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与早期家庭教育
(2024-01-17 16:54:17)儿童生理心理发展与早期家庭教育
郭辉东 曹志丹
1987年7月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国家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因素。社会的现代化从本质上讲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按照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和个性都得到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在造就一代新人过程中,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夫妻两人对1978年5月出生的独生子郭科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运用人才学、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幼儿园、学校以及第二课堂的老师紧密配合,顺应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早期智力开发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奉献我们的一些粗浅体会,盼专家们予以赐教。
一、养教并重,使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得到协调发展
健康的身体是进行学习、劳动、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条件。按照卢梭教育应顺从儿童自然发展的主张和按年龄而施教的理论。在人的身体旺盛生长发育的儿童时期,我们认为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教并重,使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得到协调发展,也就是使孩子的大脑、五官和四肢得到协调发展。父母除对孩子的饮食、睡眠、游戏、学习、体育锻炼、疾病防治等作出合理安排与精心照料外,同时要对孩子的心灵给予美的启迪,对其行为施以文明、道德的教育,对其动作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孩子的身心和智力得到协调发展。这种协调发展,主要指以下四个方面。
(一)动作的协调发展
从孩子呱呱堕地进入万花筒般的世界起,注意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方面采取多渠道向其大脑输入信息的办法,给其大脑以各种信息剌激,使大脑与眼、耳、鼻、舌、身以及手脚的动作协调发展。在动作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力求灵巧自如、准确敏捷,并有一定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
(二)左右大脑及大脑各部位功能的协调发展
脑科学认为:大脑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物质基础。大脑左右球和大脑皮层在指挥全身各部工作时具有不同的分工。左脑主要整理信息,右脑主要储存记忆信息,大脑有感受区、储存区、判断区、想象区四个功能部位。有的专家还认为。现在人类对大脑潜能的开发。不过十分之一,一般人想象区有待开发的潜能尚有四分之三。为了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我们引导孩子看儿童读物、科普刊物、讲故事、做游戏、下棋、打扑克、外出参观。使其多思多想,多动脑筋,想象力有了出人意料的发展,如七岁参观北京天文馆后,在馆内就想出了《妈妈我上天了》的文章构思。
(三)智力结构协调发展。
智力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之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等等。心理学家比喻观察能力是智力结构的眼睛,记忆能力是储存器、思维能力是中枢,想象能力是翅膀,操作能力是智力结构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转换器。在智力结构中,最为重要的是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所产生的创造能力。在对孩子智力训练方面,我们比较注重综合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如:当孩子具有一定阅读、书写、绘画能力以后,我们就引导和鼓励他编报纸,这样就能把阅读、记忆、写作、收集、整理、编排集于一纸,使学习进入新的境界。1987年6月他在全国中小学生气象知识编报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是全国50名获奖者之一。
(四)适应自然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协调发展。
在动物演化发展史上,越是低等的动物,越能适应大自然,而人类初生时候是所有动物中最不能自立的。培养孩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能独立生活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使其从小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置疑、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又使其从小具有文明礼貌、诚实谦逊、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尊敬长辈、舍已为人的道德品质修养和闹中求静、处乱不惊、沉着冷静不慌张的自制能力、遇事能以最快的速度提出上、中、下三策及最优处理办法。
二、宽严相济,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和健全人格。
习惯成自然。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使其生活程序化规律化,这不仅孩子能终身受益。家庭与左邻右舍也受益非浅。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培养。
(一)生活规律化。
生活规律化是人类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保证大脑皮层有规律地兴奋和抑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小对孩子的饮食、睡眠、排泄、游戏、学习、体育锻炼给予正确引导,使生活规律与生物节律相对应,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养成良好的性格与气质。
主要注意兼容内外向性格的优点,使之能动能静,能柔能刚,顺从集体而富有个性。活泼好动而沉着冷静,反应敏捷而情绪稳定,感情强烈而行为庄重。
(三)不断提高自识、自控、自调的能力。
自识就是对自己的长短优劣要有个正确的认识,即使有某一方的长处,也要看到强中更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自控、自调就是对自己行为给予果断控制和及时调节、令行禁止、动静适应。
(四)学会运筹时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运筹时间,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掌握生物节律,调节用脑艺术,巧妙地更换学习内容及活动方式,采用坐、立、走、躺的自我调节法,如学习语文、算术、外语、书法、绘画、文娱体育活动。看电视的时间相互搭配,就会使人轻松愉快。二是集中有效时间完成主要任务,同时善于利用闲散时间;二是强化速度,提高效率。
我们知道,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个人人格是决定每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个人所具有的全部特征。个人人格与社会人格和谐发展。对一个人能否走上成才之路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循序渐进,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各种知识
人类社会是根据一定的规律进化的。儿童的成长也是遵循一定自然规律发展的。从脑生理学上看,一个人从出生到青春发育期是脑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也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儿童的最佳学习年龄,施以有效的早期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关研究表明:婴幼儿的动作和智力发展是具有规定性和时间性的:一般而言,三个月翻身,六个月坐稳,七个月会爬,十二个月会走。一岁学游泳,两岁学外语,三岁识字、学数学,四岁半学电脑,三至五岁学钢琴、小提琴、书法、绘画都是最佳年龄。儿时一刻值千金,三至五岁是关键时期。
我们教育孩子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孩子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求知欲望和接受能力,适时发现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些特长,从日常生活中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入手。采用循序渐进、顺水推舟的方法和孩子喜闻乐见又愿意接受的形式,进行激、引、推、导,就是激而有励,引而不发,严而有格,爱而不溺,在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在智力萌发期加速进行智力开发和信息的传输。
首先要随时留心孩子在想什么,发现孩子表露出来的某些特长和智慧火花,及时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使孩子的聪明才智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发现孩子算别人吃饺子个数,引导其学数学;发现孩子对电子计算器、微电脑的爱好,争取学习微电脑的机会;发现孩子写字、画画的兴趣,创造学习书画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兴趣的转移,又提供走向新领域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在七色阳光下自由地飞翔。但要注意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学习要持之以恒、精益求精。
十六字方法的具体作法是:
激而有励,就是经常采用各种激将法,激发和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并辅以精神鼓励和必要的物质奖励。捕捉孩子表露出来的灵感给予表扬,使幼小的心灵火花积蓄和迸发。如:与人比赛坚持写字,造100个句子奖10000分,找出字典上能认识的2000个字奖2000响鞭炮等。孩子提出某项要求时,也可提出条件与其讨价还价,此法立竿见影。
引而不发,就是用引导和诱导的方法,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小孩引向预定的目标,然后由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并付诸行动。诱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砖头、笔、碗有哪些用处,电字有哪些联用词,简单事物与复杂事物如何互变,书本怎样变厚与变薄,等等。
严而有格,就是要有明确的标准、法度、规矩来严格要求孩子。违背了就要接受批评和处罚,这样做才能使孩子心甘情愿,口服心服。如制订学习计划、提出写字要求,改正缺点的打算等等。
爱而不溺,就是要爱得适当,不过分宠爱,不娇生惯养,不回避迁就。严是爱,宽是害,不管不教会变坏。一些任性、暴燥的“小霸王”和“小皇帝”就是过分宠爱的结果。在生活上不冻不饿就行了,过分的要求不能满足,父母不能包办一切,小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
在几年的家庭教育实践中,我们已初步尝到了甜头。郭科并不是什么“神童”,但经过一系列的智力开发活动,一般人看来是“超负荷运行”,他自己却游刃有余、轻松愉快。经北京、上海等地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们测定,智力已超出同龄儿童的水平。他五岁能心算、笔算五位数加减法,六岁差三个月开始学习书法,在省内和全国书法比赛中已数次获得过奖励。1985年3月,法国、意大利等五国将其书法拍成电视参加过31国幼儿教育比赛,湖南电视台在1985年5月拍的《欢欢笑笑》专辑中有较长的镜头,现已能书写楷、隶、草、篆等多种字体;85年11月开始学国画,作品参加过长沙市东区美展,已能画小虾、鸡、鹰、麻雀、竹子、葡萄等等;85年11月开始学微电脑,已能自编简单程序并上机操作;六岁认识汉字2000多个(上小学前8个月)。1985年9月在长沙市实验小学一个实验班上学,语文和算术成绩保持第一名,作文参加过长沙市东区比赛,珠算获学校第一名并参加长沙市比赛,编报获学校一等奖并获全国中小学生气象知识编报比赛三等奖,入学两年已三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担任过副中队长和中队长,已初具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
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感到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也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好。如:孩子智力发展兴奋点与兴奋期与年龄、性别、兴趣、性格、气候、季节有什么关系?全面发展与单科推进的关系如何因人因地制宜?有效时间与闲散时间如何利用?生物节律与用脑艺术的关系如何科学地调节?挑食、偏食和任性的毛病如何克服等等。
古人言:“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意思是不增加厚度却扩展广度的一定会毁坏,不扩展其基础而增加高度的一定会倾覆。小孩的教育同样如此,只有全面打基础,然后求发展,才能健康地走上成才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叶恭绍等主编,北京出版社出版
2、《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3、《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早期教育》,林崇德等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4、《家庭教育学》,郑其龙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5、《对小科科早期教育的尝试》,郭辉东,见湖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编印《家庭教育采撷》
(此文系1987年7月召开的湖南省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论文,并在大会发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