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篇第六》)
——对这段语录的翻译,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与其他四种译本迥异。
《论语通译》等译本皆译作:“孔子会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假如我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上天会厌弃我!上天会厌弃我!”似乎孔子与南子会见是不光彩的事情,孔子面对弟子的脸色还要对天发誓以证清白。事实是这样吗?
南怀瑾认为上述译法是“三家村学究们的见解”。“孔子是说,你们的看法和我的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不但人讨厌他,就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需要与他来往。……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因为据史实,南子只是长得漂亮而得卫灵公恩宠,在政治上并无大错。孔子在周游列国,流落他方时,还是在卫国住得最久,卫君在卫护他,南子也在卫护他。
这是南怀瑾又一次对传统译法的大胆拨正,值得学术界进一步探究。
喜欢
0
赠金笔