论不休。当时以我肤浅的旅游知识,从不闻楼观台,便自然把情感的票投给了函谷关。然而,心不塌底,便用电话向西安同窗请教。但因没记得“楼观台”这个名字,请教的语词也就含混不清,以致专门到西安下了一趟车,却也没得到答案,只能懵然归程。

 

老不舍心,回家后几经上网查找,虽没得到答案,却记得了楼观台这个名字。于是念念不忘,便作为今年旅游的一个中心内容,带到了西安。然而,在这个文化古迹俯拾皆是的地方,同行者根本不理睬我的楼观台,又因为楼观台毕竟位于西安市郊,没必要急于去,便延缓到此次西安行的末日,才有了今日的如愿。

 

历史是真实发生在人类行进的路上,但历史的记录者,受各种条件的制约,难免出现疏漏或者偏差,即使在今天,也会有录像机下的不真实。后人所以时有疑古,大抵源于记录者的不真实。火车上的争论者,得不出结论,网络上的资料也莫衷一是,解决的办法,就是把老子或者看守函谷关的那位干部请出来。我一个人微言轻穷嗖嗖的老者,没能力也犯不上操那个心。能看看楼观台,就算学问,就心满意足了。

 

楼观台位于关中平原与秦岭北麓山地结合处,汽车也就沿着秦岭山脚奔驰。时而越过的山青水绿,很能激起人们对三秦大地的留恋。当高速公路交通标志上出现户县时,重阳宫也伴随着几度出现,无形中激起了我回来时看一看的欲望。到周至县界时,掠过眼前的大多是红色的标语和宣传广告,内容几乎都集中在道教文化建设上。看来这里要作为西安市文化旅游新的增长极和经济发展引擎。古往今来,凡是朝廷重视的庙宇,必定香火鼎盛。想必道教文化复兴不远,人们的信仰,却可能走偏。

 

周至县位于终南山腹地,是西安市所辖的大县之一。终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山势险峻,道路崎岖,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我们穿行在这样的山路上,身上似乎也充溢了一点仙气。七拐八弯一个多小时,停到了一处上书“仙都”的现代化牌楼前。望着老子骑青牛西去的雕塑,想到我们乘车西来的景象,不觉莞尔,有些不敬。

 

下车不远处,看到一小群牵马人,走过去问路,虽不骑马却也热情指明。顺路而上,见路旁时而出现成堆的沙石,心生不祥。进得山门,但见有民工忙碌。急寻说经台,因为那里是老子讲授道德经的地方,汇聚了许多道教文化,是楼观台核心部位。然而寻到后,却见那里大门紧闭。不觉仰天长叹,真也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这楼观台看的,娄了!

 

心一凉,步就缓。转过身,但见一八角亭,亭下竖一碑,近前,见上书“上善池”三个笔锋酋劲,神韵充溢的隶书。仔细看,但见上款处写有“赵孟頫书”。原来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题写的。亭侧有一石砌八卦形水池,池内有一石雕龙头,口中吐水,汩汩有声。据说池水终年不涸。

 

看了上善池,似乎情绪有所恢复,但看到门楣上书“洞天胜境”的大门依旧紧闭,便又有些萎靡。千里迢迢,专题跑来两次,连个完整的摸样都没见,这叫命!古典的看不到,看看现代的也许聊以弥补,我们便拾阶而上山巅。那里站有一座顶天立地的老子铜像。老人虽体力不济,但山不高,路也畅,几经歇息,却也站到了山巅。听边上明白人说,这山叫“显灵山”。

 

大约老子塑像一直站立在我们面前,我们又是以顶礼膜拜的姿态靠近的,因此抵达脚下那一刻,除了仰视的尊敬,并没有欢呼。围着仙风道骨,栩栩如生的老子铜像祈福,却不由得钻入了老子的脚下。那是个巨大厚重的基座,里面分割出几个部分。我们感兴趣的是12生肖按年对应的保护神,寻找了一会儿,便走了出来。凡事不要执,过分不好。

 

站在铜像处,下望楼观台,说经台内景象依稀可见。可以想见,没有这铜像,站在楼观台举目北望,一定是满目青山。老子铜像的树立,究竟是一种宗教行为,还是旅游的需要,抑或是领导冲动,无从知道。其实我们只是旅游者,走一圈看一看就回家了。留给村民的却是环境的永远改变。尽管这里的村民也大多动迁,搬离了祖宅。至于道士,大约他们不会终老楼观台吧。

 

走小路下山,遇到一处卖浆水鱼鱼的小摊。每人要了一碗,玉米面的,风味独特,很爽口。拂着山风,缓缓地走,领略钟南山的风光,吸纳这里的仙气似乎远胜于凭吊怀古。不由想起孟郊《游终南山》里的诗语“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听说山脚处有座药王庙,我们便加快了脚步。一栋栋现代化的仿古建筑,活跃了钟南山的沉寂。听用摩托车载客的人说,这是一个人把秘方卖给外国人后用所得款项修建的。没敢绕道,几乎顺原路返回。

 

离开楼观台不远,便见一处写有财神文化景区的地方。财神确实能动人心魄,在这个人人争先富起来的时代,大概很能吸引人到这里上香求财吧。于是我们的车,也开进了这里的现代化停车场。也许因为车少,停车场显得很空旷。据说这里有座古老的财神庙,我们没找到。因为面积太大,建筑也多,徒然能让人领略古色古香,却没有多少人气,指路人,更少。

 

据说,这里是刘海,赵公明,钟馗的故里。没时间,大约即使有时间也考证不明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总有些向生活真实靠拢的故意,以增强信任度。神奇的是,这些常谈于生活,耳熟能详的人物,竟然诞生在一个地方。看来,户县不仅农民画有名,也是块造神宝地。不想靠祈祷发财,也就没有了上香的欲望。车开始向重阳宫奔去。

 

对王重阳一直有种纠结,因为他的走红,全部发生在异族入主中原时期。重阳宫山门前有一河石,上书“天下祖庭”。迈进山门,仰视山门背面的匾额,上书“全真祖庭”,据说系元代皇帝御赐。于此可见,祖庭一说,系元朝皇帝认可,而非宗教认同。宗教大凡有皇权介入总会兴旺,有心人旅游一下当今的佛寺道观,看到那些今非昔比的气度恢弘,金碧辉煌,便可知。

 

进入重阳宫,最先入眼的是灵官殿,灵官殿之后是供奉全真七子的七真殿。太阳西斜,我们不敢耽搁,也就匆匆而过了。眼前赫然一亮的是重阳宝殿。然而看那有些夸张的气势,与灵官殿相比也过于新鲜,缺少古典建筑的神韵,便知修建时间不长。向方家请教方知,这是香港青松观侯宝垣道长捐资于1997年底建成的。殿内正中供奉王重阳祖师,祖师左侧为和玉蟾,右侧为李灵阳。

 

重阳宝殿后面有一个简易的碑亭,这些碑石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语言文字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据说里面还有些养生内容的碑刻。本想进去看看,奈何夕阳西下,老眼昏花,进去看也看不清,看清楚也记不住,也就作罢。

 

宝殿后面还立有一玲珑剔透的汉白玉塔,名为重阳祖师纪念塔。近前站立,全然感受不到古典神韵的撞击,便知修筑时间不长。同窗要给我照相留念,我以为不敬,遂罢。重阳宫奇花异木满眼皆是,然大多不认得,也就只能走马看花。

 

重阳宫位于西安户县祖庵镇的一条不算繁华的街上。游走一趟,没发现特色旅游纪念品。一家经营饺子的饭店整洁干净,饺子味道也正宗,品味中心中泛起些许思乡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鬼节有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