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缺失了记忆的沈阳

(2007-04-12 13:22:30)
沈阳“大馆”,终于随着一声爆响,灰飞烟灭了。时间是2007年4月12日早晨6时30分。于是这座始建于1975年的辽宁体育馆,便成为了沈阳人永远的记忆。没有人阻挡这声爆响,也没有人能阻挡这声爆响。

“大馆”,是沈阳人对“辽宁体育馆”的昵称。因为她在那个时代,曾是全国四大体育场馆之一。沈阳人引以为骄傲,便送给了她这个带有乡土味的昵称。她也确实撑起了这座城市的骄傲,完成了许多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国的很多体育精英、文化名人,在这里留下过印迹。这种印迹,还发端了大馆周围独有的酒吧文化。然而所有这些,都随着这声爆响,成为了历史。

大馆消失了,沈阳70年代的建筑,也便消失了。因为只有她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沈阳人,给这座城市留下过建筑。如今,没了。

爆响构筑的历史,还有先前的“五里河体育场”。这座曾被称为中国足球“福地”,记录过中国足球辉煌,建于1989年的建筑,也在瞬间爆响中消失了。尽管沈阳人感慨唏嘘,尽管球迷挥泪乞求,然而这一切,都不能阻挡这声爆响。

五里河体育场消失了,沈阳80年代的建筑,也便消失了。因为只有她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沈阳人,给这座城市留下过建筑。如今,没了。

2004年3月23日清晨6时整,沈阳冶炼厂3座百米以上的巨型烟囱,随着三声轰然的爆响,几乎同时倒下,其中最高的一根达122米。至此这座始建于1936年的日伪时期建筑,成为了商业用地。这座曾经记录过中国近代冶炼史,记录过新中国成立后,冶炼行业辉煌的工厂,没了。

沈阳冶炼厂的轰鸣,也震撼了沈阳市铁西区。这块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兴盛于5、60年代,曾被誉为“中国的鲁尔”的工业区,也随着这声爆响,进入到大开发中。于是旧貌变新颜,铁西区的工业,也便淡出了沈阳人的记忆。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记忆,一个时代的文化载体,一个城市发展的方志。然而沈阳的建筑,却常常在爆响中消失。

沈阳的历史,据说可以上溯到7200多年前。因为这块地下,葬有那个时代人类繁衍的信息。但是,地球的土层下面,埋葬人类骸骨的地方一定很多。骸骨与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联系,能够为城市的变迁,做着怎样的记录,似乎很难明晰。

然而地上的建筑,却如同活着的化石,展示着那个时代的人类精神,物化着人类智慧。只有他,才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一座城市的文明。

沈阳这座城市的建筑,似乎不具有很多中华古文明的遗存,但在近代史上,她却从清朝发源,洋务运动,沙俄时期,军阀割据,日本占领,伪满时期,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苏式风格,工业兴起,都留有独特的建筑。

他,本应是纷繁多彩,云集多国特点,各具时代特色的。然而走进今天的沈阳,却只能置身于一座水泥森林中。偶尔可见的几座尚存的历史遗孤,凄冷地夹在水泥缝中,艰难喘息。只有“一宫两陵”,依然以其宏大,对抗着水泥的辉煌。然而,这却也如同黑色幽默,在讥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断续,缺乏血脉相承的历史延续。

到处是新植的树木,到处是宽阔的街路,到处是高耸的水泥,沈阳正在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在这里,只能看到新世纪的光明,寻不到历史的沧桑。她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一个新时代的产物。

谁在制造历史?谁在断续城市的记忆?谁在改写历史?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