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纪念钞应当增发
(2008-07-16 13:06:07)
标签:
杂谈 |
有消息说,“央行否认奥运纪念钞增发6000万张”。否认,能不能等于不印,不好说。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庄严的法律条款,严肃的国家关系,也都有变化的例子。
奥运纪念钞的发行数量,大概既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国际上的约定俗成吧,她的印数,大抵出现在一些专家的预测,或者领导的拍板中。既然能预测和拍板出600万张,再多预测和拍板一回,也未尝不可。1999年国家发行建国50周年纪念钞时,就出现了又增发1000万套的情况。
发行纪念钞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纪念。因收藏而升值,是她的副产品,有赖于时间的积淀。千禧年的时候,人们千方百计想给下一个千年的人们留下点纪念物。当真那物品能够为千年后的人们发现,大概一个马桶,也会增值不菲。只是那留下马桶的人,早已经灰飞烟灭了。既然发行纪念钞的目的在于纪念,就应当有一个数量的满足。数量越多,留存于后世的几率也越多。精细的数量,大概既不利于留存,也不利于纪念。
纪念目的和收藏投资,完全是两码事。一种是文化心里,一种是商业行为。两者说不上谁对,谁错;谁高尚,谁低俗。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商业心里,都准备升值,却是一定的。价值连城秘不示人的民间藏宝,一定会有;马未都观复博物馆里的东西,也一定不是为了增值。这个世界上不以赢利为目的收藏者,古今中外,不胜枚举。纪念钞的印发者,应当满足人们的纪念愿望。
奥运会在中国举办,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当此之时,珍藏一点奥运纪念品,是一种浓郁的民族情结,深沉的奥运精神的体现。但是大多数中国人还不富裕,面值10元的纪念钞,既能收藏得起,也能满足不富裕的人们珍藏奥运纪念品的愿望,因此出现热购,也就不稀奇了。1999年建国50周年纪念钞增发后不再热购,大体在于面值50元,人们留作纪念,有点费劲。
面值大的所以引不起人们收藏的兴趣,是因为人们不想拿到市场上流通,更不会去炒卖。10元钱的面值,解决不了不富裕人群的生活困窘;仅仅一张纪念钞,再怎么升值,也不会使他们富得烧包。他们只是希望通过保存一份纪念,保有一份奥运情节。这种到手后就不再流通的纪念钞,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今天,也许能起到一点缓解作用。多发一些,缓解的作用就会大一些。
可怕的是那些能够大量买进和转手倒卖的人,他们可以利用法律的空隙和公众的不能监督,获取暴利。虽然奥运纪念钞因为与现行人民币具有相同的流通功能,买卖属于违法。但是无论在网上还是在民间,这种买卖都在进行中。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些公然嘲弄法律的味道。
嘲弄法律,固然是炒卖者的犯法,但物以稀为贵带来的炒卖结果,却也客观存在。倘若能多发一些,则物不再稀,自然也就失去了炒的价值。那样,不仅对炒卖者是一种打击,对腐败者是一种遏制,对法律的尊严也是一种维护。建国五十周年纪念钞,就是因为有足够的发行量,使其价格长期保持在面值附近,而没能形成炒卖市场。
北京奥运,举国热情。人们有纪念欲望,有购买冲动,却唯独缺少纪念钞,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冷了一些人的心。据说,2000年发行的千禧年龙钞和1999年发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纪念钞,均以千万计。而奥运纪念钞发行量却这么少,人们在心冷之余,难免有些疑惑。
解决的办法便是增发。当然,增发也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不增发,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能够测算出发行和拍板出6000万张的专家和领导,大概应当能权衡出孰轻孰重吧。奥运纪念钞理应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