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株潭水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

(2022-11-25 11:22:30)

 

长株潭水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

 

   

 

现在大家都在关注和研究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建设在一体化中所居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本文着重就长株潭水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长株潭三市得山水之地利,具有建成大都市区的水资源条件

    山水在中国的聚落选址中占有重要地位。环境景观学认为,在依山傍水之地,山环水绕,屈曲生动,致使城市的选址大多数都以河流的弯曲之处为首选。

    “城有河犹如人身有血脉。”我国的特大城市多位于大江大河边上或大江大河的入海口。位于两条河流交汇处的有武汉、重庆、成都、西安,位于大河一岸或两岸的有南京、兰州;位于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有上海、天津、广州。在国外,傍大江大河而建的有莫斯科、罗马、华盛顿、伦敦,位于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有纽约、开罗、东京。

湘江作为长株潭三座城市的水脉,是一条永久的生命之河、文化之河。长株潭三市处于湘江中游最大的河流弯曲处,湘江由南向北分别从三市中切过,把三市连成一个“品”字型,并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联通,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各具优势,山水相依,人杰地灵,是长江以南最具开发潜力的“金三角”宝地。

湘江是流经湖南省内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在湘江流域中有长株潭三市23个县(市区),总面积28,323平方千米,占省内湘江流域面积的33.17%。三市2000年底人口1,238万,占全省总人口6,562.05万人的18.87%。

在长株潭境内,有渌水、涓水、涟水、靳江河、浏阳河、捞刀河、为水等7条支流与湘江相汇。湘江干流及长株潭境内主要支流特征见表1:

1:湘江干流及长株潭境内主要支流特征

湘江流域的径流相当丰富,湘潭水文站的径流量相当于黄河陕县站的1.5倍,淮河蚌埠站的2.4倍。湘潭站最高水位是1994年6月7日的41.94米,最低水位是1999年1月2日的27.18米(相应流量205立方米/秒);历年最大流量是1968年6月27日的20,300立方米/秒,最大年径流量是1974年949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是1963年281亿立方米。长沙市水文站最高水位是1998年6月27日的39.18米,最低水位是1999年1月3日的25.25米。

长株潭三市的水资源,在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为了满足长株潭城市规模扩大以后的用水需要,并使长株潭人民能喝上优良的饮用水,有关专家建言可从东江水库引水直供长沙,东江水库总库容91.48亿立方米,常年蓄水量80亿立方米左右,最大坝高157米,坝顶高294米,正常蓄水位285米,能够直流长株潭。

    以上情况说明,长株潭三市得山水之地利,具有丰沛的水资源和能够建成大都市区的水环境。有这么多河流相聚并形成良好的水环境,在国内外是少有的。

    二、长株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长株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情况。

    3、长株潭面临的主要水问题。

    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恶化三大水问题,是湖南省和长株潭长期面临的三个基本问题。当前,长株潭亟待引起重视的最重要的水问题是水质污染防治。

    1)生态环境恶化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2)违背自然规律的非理性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3)节水意识淡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仍然浪费严重。

    4)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管理难度大,水务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搞好长株潭水环境建设

    歌德有句名言:“巨匠在限制中创造”。我们应当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充满享受自然的优美的长株潭大都市区。

    1、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按照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协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纯净的水源,这是市民的最低要求,应当千方百计地去满足人民的这些最起码的要求,把实现天蓝、水清的目标作为具体行动,并作为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

    2、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力求使水环境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矛盾。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繁衍和需求的无限性,这对最大的人类生存矛盾也日益显露出来。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两个重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一体的。城市与山水同美的杭州、苏州、桂林,民房与山水相影成趣的古村落和名人故居,都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生动体现。

    实施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在发展模式、行为模式上进行改变。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今后我们要发展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即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经济。在发展模式上,变“原料--产品--废物”的生产模式为“原料--产品--剩余物--产品”的生产模式。只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不要过多长时间,湖南和长株潭拥有的丰富水资源就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宝贵财富。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地球上唯一增长的资源。所谓垃圾,只是在当前条件下特别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下,不能用于生产、生活需要的废弃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类需求的演变,一些废弃物就有可能成为适合于人类某种需要的资源,就是人们常说的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3、调整产业 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节水潜力主要包括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活用水节水,今后一段时间,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第二,要调整工业产业结构。

第三,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取代耗水多的生产设备。

第四,在市政用水和生活用水中采用节水的先进设施。

4、把山、水、洲、城融为一体,努力搞好长株潭水环境建设。

“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山水而灵”。城市是人类利用地理环境的集中地区,中国传统的城市把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山水与城市浑然一体,蔚为特色。苏州、杭州、绍兴、桂林等城市,都市以其独特的山水作为城市构图要素,而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城市。以小桥流水人家而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的苏州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杭州,被人并称为“人间天堂”。绍兴把山、水、路、桥、亭、园、塔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使之颇具水城的艺术风貌。北京近几年已把市内河道、人工湖泊整修一新,出现了三环碧水绕京城的美景,而一些西南或西北向的“临清水而居”的水景住宅售价每平方米反高出南向1,000元左右。在上海和昆明,景观型河道已成为新的亮点。上海黄浦江畔,休闲廊道、花架、花坛、卵石小径点缀其间,加上灯光配置的夜色造型,创造了一个个充分享受自然的理想休闲空间。昆明市中心的盘龙江两岸已建成花园式景观,引来数万只西伯利亚的海鸥到此过冬,使春城的冬天增添了一个新的景点。

对长株潭长远的水环境建设而言,主要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要按照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高起点地搞好长株潭水环境建设规划。长株潭三市,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景观。在这里,山岳连绵,高低综错,江水流动,左环右抱。对于未来长株潭的城市环境建设,我们应借鉴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突出山水特色,把名山、名水、名洲、名城融为一体,并着力搞好城市的水环境建设。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问题,本文作者在研究洞庭湖治理与开发的过程中,提出过多项建议,大多数已被采纳实施。如:永兴县城在修建黄克诚公园时利用两边河岸及土地重新规划构建,1996起只用两年时间就使一个千年古城焕然一新,并被国家建设部认定为山水城市。1996年撰写《洞庭湖治理与开发》一书时,首次提出“在长沙(靖港)至湘潭、株洲湘江河岸约100公里的地带,可以建立高标准的风光带,把防洪大堤、公路、防护林带融为一体……使之成为连接长株潭三市经济文化发展的纽带”,并提出不设防的水进人退的水陆洲模式。1998年12月与徐升同志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突破口》,提出激活昭山“小金三角”的一系列建议,其中还有“在昭山修建连接东西两岸的跨江大桥,修通、扩建株易路口至花明楼的公路,以形成湘中地区又一新的公路交通枢纽,”有关内容已在湖南日报2000年2月1日《我看长株潭》第1期发表。2000年6月受聘作为长沙市桔子洲地区规划建设顾问,提出以桔子洲中心线和岳麓山最高点至天心阁前的连线,确立长沙市纵横中轴线等建议。

从长远看,长株潭城市圈水环境规划,应综合考虑供水、防洪、排污、城市美化等因素,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其次,要切实搞好水域污染防治工作。第三,要搞好流域的综合治理,首先解决当前急需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问题。

(原载2001长株潭经济论坛471--482页,8414个中文字符。202211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