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野中的人才问题
(2025-02-10 17:30:51)环球视野中的人才问题
郭 辉 东
19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先后三次出现过现代化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成功范例。人才在其中的作用尤为显著。
第一次是1871年一1913年美国对英国的赶超。从19世纪开始,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受教育年限,都高于全世界所有国家。美国对英国的赶超,既包括经济总量的赶超.也包括以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毛入学率为综合指标的人力资源的加速积累。到1913年,英国经济
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则让位于美国。
第二次是1953年一1992年日本对美国的追赶。日本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成功的追赶国家,其间不仅GDP增长速度创世界记录,人力资源发展水平与美国的差距也大大缩小。
第三次是1965年一1992年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追赶。其间,韩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8%,之所以能在相当长时期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中、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决速提升。
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全球正在全方位迈向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性转变。知识经济本质上是人才经济、头脑经济、智慧经济。人的价值因这一转变而得到升华,人拥有的知识因这一转变而主宰未来,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0年代为70%一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发达国家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3/4靠科技、靠人才,1/4才是靠资本和设备。“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从而引发了经济学革命,改写了西方经济学普遍强调的物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的观点。他曾指出:“空间、能源和耕地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人类的前途将由人类才智的进化来决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近调查表明,在占有知识上的差距,在人才比率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国与国之间在竞争力方面的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同的发展中国家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因而获得了不同的发展结果。一种是注重物质资源的开发,最终是物质财富相
对充裕,赢得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的相对优势。另一种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赢得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方面的优势。
列是一个国土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560多万的小国,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为什么能一跃跨进发达国家行列?其根本原因就是在占有知识、拥有人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以色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居世界各国之首,平均每一千个劳动力就有77名大学
生.每一万人当中就有1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城市.跨国公司已经纷纷“安营扎寨”,一场争夺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大战”早已打响。美国的猎头公司曾经公布过一份几乎囊括中国金融界2000名高级人才的名单。据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统计,从1999年到200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4.13万人辞职,其中绝大部分流向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中国银行近3年来辞职的职工多达4403人,其中62.4%的优秀人才被外国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挖走。
吸引留学人才,收割人才,是当代世界人才争夺战10种形式中的第一招。英国宣布到2005年要使外国留学生占到本国学生的25%,德国计划将外国留学生比例提高到20%,日本计划招收10万名外国留学生。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各类留学人员70.0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为17.28万人,目前在外的有52.74万人,其中大部分在美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毕业生中,有60%一70%的人才流向美国。曾有人形容美国教育最成功的一项措施,就是在中国设置了一个教育成果收割机——托福(也包括GRE),每年都有数万人才被这架收割机收割去了。仅2000年就有5万多名学生取得赴美留学签证。相当于20多所大学每年的毕业生全部输送到美国。在美国硅谷,科学家和工程师有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人。
当前,社会需求量最大的是高科技人才,而那些既懂技术、又懂管理、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外开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懂外语、熟悉世贸规则和国际经济法律的专门人才尤受欢迎。在我省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加速培养职业化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35%以上,中级技工占50%以上,初级技工只占15%。而我国正好相反,高级技工仅占4%,中级技工占36%,初级技工占60%。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承前启后的变革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各类人才的发展创造了广阔天地。在人才争夺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我们应当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用待遇留住人才,为各类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湖南正处于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的双重任务。最佳的选择应当是走人才强省之路,把人才优势变为经济强势,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舍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文原载湖南人才与湖湘文化论文专辑《学习导报》2004/3期。20250210复核。2148字,万化境博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