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中小学教师,因为有偿家教获利惊人,而被教育部门坚决制止了。这样的被禁止,究竟是因为 “有偿”,还是“获利惊人”,不知道。但是法律似乎并没有教师不得利用自己的时间补课的规定,也没有补课后的获利标准。于是这样的叫停,便有些令人莫名其妙。
据说有句话叫做“法无禁止即自由”。教师的兼职和补课,既然没有法律的明文禁止,大概其业余时间补课的收入,便也应当算作是一项劳动所得吧。何况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多的高校教师也都在做着。同样是教师,高校的教师便可以进行业余补课或兼职,中小学教师便要被禁止。这样的分野,想让中小学教师不委屈,也难。
既然教师利用的是自己的业余时间补课,那价格的合理自然便在于双方的探讨。倘使有物价部门的限定,自然应当按照限定的价格执行,倘如没有这样的限定,便断定获利惊人,似乎缺乏尺度的衡量。何况知识的传递,究竟应当以怎样的价格计算,教师的业余时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含金量,也并不曾有过权威部门的鉴定。于是这种获利惊人的断言,便有些虚无缥缈。
何况因为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获利惊人,便要坚决制止,似乎也有些张扬权利而蔑视市场的味道。因为在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获利惊人的后面,毕竟是一种需求谈判后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权利的谋划和商业的暴力。当真象房地产、医疗卫生、甚至学校教育本身那样的获利惊人,却也应当制止。因为那后面,掩盖了太多的不公平。
然而,对那样的不公平,却不见有人制止或叫停,唯独对教师的有偿家教进行了坚决的制止,便有些让人不大明白。人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今这句人人皆知的话,却在教育部对中小学教师补课的叫停声中,进行了全新的注释。高校教师便可以兼职和补课,中小学教师却不能。房地产等行业可以有暴利,中小学教师补课却不可以有获利惊人。这样的平等,似乎总有些被权力倾斜的味道。
这样的事情能否发生在别的国家,大概没有人能够完全清楚。因为想要对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教育,都进行一番考察,大概没有哪一个人所能做到。现在人们常常信奉的与世界接轨,本也就是与一些人目力所及的国家接轨。拉大旗做虎皮的目的,在于兜售自己的主张,达到意在沛公的目的,却绝不是与世界的真正接轨。
别的国家有或者没有,自有别国的环境和土壤。中国的教育,开办在自己的土地上,增强的是自己民族的素质。愿意借鉴他们自可以借鉴,不愿意借鉴,走自己的路,也未尝不可。何况中国的考试竞争,大概也要远比别国激烈。因此中国的中小学教师补课,也应当是一种适应国情需要的结果吧。倘如没有了考试,这种补课即使有,却也很难出现获利惊人。
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补课被叫停了,似乎也便叫停了中小学教师的业余时间安排。这样的结果,实在有些让人难过。教师们每天兢兢业业于学校,既要受到一种职业道德的规范,也要受到一种合同的束约。在这样的天经地义中,每天劳累着为人师表。如今业余的时间也要被人家安排,便不由得漠然,这究竟是一种职业的要求,还是一种合同的延伸。既要让人家管三尺门里,还要让人家管三尺门外,教师怎么了?
获利惊人的中小学补课被叫停了,一些心怀善良的人便推测,那大抵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然而,至今那些招摇在街边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器乐一类的补课,却依然如火如荼着。不知道这样的补课,是否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同样是教育设定的内容,有的便不能增加负担,可以补课,有的便不可以。这里面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内容,似乎也只有权威部门明白。
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应当如何走,似乎由于改革大潮的裹挟,人们一时尚难于弄明白。但是“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当此之时,为吏者在做出决断的时候,最好能利用点时间,品味一下孔子的这句话。教师虽弱,却也是会有怨的,不要动辄便拿教师张扬权力。制止教师有偿家教,最好慎行。
后一篇:这是相当的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