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弟子有亲传,大概就能有庶出,也还能有再传或编外。三六九等的划分,不在知识,而是亲疏或信仰。这样的现象,似乎有点教派。通过简单的的洗脑,便能让人下跪,大概属于教主的能量。通过诱导形成“亲传弟子”的光头帮,也应当算是教主所为吧。
当然教师也有让学生下跪,或让女生剃光头的能量,但那能量却绝不会是出自说教甚或感恩。即使出自感恩,倘若有哪个学校的教师或者校长,通过自己的说教,让学生不由自主地黑压压跪地一片,也非惹来祸端不可。因为当今的教师,虽能享受教师节的待遇,为人师表的尊严,却没有传授下跪的义务,更没有接受学生跪拜的权力。
自1905年清朝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度,兴办现代学校始,磕头便渐渐淡出了校园,甚至也淡出了中国的礼仪。现代学校的教育内容,大概便有让人树立独立人格,自由心灵,尊严做人的内容吧。因此民国时期的学校,便已不再见到磕头。作为替代礼仪,鞠躬礼被使用,如今也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吧。
女子剃光头,倘若不是为了看病,为了某种信仰,大概生活中很少。也许为了避嫌于这种宗教式的鼓动,有人便发明了“剃发明志”,以利于增强学习英语决心的理论。这样的教育理论,不知是否能先进到与外国接轨,但“剃发明志”似乎怎么看,也与学好英语没有必然联系。倘如这种法门,能提高英语学习质量,却也把学习成绩的取得,过于简单化了。
没听说那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过“剃发明志”的经历,当然也没听说过,他们获奖后为了感恩而给老师磕头的。感恩是人类的一种美德,没有人说感恩不对。刻苦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需要,没有人说刻苦学习不必要。但用集体下跪的方式感恩;用“剃发明志”的方式成为“亲传弟子”,便有一些信仰,一种宗教,一点精神控制的味道了。
疯狂英语,有怎样的教学收效,不大好弄明白。但疯狂了好多年,却并没有疯出第二个李阳,便可见这种教学方式的作用也有限。也可能因为收效有限吧,磕头,“剃发明志”,便作为最新手段名世了。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也应当算是教师吧。美国人杜兰特说,“教育传播文明。”大概文明不会包括集体下跪,剃发收徒吧。
疯狂英语,属于教学创新;集体下跪,剃发收徒,大概属于教派行为了。教师应当创新的是教学,而不是教派,因为,教师不是教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