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事件以和解的方式拉下了帷幕,这真是一个令人感到宽慰的消息。倘不如此,4月10号那天,大概都很难受。法院的裁决要生效,“钉子户”再牛,大概也阻挡不了。只是民心难测,历史难写。
据说在这次和平解决中,法院曾组织过六次调解,也可见其用心良苦。然,用心虽良苦,用到“钉子户”身上,似乎有些不当。因为对于“钉子”,大概需要一点力气,也还需要一定工具才能拔除。使用谈判的方法,大概有点创意。
“钉子户”在法律用语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词汇意义,似乎还需要法律界定。然而这个词,确实于近些年多用于房屋拆迁中。那意思大概是指一些人家像“钉子”一样,不好拆除吧。不让随便拆迁的就是“钉子户”,任其摆布,随意拆迁的叫什么户,似乎没有授予相应的词汇。这便很有些令人不解。
凡办事,大体应当公正,不顺我者命名为“钉子户”,顺我者却无荣誉称号,这似乎有点奖惩不公。这样的不公,究竟是开发商的创造,还是造词者的发明,不好考证。但交易的公平自愿原则,却在说明交易本无奖赏,也就不应当出现“钉子”。这样的称谓出现,无疑是强买强卖的产物。
商品交易,即使为了军需,也应当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拆人家房子,即使为了公共利益,也不应当建立在损害被拆迁者利益基础上。一家吃苦,大家享福,有失公平。倘若以此为借口,给人家授予“钉子户”的称号,大概更是一种定性。而这种定性,无疑会给强拆者,提供强拆的依据。
重庆“最牛钉子户”,所以能被断水断电,小楼的四周被挖出了十多米的深坑,大概也是与这种定性有关吧。而这种对“钉子户”拔除的方法,大概也许算不得拆迁史上的奇观。因为在河北定州,还曾发生过因征地而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曾明确规定:“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然而重庆的开发商,不仅能做到停水断电,还能把那座小楼挖成孤岛。而重庆的法院不仅对这些视而不见,还做出了“4月10日前自动搬迁”,否则“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的判决。
所有这些情况的发生,大概都是源于“钉子户”的定性吧。因为对“钉子户”,是不存在买卖平等,公平自愿的。所以发生买主把卖主告上法庭的事情,大概也算不得奇观。而那位《物权法》起草专家组组长所以能对这种现象,做出决断说:“如果补偿合理,就应该拆迁。”大抵也是针对“钉子户”的交易态度吧。
“钉子户”的构词创意,实在用心良苦。他以钉子为语言材料,通过比喻,形象出了一个蕴含有无赖、恶棍、地痞意味的词。其感情色彩之浓郁,真是爱憎分明。只是这种强权交易下的定性,似乎也含有一点对人名誉权的伤害。
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事件以和解的方式成为了历史,这种和解的本身,就是对“钉子户”称谓的否定。因此让“钉子户”这个词成为历史,似乎也顺理成章。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据说在这次和平解决中,法院曾组织过六次调解,也可见其用心良苦。然,用心虽良苦,用到“钉子户”身上,似乎有些不当。因为对于“钉子”,大概需要一点力气,也还需要一定工具才能拔除。使用谈判的方法,大概有点创意。
“钉子户”在法律用语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词汇意义,似乎还需要法律界定。然而这个词,确实于近些年多用于房屋拆迁中。那意思大概是指一些人家像“钉子”一样,不好拆除吧。不让随便拆迁的就是“钉子户”,任其摆布,随意拆迁的叫什么户,似乎没有授予相应的词汇。这便很有些令人不解。
凡办事,大体应当公正,不顺我者命名为“钉子户”,顺我者却无荣誉称号,这似乎有点奖惩不公。这样的不公,究竟是开发商的创造,还是造词者的发明,不好考证。但交易的公平自愿原则,却在说明交易本无奖赏,也就不应当出现“钉子”。这样的称谓出现,无疑是强买强卖的产物。
商品交易,即使为了军需,也应当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拆人家房子,即使为了公共利益,也不应当建立在损害被拆迁者利益基础上。一家吃苦,大家享福,有失公平。倘若以此为借口,给人家授予“钉子户”的称号,大概更是一种定性。而这种定性,无疑会给强拆者,提供强拆的依据。
重庆“最牛钉子户”,所以能被断水断电,小楼的四周被挖出了十多米的深坑,大概也是与这种定性有关吧。而这种对“钉子户”拔除的方法,大概也许算不得拆迁史上的奇观。因为在河北定州,还曾发生过因征地而造成6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曾明确规定:“严禁采取停水、停电、停气、停暖、阻断交通等手段,强迫被拆迁居民搬迁。”然而重庆的开发商,不仅能做到停水断电,还能把那座小楼挖成孤岛。而重庆的法院不仅对这些视而不见,还做出了“4月10日前自动搬迁”,否则“依法实施强制拆除”的判决。
所有这些情况的发生,大概都是源于“钉子户”的定性吧。因为对“钉子户”,是不存在买卖平等,公平自愿的。所以发生买主把卖主告上法庭的事情,大概也算不得奇观。而那位《物权法》起草专家组组长所以能对这种现象,做出决断说:“如果补偿合理,就应该拆迁。”大抵也是针对“钉子户”的交易态度吧。
“钉子户”的构词创意,实在用心良苦。他以钉子为语言材料,通过比喻,形象出了一个蕴含有无赖、恶棍、地痞意味的词。其感情色彩之浓郁,真是爱憎分明。只是这种强权交易下的定性,似乎也含有一点对人名誉权的伤害。
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事件以和解的方式成为了历史,这种和解的本身,就是对“钉子户”称谓的否定。因此让“钉子户”这个词成为历史,似乎也顺理成章。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前一篇:送去对幽园小狐宝宝的祝福
后一篇:缺失了记忆的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