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动还是刚强?——《论语》译文比较(133)

(2009-08-29 13:47:25)
标签:

论语译文版本

比较

文化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篇第十一》)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分歧主要在“行行如也”句的解释上。

    《论语通译》等四种译本均作“很刚强的样子”解,唯独《论语别裁》作“不断在动,好像坐不住”解。这两种释义真是相去太远了。南怀瑾认为这段语录“是孔子对常在身边的几个学生的人品修养,表现在外形上的一个定评,虽然是简单一句话,但是扼要。”那么,闵子之讲话温和有条例,子路之好动坐不住,冉有、子贡之潇洒有器度,的确都是从外型上来描述的,并未触及性格“刚强”抑或“软弱”等内心。

    那么,“行行”究竟与“刚强”能否联系起来?查《汉语大字典》“行”条,有“行行”(读hanghang第四声)义项为“刚强貌”,源于《集韵.宕韵》:“行,行行,刚强児。”对上述语录,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行行,刚强児。”可能其他四种版本均从何晏之说。这样,其分歧实质上就是南怀瑾与何晏之间的分歧了。

    而从最后句“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来看,似乎孔子是从子路的性格推测其将来之命运,后来子路果然在卫国的政变中战死,死得壮烈,由此可见其性格之刚烈。那么,从这个角度看,将“行行如也”理解为“很刚强的样子”也未始不可。若按南怀瑾之说,孔子仅仅从子路外形好动就预测其不会善终,似乎有些牵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