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太不拿老百姓的笑当回事

(2009-02-06 03:03:52)
标签:

杂谈

在一份“提前曝光的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获奖名单”中,语言类的一等奖是小品《水下除夕夜》,二等奖是小品《不差钱》。这个样的结果,很有些让人懵。

 

春晚落幕后,很多网站进行了“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投票活动。结果,无论央视网站还是其他网站,都有近六成的观众将选票投给了《不差钱》。而排在其后的支持率,有点远。这样的结果,大概能说明小品《不差钱》给人们激发出的笑声,大于其他语言类节目。然而,高票的没能当选,平常的突兀而出,难免让人觉得,老百姓的笑声没人当回事。

 

春晚,就是一台适应民俗,陪伴人们守岁的节目。守岁需要笑声,需要好心情。语言类节目的设置,大概就是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当然,节目不能为了笑而笑,最好能寓教于笑。小品《水下除夕夜》,也许在教的方面强一些,但《不差钱》,似乎也揭示了一点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的社会顽疾。当然,暴露的总不如歌颂的。但老百姓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需要更多的是笑,而不是“教”。主办者的裁判,大概还是应当把老百姓的笑当回事。

 

《不差钱》带给人们的笑,无论在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可谓爆笑。而这种笑,很可能还会延续在人们的生活。一部好的小品,应当经久耐看,看了多遍还想笑,而不是看了头一回笑,以后就没劲了。《不差钱》大概就是一部,能陪伴于人们的生活,什么时候看,什么时候能让人笑的小品。这样的小品,不能受到裁判者的青睐,如果不是笑的肌肉僵化了,就是没把老百姓的笑声当回事。

 

“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里面的“我”,是每一个观看节目的人,不是特指的人。因此他的颁奖,才冠之以观众最喜欢的奖项,而不是特指人的奖项。“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的法则,如果是用在组织程序上,也许“不服不行”。用到一台春晚节目的评定上,就显得有点严肃了。因此无论裁判组的内定,还是裁判长的意图,最好还是顺应一点民意,以老百姓的笑声为准。

 

不把老百姓的笑声当回事,而以严肃的内容为标准,不是不可以。但这样的导向,很可能淡化了春晚的娱乐,而浓郁了教化。下一次的春晚,也就进入到了严肃。当然,人类毕竟没有电视的时代,曾经漫长。但是消失了笑声的守岁,也许会积淀起郁闷。郁闷久了,就容易失去和谐。

 

尊重一点老百姓的笑声吧,别太不当回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