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大坝建成后给我写篇祭文

(2023-10-21 20:23:37)

三峡大坝落成后给我写篇祭文

毛主席晚年说:等三峡大坝落成后,你们别忘了给我写篇祭文

 

三峡水利工程,是人类至今为止最伟大的水利工程,创下了很多世界第一。

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提出过建设三峡工程的伟大构想,后来,中美专家密切合作,对这个工程的可行性做了一些探索,结论是令人振奋的,但是,蒋介石的全部心思都用在打内战,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个伟大的工程。

毛主席对三峡工程也非常关心,刚刚建国后不久,就把它作为新政府的第一批重点工作,还在武汉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但可惜的是,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只能暂时搁浅。

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这个计划又送到了毛主席面前,毛主席在视察海军长江舰时,就特地找来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询问在宜宾建设大坝的可行性。

林一山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支持者,他认真研究过历史史料,长江在历史上曾经无数次发生过洪灾,古代平均每10年就有一场大灾,到了民国更是频繁,不到5年就会发生一次,比如在1931年和1935年,就发生过两次大洪灾,造成几十万人死亡!

这些灾害几乎都是发源于三峡地区,因此,在这里建立大坝,首先可以防御大洪灾,其次在发电、航运、农业方面都有着数不尽的好处。

毛主席听后,深以为然。

1956年,毛主席又接连视察了长江流域的武汉和长沙,写下了大气磅礴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中就有“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豪迈词句,抒发了人定胜天的革命豪情,明确表达了对三峡工程的期待。

不过,三峡工程毕竟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工程,其利害得失、难度、可行性都需要极其严格的科学探讨,因此,从一开始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有支持者,也有坚决反对者,比如电力工业部部长助理兼水电总局局长李锐,就是反对派的代表人物。

为此,毛主席特地在广西南宁召开了一次会议,召集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以及长江流域各省市区的领导,刘少奇、周总理、朱德也都出席,专门为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林一山首先发言,他从长江的历史洪灾开始谈起,然后又重点谈论了建设大坝后,在发电、航运、农业水利等方面的种种优势,让在场的领导都连连点头。

轮到李锐发言时,他提出了好几个反对意见。

首先,长江流域的洪灾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绝非在三峡修建一个大坝就能解决的。

其次,三峡工程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修建200米高的大坝,拦蓄数百亿吨的江水,如此浩大的工程,涉及的技术、资金都是国内不具备和无法承担的。而且,大坝建成后,对地质、气候的负面影响在当时的条件下也无法预估,如果发现不了,建成后就没有后悔药了。

第三,建立这样的大型水坝,必然会淹没许多地区,需要对上百万群众进行迁徙安置,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困难的。

第四,大坝建成后,发电量会极大,高达上千亿度,远远超出当时我国的需求量,而且以现有的输电技术和设施,也无法将这些电传送到全国各地。一句话,这是极大的浪费!

第五,如此利害攸关的大工程,必然会成为国外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攻击目标,一旦遭受攻击破坏,势必造成无法想象的可怕后果!

李锐讲完后,大家也都脸色凝重,这些问题确实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不能轻易下决定。

最后,毛主席让两人把各自的观点形成一份报告,然后在政府工作会议上研究讨论,并特别提出一个讨论方向:大坝是否可以承受原子弹的攻击?

经过科学的论证和各方面的综合权衡,三峡工程还是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战争威胁笼罩着中国,三峡工程只好无限期搁置。

其实,毛主席一直对三峡工程充满了期待,在他晚年时,预感到自己可能看不到三峡工程了,就嘱咐中央的几位年轻的领导同志说:“将来三峡大坝落成了,你们可别忘了给我写篇祭文啊!”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全国各个行业的用电量急剧增加,而且建设水利工程的各项条件也大大好转,三峡工程被再次提上了议案。

1992年,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并于同年1214日正式开工。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到了2009年,创造人类历史的三峡工程终于完工,实现了毛主席“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构想,老人家在天有灵,肯定也会欢欣鼓舞吧!

(参考资料:《人民日报》《北京青年报》《瞭望新闻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