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拿下慈禧半裸雕塑私处的遮羞布吧

(2008-07-13 01:46:00)
标签:

杂谈

半裸的慈禧雕塑,被用方巾遮盖了私处。也许那私处雕塑得太逼真,主办方中国美术家协会,怕激荡起人们的神经,引来心猿意马的神往吧。

 

其实这样的担心大可不必。当今的人们,也许对真实的私处,尚有些渴望,对绘画和雕塑上的死物件,却有些死灵魂了。不要说艺术的人体随处可见,即使真实、生动的性博物馆,性文化展,也已经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不要说人与人之间的勾当,即使人与鸡鸭鹅狗的龌龊,也已经出现在一些性文化节上。大概街头上出售的那些性药物,夫妻情趣用品,也远比雕塑的私处,更能带给人们想象吧。

 

何况慈禧的裸体,即使同时代的人,也难得一见,不要说当代的雕塑作者李象群了。因此那样的私处,无论遮盖与否,都属于历史的玩意,却不会带来现代的惊喜。李象群所谓的以慈禧太后为原型创作,不过是借助了慈禧着装的照相,而内部的裸体,却一定是嫁接。当然,创作可以臆想、虚构、增补,但以这种方式理解历史,却一定不是历史。

 

慈禧的历史,确有些愧对于近代史,愧对于后人的地方。当代人对她的解读,自然会苛刻一点,愤怒一些。实际上,自她死后,对她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文字更可谓汗牛充栋。图片,画册,甚至影视动态等各种形式,也都无所不用其极,唯独缺少了雕塑的批评。这回李象群终于弥补了这个不足,而且是裸体的。

 

雕塑自然也可以解读历史,比如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这样的创作,世界上也一定不少。但是,以一个人的裸体雕塑解读,理解历史。大概那历史再肤浅,雕塑再生动,也难。世界上确有些著名的人体雕塑,伴随着历史的烟尘,给后人留下大量的历史信息。但那是历史同步的产物,是历史的遗存,而不是后人用来解读的创作。

 

不知道李象群对慈禧知道多少,对她生活的那个时代知道多少,非要透过她的裸体来理解。也不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个国家的历史,非需要用女人的裸体雕塑来理解。只是感到中国当今的史学,常常被小说化,用来戏说。如今李象群又开拓了一条以“半裸”的创作方式,表达对历史的理解之路,大概算是一种创新吧。

 

李象群用一座裸体雕塑理解历史,算不算创新不好说,但中国美术家协会确用自己的方式,给予了肯定,表示了赞同,否则,也不可能出现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当然,也许这种肯定和赞同,只是着眼于艺术,而非历史的理解。但是这件雕塑的艺术分量,除了那块用方巾遮盖的地方,能诱出一些人的神往;“堆云堆雪”的名目,给人一些风尘女子的遐思,别的地方似乎还看不出有什么卓越。对这件作品的美学欣赏,实在需要中国美术家协会给予指导。

 

美学的时尚,现在也真有些奇怪,似乎不挑战道德伦理,不脱,就不过瘾。演艺界一脱成名,诗歌界裸体朗诵,电视台主持人裸体俯卧撑,大学教授裸体授课,裸文化真可谓风起云涌。雕塑界自然不甘落后。也许是为了避免老生常谈的腻烦;老生常看的无冲动,雕塑界便开始了从王小波到慈禧的私处细部雕刻。名人的细部刻画效应,大概会取得超越前人的眼球效应吧。

 

眼球的夺取,固然需要名人,但不一定需要名人的私处。因为人的生物构成,大体不会相差太远。慈禧尽管曾握有一国之君的权利,其私处也绝不会如她入殓时口含的那颗夜明珠,光彩夺目。一个艺术上本不神秘的地方,经过遮盖,反而容易神秘。既然审查的时候已经通过,就表达了赞同。赞同的东西还要用一块遮羞布遮蔽,就不是清高,而是虚伪了。

 

何况历史本也不是一块遮羞布能够遮蔽的。慈禧再不地道,再万人恨,毕竟曾经掌握中国命运达半个世纪之久。如今用扒光她衣服,精雕其私处的办法理解她,理解那段历史,似乎总让人感到不仅是羞辱了她个人,也羞辱了那些同时代的人。同时代的人可以受到“愚忠”的迷惑,权力的威压,却不一定能忍受裸体女王私处的暴露。

 

用一个女人的裸体来理解历史,尽管有些开拓。但也应当顾及一下那女人后代的感受。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人会愿意让别人把自己的先祖,雕塑成妓女的形象,裸露着私处,让人欣赏,让人理解历史吧。中国美术家协会没有顾及慈禧后人的感受,用允许展出的方式,表达了赞同,也就显示了他的权力威严。

 

既然有权力的威严,既然表达了赞同,既然历史可以这样理解,就不要在那私处,蒙上一块遮羞布了。当然也不要拿观众说事,遮盖自己私处后面的故事。经过当代艺术熏陶的观众,是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