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义复词是由两个词素构成的
只偏用其中的一个意义
我们汉语词汇里,有种复音词,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相反或相对的词素构成,偏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另一个只是凑足音节罢了,有偏义的复音词之称,简称“偏义复词”。清初顾亭林《日知录》(卷二十七)举出“得失,失也”,“利害,害也”,“缓急,急也”,“成败,败也”,“异同,异也”,“赢缩,缩也”,“祸福,祸也”等七例;俞曲园《古书疑义举例》(卷二)续举“因老而及幼”,“因车而及马”,“因父而言母”,“因昆而连言弟”,“因妹而连言姊”,“因伯而连言男”,“因败而连言成”等七例。唐诗里多处出现这种偏义复词,例如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七古)中的:
观者如山色沮丧 ,天地为之久低昂。
有的评注家说:“下句指观者神摇目眩,觉得天地都在上下旋转。解作舞姿的惊天动地,也可通。”有的说:“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动。”也有的说:“人山人海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迓失色,整个天地好像也随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无法恢复平静。”都未妥。低昂,偏义复词,取其“低”义,指低沉的气氛。这两句是说,观众拥挤,个个脸色沮丧,天地间为之出现长久低沉的气氛。傅玄《杂诗》:“良时无停景,北斗忽低昂。”“低昂”亦取“低”义。像这些偏义复词的例子,唐诗里随处可见。孟浩然《夜归鹿门歌》的“唯有幽人自来去”,“来去”指来。自来去,犹言“独自归来”,再次扣题的“归”。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短长”,指长。是说“别意与东流水相比哪个长”。杜甫《赠卫八处士》的“驱儿罗酒浆”,“酒浆,指酒。罗酒浆,犹言“沽酒”。白居易《琵琶行》的“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指去,因“去”而连言“来”,“来”字无义。但有些像“来去分明、纵横交错、进退两难”里的“来去、纵横、进退”等等,则属联合词组,不是偏义复词,须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决定。
请读一首杜甫的《登楼》(七律》
花近高楼伤客心,
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
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
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
日暮聊为梁父吟。
有的评注家说:“锦江一带盎然的春色,已从天地的边际来临,古往今来,风云变化,就像玉垒山的浮云一样。”也有的说:“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如此逐字硬泽,恐未妥。“锦江春色来天地”句,当为赞美锦江景色自然形成,春色宜人;亦即赵佶(宋徽宗)《艮岳记》所谓“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力所能为者”之意。天地,指大自然。古今,偏义复词,指今,“古”字无义,并非“古往今来”或“古今世势”之意。这两句是说,大自然赋予锦江一片春色,但玉垒山局势(指吐蕃入侵)却会改变今朝的好景。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从阆中重返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已平,而藩镇纷争又起,外族也乘机入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诗以登楼眺望,即景抒情,表达了对唐王朝安危的极大忧虑和深切关注。如果对“古今”偏义复词误解,不但无法领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就是对诗的结构也无法说得清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